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肃真的只是个敦厚老实的长者吗?其实他是杰出的战略与外交家。

《演义》里面的鲁子敬给人最大的印象就是位敦厚的长者,是个老好人,几次跟刘备要荆州都被刘备和诸葛亮的双簧给忽悠了,每次都空手而回。从来看不出他有什么本事,但是绝对是个老好人。事实果真如此吗?史书上的鲁肃没有这么简单,他像一位长者没错,他不仅喜欢读书还会骑马射箭。他是家财万贯的豪族子弟,他慷慨大方,极有思想,他更是一位战略大师、外交家。《吴书》是这么记载他的:“肃为人方严,寡于玩饰,内外节俭,不务俗好。治军整顿,禁令必行,虽在军陈,手不释卷。又善谈论,能属文辞,思度弘远,有过人之明。周瑜之后,肃为之冠。”

鲁肃家里是豪门大族,家财万贯。他体貌魁伟,性格豪爽,喜读书、好骑射。因幼年丧父,是祖母将他养大的。由于”黄巾起义”对国家造成的巨大破坏,之后的东汉朝廷吏治腐败,诸侯军阀争相兼并土地,搞得国家千疮百孔,民不聊生,社会动荡。鲁肃这个年轻人就召集乡里青少年练兵习武来自保,他仗义疏财,深得乡人敬慕,鲁肃的名气因此也越来越大。

刚好日后东吴第一任大都督周瑜周公瑾任居巢长,对鲁肃的大名有所耳闻,就带数百士兵去拜访他,想请他资助一些粮食。他家有两大仓粮食,一仓就有三千斛。周瑜刚把借粮之事说出口,鲁肃就打断他指着一口大粮仓对他说这仓粮食赠送给你。周瑜大感惊讶,没想到鲁子敬如此豪爽,如此与众不同,这个朋友他交定了。周瑜主动结交鲁肃,两位日后东吴的风云人物,此时建立了如同春秋时公孙侨和季札那样牢不可破的莫逆关系。

当军阀混战打到鲁肃家门口时,为了避祸举家迁往东城。当时东城属于袁术的地盘,也知道鲁肃的名气,想让他当东城长,鲁肃看出来袁术不是明主,就带着家族成员和家丁一百多人投奔南边居巢的周瑜。路上他让老弱妇孺走在前面,自己带着青壮年殿后。袁术知道后果然派人来拦截,鲁肃没有被吓到而且亲自带着青壮年摆开架势,张弓搭箭,对袁术追兵说大家都是好男儿,何必逼得太急。接着命人将盾牌立在地上,远远拿着弓对着盾牌射去,把盾牌都给射穿了。追兵们认为鲁肃说的有理,其实是鲁肃不好对付才退兵的,鲁肃因此也得以安全到达居巢跟周瑜会合。

建安三年(198年),鲁肃把家留在曲阿,跟随周瑜一起度过长江去投奔江东孙策,周瑜将鲁肃推荐给孙策,孙策也非常赏识鲁肃。只是后来祖母去世,鲁肃回东城去丧葬祖母。刘晔是鲁肃好友,他写信给鲁肃要他投奔郑宝,因为当时郑宝有点本事,在巢湖聚集了一万多人的队伍,将来队伍会越来越大,庐江郡不少人都前来投奔他,刘晔告诉鲁肃这是个很好的机会,要他投奔郑宝。鲁肃也有这个打算,安葬完祖母后返回曲阿,当即整顿行装,准备投奔郑宝。正巧周瑜已经把鲁肃的母亲接到了吴郡,鲁肃去见他,就把刘晔的建议和自己的打算都跟周瑜说了一下。

因为当时孙策已死孙权占据吴郡接了孙策的班,周瑜劝阻鲁肃留下来辅佐孙权,他引用东汉伏波将军马援不仅君可选臣,臣也可以选明主的典故来劝鲁肃留下来一起辅佐孙权,还夸孙权是志向远大,心胸宽广的明主,将来一定能成就天下大业。要他不要听刘晔的话,郑宝比不了孙权,鲁肃认为周瑜说的有理,于是决定留下来。

周瑜非常高兴,马上把鲁肃引荐给孙权,在孙权面前介绍鲁肃有大才,有远大志向,将来能够成为孙权争天下的辅政贤臣。孙权听他这么一说也马上约见鲁肃,一番交谈下来,发现鲁肃果然是个人才,非常高兴,宴请群臣。等退席之后鲁肃也跟着离开,没多久又被孙权派人给请回来了,这次不是在会客室而且在孙权卧室“合榻对饮”,在孙权卧室坐在床上两人边喝酒边畅谈天下,而且还是从早谈到晚,相谈甚欢。

孙权问鲁肃:“当今天下汉室式微,天下纷争四起,我继承父兄基业,希望能建立齐桓公和晋文公那样的功业,先生既然看得起我,有什么办法助我?”鲁肃说“将军怎么能成为齐桓公晋文公呢!现在的曹操就跟项羽一样,汉室不可以再复兴了,曹操也不可能一下子就能除掉。将军只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变幻形势。再趁这个机会,剿除黄祖进讨刘表再夺取整个江南,然后再称帝建国,建立汉高祖那样功业。”孙权说我只是尽自己的能力辅佐汉室,没有先生说那种本事。

