雄才大略——刘彻

简介:刘彻(公元前156一公元前87年),十六岁登基,即汉武帝,在位53年。在位期间,他任用贤才,励精图治,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各地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汉武帝加强边防,沟通了汉朝和西域各国的友好关系。汉武帝时汉朝达到鼎盛时期。

(一)走向帝位

公元前156年,汉武帝出生。他的父亲汉景帝刘启时年32岁,而且是刚刚登基一个月。刘彻4岁那年,被封为胶东王。

不久,父亲汉景帝派人教刘彻读书识字。

馆陶长公主姓刘名嫖,是汉景帝的大姐,嫁给堂邑侯陈午,生了一个女儿,叫陈娇。

馆陶公主想把阿娇许配给当时的太子刘荣。但刘荣的母亲栗姬却委婉地拒绝了。原因是,馆陶公主经常引荐一些美女给汉景帝。栗姬为此恨透了馆陶长公主。

馆陶公主被拒之后,气愤不已,觉得丢尽了颜面。尽管丈夫陈午是个堂邑侯,而且是可以世袭的,但她可是当朝天子汉景帝的大姐啊。

栗姬不给面子,想送阿娇给太子刘荣当妃子是不可能的了。馆陶公主想从亲王中再挑一个,后来看中了刘彻。馆陶公主向刘彻的母亲求婚。

刘彻的母亲是个有心计的女人,这样的好姻缘做梦都不敢想,马上同意了。

刘彻和陈娇都还年幼,自从定下他们的婚事以后,两家来往就多了。他们两小无猜,经常在一起玩。有一次,馆陶公主把小刘彻抱在膝上,哄他:“想要媳妇吗?”刘彻说:“想。”左右有几个侍女,馆陶公主依次指着问刘彻,刘彻都不同意。

后来,馆陶公主指着阿娇问他:“阿娇呢?”刘彻说:“如果阿娇给我做媳妇,我一定盖一间金屋让她住。”由此可见,刘彻对阿娇是真的喜欢。

接下来再说一下景帝时期皇后变更的故事。

景帝的第一个皇后是薄皇后,薄皇后的靠山是景帝的祖母薄太后。但景帝压根就不喜欢薄皇后,薄皇后也没有给景帝生下龙种。她的皇后位子很不稳固,依靠薄太后才勉强维持。

薄太后死后,景帝废了薄皇后。

栗姬这才得到了景帝的宠幸,之后,儿子刘荣被立为太子,栗姬认为皇后之位非她莫属。

由于拒婚的缘故,馆陶公主一直对栗姬心怀不满。每次见了景帝,总会百般诋毁栗姬。

馆陶公主和栗姬的恩怨,景帝也知道。

单凭馆陶公主一己之力很难扳倒栗姬,她就串通那些平日里妒嫉栗姬的嫔妃,找到机会就一起诽谤栗姬。一句话,栗姬在后宫的口碑并不好。

一次,景帝生病了,栗姬在一旁侍候,景帝十分伤感,对栗姬说,他如果有个三长两短,希望栗姬能善待各位皇子。栗姬却颇有微词,口口声声诉说各位皇子的不是。景帝联想起馆陶公主和众嫔妃的话,深感栗姬的确不配当皇后。

刘彻的母亲当然也关注着这场皇后之争,认为自己直接出面,会引起景帝的不满,便暗中派人挑唆典客去奏请立栗姬为皇后。

典客是九卿之一,对皇宫内的恩怨一无所知。典客上疏奏请立栗姬为皇后。这反而更加激起了景帝的不满。当即大怒,杀了典客。接着,景帝废了太子刘荣。

栗姬的皇后梦落空了,最终悲恨而死。

皇太子之位空缺后,新的角逐又开始了。

景帝有14个儿子,他们之中,刘彻的可能性最大。刘彻从小机智过人,连景帝都暗暗佩服。

馆陶公主为了能让刘彻当上太子,和刘彻的母亲一起谋划,尽其所能,上蹿下跳,终于在公元前150年四月,景帝诏立刘彻为太子。刘彻时年7岁。

景帝任命忠厚老实的卫馆担任太子太傅,教育太子。卫馆调任御史大夫以后,景帝又命儒士王碱担任太子太傅。刘彻稍微年长一些时,景帝经常让刘彻参预军政,以便锻炼刘彻的能力。

