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传说故事-杜甫卖药

公元678年(唐·大历三年)的早春,杨柳新绿,青竹吐翠。沙头镇的一条街巷里,新近开设了一家“百草堂”中药铺,门首贴有一副独出心裁的对联:“人参独活灵芝草,远志当归何首乌。”

相传药铺的主人就是年过半百的“诗圣”杜甫。他是刚从四川夔州东下,来到沙头镇的。

杜甫刚到沙头镇,就和荆沙一带的老友李之芳、郑审等人相会。他的弟弟杜观也将家眷接来,兄弟团聚,甚为欢洽。

俗话说:“立吃地陷,坐吃山空。”杜甫一家人来到沙头镇,生活无着,打算重操“卖药都市”的营生。他的这个主意得到了儿个亲朋好友的资助,终于在沙头镇上开设了一家中药铺。

杜甫的药铺开张后,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对穷苦人家还免费诊治,很受老百姓欢迎,生意十分兴隆,引起了另外儿家药铺老板的怨恨。于是,他们串通一气,用银子收买了荆南节度使卫伯玉门下的一个书吏。

一天,书吏乘机在卫伯玉的面前挑唆说:“老爷,你晓得杜老官儿开药铺的事吗?他现在可神气啦,他在药铺门口招揽顾客,夸下海口,说是‘百草堂’,天下药材无所不有,其实,他是想把人家都压垮哩。”

“真有这等事吗?”卫伯玉疑惑地问。

书吏故弄玄虚地说:“还有一件事,小人不敢面讲。”

“啊!”卫伯玉更加奇怪:“有什么话,你只管讲吧”

书吏凑上前去:“杜老官儿自以为才高学深,骂老爷目不识丁,占着茅坑不拉屎……”

卫伯玉终于被激怒,决心对杜甫施行报复。俩人合计了一会,由书吏出点子,开了一副中草药单,到“百草堂”去抓药。

“你将这副药单交给杜老官儿:”卫伯玉交待说,“要他照单发药,若有则罢,没有就砸掉他的招牌,叫他滚蛋。”

书吏是“拣着解手纸当文书”“,如获至宝,三步并着两步走,径直来到“百草堂”。

书吏跨进“百草堂”,将药单往柜台上一甩,大声说:“这是卫大人急需的药品,赶快照单发药。”

药铺的伙计接过药单一看,都傻了眼,面面相觑。原来药单上开着他们从未见过的四味药名:行运早、行运迟、正行运、不行运。有个老伙计对书吏陪着笑脸问道:“卫大人是请哪位高明郎中开的药方,怎么我们见所未见,闻所未闻……”

书吏不等老伙计讲完,就破口大骂:“他娘的:快给我把杜老官儿叫出来,若是配不齐卫大人的药方,我就砸掉你们的招牌。”

杜甫接过伙计递来的药单看了一眼,心里已经明白,这是卫伯玉在出难题。他胸有成竹,要伙计用纸包了四味药品,健步来到柜台前面。

书吏一见杜甫出来,傲慢地说:“杜老官儿听了,我家老爷患有一种怪病,急需几种药品,必须照单发药,否则将要砸你招牌,赶你滚蛋!”

“哦:卫大人的病也确实患得蹊径:”杜甫淡淡一笑,讥讽地说:“不过,卫大人所需的药品,小店里应有尽有。”

“什么?”书吏大吃一惊,口气稍有缓和说,“你先拿给我看看。”杜甫不慌不忙,拿出用纸包好的四味药品,原来是一片罗卜干、一块生姜牙,一粒红皮李子,一枚干桃僵。书吏一看傻了眼“杜老官儿,你是惯跑江湖的,这算是什么药?”

杜甫笑道:“罗卜干是甘罗的意思,甘罗十二岁就当了宰相,你说他是否“行运早”呢?”“是。”

“生姜牙是姜子牙之意,姜子牙八十三岁才遇周文王,你说他是否“行运迟”呢?”

“是,是!”“这红皮李子,虽然酸不溜叽的,却正是目前市场上的紧俏货,所以说它是“正行运”哩:”“啊:”“这干桃僵是隔年的桃子留在树上的,经过雪冻霜打,已算不得鲜果,只能入药,所以说它已“不行运”了。”书吏连连点头。无话可驳。杜甫接着说:“我将这李子和桃僵还有一比咧:”“比做什么?”

“这红皮李子好比你家的老爷,干桃僵好比是我。”

杜甫一字一板地说,“卫大人虽然不学无术,是个大草包,却受朝廷的重用,戴乌纱,穿红袍,当是“正行运”,我空有满腹文章,却是报国无门,所以是“不行运”了,当今朝廷重用奸臣,嫉贤妒能,正如俗话说的是李代桃僵。”经杜甫这么点破,书吏才恍然大悟,暴跳如雷地说:“好哇!杜老官儿莫非是吃了老虎心、豹子胆,竟敢辱骂我们的老爷:等着瞧吧,管叫你吃不了兜着走……”“随便。”

说罢,杜甫头也不回,拂袖进去了。书吏气急败坏地回到卫府,将杜甫的一席话和盘告知了卫伯玉。卫伯玉只气得吹胡子,瞪眼睛。他也想不出什么办法整治杜甫,只得将气都出在书吏的身上,把他臭骂了一通,并赶出了衙门。

在沙市居住期间,杜甫不仅未得到卫伯玉的荐用,反而受到嫉妒,自知不能久呆下去,只好收了药铺,雇了一只小船,离开了沙头镇沿江东下,继续过他那“漂漂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的水上生活去了。然而沙市老百姓却一直怀念着诗人,把他开过药铺的那条巷子命名为“杜工部巷”。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微信 美文-微信文章库-我的知识库 » 一则传说故事-杜甫卖药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我的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