后来孙权把鲁肃比作光武帝时期第一功臣邓禹,邓禹就是在刘秀纠结前提迷茫的时候来投奔他的,而且给刘秀制度战略目标,刘秀从此一飞冲天。估计就是这次谈话给孙权制定了争霸天下的战略目标,以至于后来孙权称帝之后还在怀念鲁肃,说自己没想到真的跟鲁子敬说的一样能称帝。这次“榻上对”就是江东版的“隆中对”,甚至还更早。而鲁肃也是周瑜唯一给孙权推荐过的人才,可见鲁肃的本事不是吹出来的。虽然孙权很看得起鲁肃,但是江东氏族领袖张昭就不待见他,说他年少粗疏,不够谦虚,要孙权不要重用他。但是孙权不听,依旧器重他,每次参赞机要都让他参加,每次鲁肃都有过人的见解。孙权特别厚待鲁肃,对他多有赏赐,使鲁肃家里家的财富又达到了以前的富有。

建安十三年(208年),孙权命周瑜攻取江夏,斩江夏太守黄祖,准备攻打并占领荆州,当初孙坚就是在黄祖手上受的重伤死去的。曹操本来还没准备好拿下荆州的打算,当看到孙权攻打江夏发现不对劲,于是在七月集结大军,屯兵南阳,随时准备南下。八月刘邦病死,鲁肃看到机会了,就向孙权进言:荆州是个战略要地,我们应该趁机拿下,拿下荆州就有了夺取天下的基础。何况刘表的两个儿子素来不和,下面的将领也分为两派。刘备是个人物,刘表虽然敬重他但是不敢用他,刘备跟刘表长子关系很好,我们应该联合他联合抵抗曹操,刘备肯定乐意。要是这事办好了天下可定,我们要赶在曹操前面办好这事。

鲁肃的的战略谋划跟诸葛亮是一样的,都是先占领荆州要地做基础,再夺取巴蜀然后问鼎中原。于是跟孙权申请去荆州吊丧,其实是去打探虚实的。但是曹操来的太快了,鲁肃刚到夏口曹操就来了,于是加紧步伐往荆州赶,等走到南郡的时候刘表幼子刘琮已经献出荆州。又发现刘备也准备撤退,鲁肃当机立断去找刘备,在当阳长阪与刘备会面。鲁肃问他要去哪里,刘备说准备投奔苍梧太守吴巨,鲁肃告诉他吴巨是个庸人,不要去那里,干脆和孙权联手共同抗曹,然后详细分析了自己和曹操方面的优劣再制度计划。观点达成一致之后,刘备进驻夏口派诸葛亮和鲁肃去柴桑会见孙权,商谈联合抗曹事宜。这是鲁肃和诸葛亮这两位观点一致的杰出战略家第一次见面,鲁肃跟诸葛亮说我和你兄长诸葛子瑜是好朋友,从此开始他们结下深厚友谊。

听闻曹操夺了荆州之后想渡江而下夺取江东,孙权也着急了,赶紧召集部属们商讨对策,会议上大家都要孙权投降曹操,只有鲁肃不做声。孙权也拿不出好计策,他是一万个不愿意投降,只得借故如厕,孙权刚出门鲁肃就追出来了。孙权看到鲁肃也出来了知道他有话说,走过去拉着鲁肃的手说,先生有话跟我说。鲁肃说:我刚刚在会上观察了很久,基本都是劝将军投降的,他们不足以谋大事。我和他们可以投降唯独将军不可以,我要是投降曹操还会善待我,将来还能出人头地,要是将军投降了还有机会吗?希望将军乾坤独断,早做打算,不能再耽搁了。孙权听后深感有理,“此诸人持议,甚失孤望;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此天以卿赐我也。”

接着鲁肃要孙权快点把周瑜召回来,说抵

抗曹操非周公瑾莫属,等周瑜回来后跟鲁肃的想法一模一样,孙权非常高兴,于是下定决心抗曹,任命周瑜为主帅,鲁肃为赞军校尉参赞军务,协助周瑜出谋划策。最后孙权联合刘备,双方协同作战来了一出火烧赤壁,赤壁之战是三国历史上乃至古代历史上非常著名的战役,和“官渡之战”、“夷陵之战”并称为三国三大改变走向的战役。因为赤壁之战后曹操再也没有南下了。后来孙权回忆鲁肃当时和他的对话:“后孟德因获刘琮之势,张言方率数十万众水步俱下。孤普请诸将,咨问所宜,无适先对,至子布、文表,俱言宜遣使脩檄迎之,子敬即驳言不可,劝孤急呼公瑾,付任以众,逆而击之,此二快也。”