(二)独尊儒术

汉景帝在公元前141年正月驾崩,刘彻即位,即汉武帝,时年16岁。

秦朝灭亡后,诸子百家学派十分活跃。汉朝开始的六七十年间,以“清静无为”为特点的黄老之说盛行。

汉初统治者反对暴政,实行清静无为的政治。在国力虚弱,亟待恢复生产的情况下是很好的。但汉朝经过60多年的发展,国家逐步昌盛。到汉武帝时,刘姓皇朝的统治地位更加巩固,国力也更加强盛。实行无为而治的黄老政治,给了诸侯王和富豪以扩张势力的机会,激化了社会矛盾。

于是,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实现大一统的儒家思想由此受到了汉武帝的重视。

儒家学派曾被秦始皇“焚书坑儒”,汉初得到了恢复,到景帝时期,已成为社会上重要的政治力量。

汉武帝为了强化皇权,需要用进取精神较强的思想来代替“无为而治”的思想。儒学以“仁政”为核心的政治观和道德观,逐渐被汉武帝接受。

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召见儒家学派代表董仲舒。

董仲舒阐述了儒家理论:第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了巩固汉王朝的统一,必须把天下人的思想统一在儒家思想范畴内。第二,强调大统一,统一是国家的大事。第三,皇权出于天命,不可侵犯。皇帝的行动体现了上天的意志,各诸侯国必须服从皇帝。第四,提倡仁政,强调法制,强调用法律维护统治。

董仲舒的主张有利于汉朝统治的长治久安,为汉武帝集权中央提供了理论依据,很快被汉武帝采纳。

汉武帝为了独尊儒术,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创办太学。建元五年(公元前136年)春,又创办《五经》博士,把博士制度和太学制度结合在一起,确立以经术造士的教育制度。

汉武帝对董仲舒的主张没有完全采纳。独尊儒术,汉武帝实施了,而罢黜百家的主张,英明的汉武帝并没有完全接受。

喜欢其他学说的许多大臣往往能留任朝廷,甚至被重用。朝廷中的大臣不仅可以遵守儒术,还可以遵守其他学说。

(三)集权中央

对于诸侯王,汉武帝除了诛杀淮南王刘安、衡山王刘赐、江都王刘建等人以外,还颁布了推恩令:诸侯王国,除了诸侯王的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儿子可以裂地而分封为侯。一旦封侯,封地就从王国中分离开来,划归汉朝的郡管辖。推恩令的其实质是,为了强化中央集权,削弱地方诸侯的势力。

为了削弱豪强贵族的势力,汉武帝还采取了迁徙的办法来应对。迁徙对象以资产为标准,凡是家产300万以上的大族,一律迁到茂陵(位于今陕西省咸阳市兴平市东北)附近;凡是二千石以上的大官,一律迁到茂陵附近。几年下来,共迁16000户,在茂陵设立茂陵邑。

汉武帝的酷吏,都靠诛杀豪强大族而扬名。有一个叫王温舒的酷吏,当河内太守时,围捕豪强大族1000多家。

汉武帝任命比较年轻的严助、朱买臣、主父偃等人为中大夫,设立“中朝”。中朝是汉朝的决策机构,以丞相为首的外朝是执行机构。

汉武帝下令废除以前的监御史,改置13州刺史。每州刺史监察数郡,监察对象是二千石大员,即郡太守、诸侯国相、他们的子弟、豪强大族这些人。

汉武帝任用清正廉洁的民间孝子贤孙出来做官,汉代官吏大多由此晋升。

(五)秦皇汉武

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些制度、措施,始创于汉武帝,例如尊儒术,建中朝,盐铁酒官营;中国的版图,在汉朝时基本确立;所以人们常把“秦皇汉武”连称。

秦皇和汉武相比,秦始皇是个实干家,凡事都要亲自裁决,看不完奏章不休息。汉武帝则把精力更多地用在战略方针的制定上,具体事务分给大臣。他有充足的时间用来享乐,后宫佳丽多达几千。汉武帝喜欢射猎,观赏歌舞,常和大臣们玩射壶等游戏。

西汉经过70多年的发展,到汉武帝继位时,兵强马壮,已有力量制止北匈奴的入侵。

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汉武帝派军队进攻匈奴。用了30年的时候,向匈奴发动了十多次反击。匈奴元气大伤,再无力与中原对抗,被迫北迁。

汉武帝平定了闽越和南越的叛乱,加强了对西南夷地区的统治;开拓了东北和西北,使新疆、甘肃西部归入中国版图,东北地区从辽东半岛扩大到浑江、鸭绿江流域;历时三年的西征大宛,使西域诸国向汉称臣;通过和亲,建立了和乌孙的联盟。

汉武帝开疆拓土,使中国的版图初步确立,达到了西汉的鼎盛时期。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微信 美文-微信文章库-我的知识库 » 雄才大略——刘彻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我的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