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之文天祥——爱国精神永世流传

“九一八事变”后,抗元民族英雄文天祥作为典型人物被从历史记忆中挑选出来鼓舞社会民众,文天祥的爱国精神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精神的代表,被大力发掘、塑造和宣传。

文天祥,初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自号浮休道人、文山。江南西路吉州庐陵县(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南宋末年政治家、文学家,抗元名臣,是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二十一岁中进士,成为状元,经历升迁贬官,文天祥戎马一生,却就是入不了朝,似乎日日都在奔波打仗。不久元军南下攻宋,文天祥散尽家财,招募士卒勤王,期间被捕逃脱,聚兵抗元。苦战东南、上表劝益王赵昰即帝位,在石岭大败、后召集残兵奔赴循州,驻扎于南岭,在五坡岭被俘,屡经威逼利诱,宁死不屈,终年四十七岁。“一锅汤的死老鼠”—每次都是那些叛军勾结元军搞偷袭,不然也没有办法抓住文天祥,可见此人非同常人。

文天祥性格豁达豪爽,平生衣食丰厚,声伎满堂。痛心地贬损自己,把家里的资产全部作为军费。每当与宾客、僚属谈到国家时事,他就痛哭流涕,抚案说道:“以别人的快乐为快乐的人,也忧虑别人忧虑的事情,以别人的衣食为衣食来源的人,应该为别人的事而至死不辞。”

文天祥最后创作了《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张弘范(元军将领)看后笑着将其收藏,宋朝彻底灭亡,元军置宴犒军。张弘范为了让文天祥归降便说:“丞相的忠心孝义都尽到了,若能改变心意像侍奉宋朝那样侍奉皇上,不失宰相之位”。然而文天祥含泪说:“国家沦亡却不能补救,作为臣子,死有余罪,怎敢怀有二心苟且偷生。”文天祥这番话,感动了张弘范,于是派人护送文天祥去了京师,忽必烈不忍斩杀如此优秀的将帅,多次劝服未果,后文天祥却遭人妒忌被杀害,临刑时,文天祥从容不迫,向南方跪拜,从容就义,以身殉国。

不为名利所动,这就是文天祥,一世奇才,一生忠烈,永世长存。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微信 美文-微信文章库-我的知识库 » 历史人物之文天祥——爱国精神永世流传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我的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