此战之后孙权更加器重鲁肃了,将他比作邓禹,之后刘备遣使来跟孙权借荆州,吕范等人建议不要借,连周瑜也是这个意思。唯独鲁肃说可以借给他,给出的理由是我们需要盟友,要是曹操看到我们一家坐大用不了多久还会杀回来。其实荆州管辖有些地方还在曹操手上,借给他的只是一部分而已,如果现在不借将来刘备也会来抢,于是孙权听取鲁肃的建议。当曹操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惊的连笔都掉地上了,他知道自己又多了一个敌人。

当周瑜病危的时候写信给孙权安排后事,推荐鲁肃来接替自己。遗书说“鲁肃智略足任,乞以代瑜。”孙权收到周瑜遗书马上采纳了周瑜的建议,当即任命鲁肃为奋武校尉,接替周瑜统领部队。周瑜私属部队四千多人,以及原来的奉邑四县,全都转归鲁肃所有。鲁肃开始时驻守江陵,后移兵下驻陆口。经过鲁肃的一番运作部属增加万余人,被孙权任命为汉昌太守、偏将军。周瑜病逝前已经跟西凉的马超通过气准备合作一起在汉中前后夹击曹操,东吴趁机夺取巴蜀,周瑜都已经在着手机会了,可惜天不假年英年早逝,机会落空。等到刘备夺取益州又占据汉中后大怒,说刘备果然不安好心。

鲁肃接替周瑜后跟关羽碍着镇守,由于情况复杂,双方也没少发生摩擦,鲁肃都以大局为重,没有撕破脸。当刘备夺了刘璋的益州之后孙权跟刘备要荆州的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刘备不同意。孙权就派吕蒙出兵去要回来,长沙、桂阳二郡望风归附,唯有零陵太守郝普坚守不降。刘备知道后亲自坐镇公安,派关羽派兵三位夺回三郡,孙权也从秣陵进驻陆口,派鲁肃率领一万人屯守益阳,和关羽对峙。

鲁肃看到这种情况下有意和解,提出双方带的军队各退一百步,只准将领前来,就是著名“单刀赴会”,部下都劝阻鲁肃要小心,不要轻易冒险,鲁肃说不会有事,只是和关羽商谈没有得出结果,双方僵持不下,搞得剑拔弩张。此时刘备和曹操正在争夺汉中,怕孙权在后面捅一刀,于是跟孙权妥协,双方以湘水为界评分荆州。荆州六郡中的江夏、长沙、桂阳三郡属孙权,南郡、武陵、零陵三郡属刘备。孙、刘双方谈妥于是休兵罢战。当时少壮派吕蒙就想武力收回荆州,鲁肃以大局为重,认为他们的最大敌人是曹操,依旧维持孙刘联盟,虽然孙权很赞同吕蒙的计谋,但还是听了鲁肃的建议维持孙刘联盟,转而进攻合肥。

鲁肃在做了几年大都督以后于建安二十二年(217年)病逝,享年四十六岁。孙权非常伤心,亲自为他举丧,远在益州的好友诸葛亮也表示对鲁肃的去世感到非常悲哀。多年以后孙权还是不能忘记鲁肃对东吴创建过程中立下的汗马功劳,黄龙元年(229年),在孙权称帝登坛祭天时,他对公卿们说:“昔鲁子敬尝道此,可谓明於事势矣。”当年鲁子敬跟我说的登帝王之位我还不敢相信,现在终于实行了。

后来孙权建立建邺城并迁都(南京),宴请文武百官的时候又回忆说:“孤亦子敬英爽有殊略,孤始与一语,便及大计,与禹相似,故比之。”当时大臣严畯反驳说陛下把鲁子敬夸的太大了,孙权说当时鲁子敬跟我畅谈天下局势有独到的见解,跟邓禹一样和光武帝的谈话一样,汉武帝开始是没有帝王志向的,就是因为邓禹的一席话说的光武帝拨云见雾,最后得天下,他和邓禹的谈话非常相似,对我的决定起到非常大作用。鲁子敬为人豪爽有奇略,跟我一开始谈话就涉及帝王基业。这点与邓禹相似,所以我才这么拿他跟邓仲华做比较,并不是我偏爱他,严畯这才感到佩服。

鲁肃不仅生前深受孙权器重,死后有一个遗腹子叫鲁淑也深受重用,长大后历任昭武将军、都亭侯、武昌督、假节、夏口督,他治军严整, 有才干,颇有鲁肃的才能,在274年病逝后由其子鲁睦承袭爵位并统领兵马,这就是惠及子孙。

鲁肃跟和周瑜、吕蒙、陆逊为东吴四大都督,跟他们三位又有所不同,周瑜是鹰派进攻型的,有胆识有谋略可惜英年早逝。吕蒙和陆逊都是军事突出,尤其是陆逊指挥的“夷陵之战”足以名震天下,但他们也主要是划江而治。鲁肃虽然没有周瑜的文韬武略,也没有吕蒙陆逊的领兵才能,但他是个谋略型的军事人物,制度战略,谋划后定才是他的特长。在孙权阵营除了周瑜以外,就属鲁肃和诸葛瑾是孙权最信任的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微信 美文-微信文章库-我的知识库 » 鲁肃真的只是个敦厚老实的长者吗?其实他是杰出的战略与外交家。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我的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