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一位深情的唐代诗人,写的清净幽绝,令众人颂赞

王维在长期艰苦的禅观修习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以对空寂之美的追求和赞颂为突出表现的禅宗审美观,从而也形成了自己空灵清丽的诗风。

一位深情的唐代诗人,写的清净幽绝,令众人颂赞

禅学理念对王维诗风的影响,突出地表现在山水诗的创作手法上:形与意的完美结合,意象创构中的“兴会神到”的运用,诗歌动静描写的处理和诗歌意象的简约。

王维是中国文学史上唯一享有“诗佛”称誉的诗人。

一方面是因为他能够坚持较为严格的宗教实践,另一方面更是因为他的佛学理论修养非常精深。他通过禅门妙法的透彻参悟,深得禅家三昧,以至于有些诗达到了“字字入禅”的境地。

佛教在初盛唐时期比较盛行,一时帝王将相,墨客骚人,竞相崇尚。王维生于此时,并且也有深厚的家学渊源。维少年丧父,母“博陵县崔氏,师事大照禅师三十余岁,褐衣蔬食,持戒安禅。

乐住山林,只求寂静”。这就在他幼稚纯洁的心灵中种下了佛的种子,所以他后来一直虔诚奉佛,矢志不移。《旧唐书》记载:“维弟兄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血,晚年长斋,不衣文彩。

在京师日饭十数名僧,以玄谈为乐。斋中无所有,唯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妻亡不再娶,三十年孤居一室 ,屏绝尘累。于宗教实践 ,他持戒律己之严 ,虽削发出家为僧者,亦不能过此。

王维作为一位虔诚的奉佛者,对中国佛学尤其禅宗南北二宗的禅法,不但认真地践行,而且还有很深的领会。他早年与北宗禅有较多的接触,对那些“闲居静坐,守本归心”的禅法很是倾心。

以后,他又接触到南宗禅,对那种真空妙有两不相妨,“担水砍柴,莫非妙道”的禅法更为佩服。

他在《六祖能禅师碑铭》中说:“无有可舍,是达有源。无空可住,是知空本;离寂非动,乘化用常。

五蕴本空,六尘非有,众生倒计,不知正受。……至人达观,与佛齐功,无心舍有,何处依空。……”

对“空 ”与“有 ”之间的辩证关系,有深刻的体悟。由此看来,王维的禅学观既包含了“闲居净坐”的北宗禅法,也包括了“至人达观,与物齐功,无心舍有,何处依空”的南宗禅法。将这两种禅法结合起来,就形成了王维特有的“以寂为乐 ”、“空有不二 ”的禅观修习方式。

“民以食为天”。一个国家的食品工业发展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该国社会生产、科学技术与百姓生活水平的高低。

王维前期诗歌创作由于受北宗禅思想影响,因而多为佛道禅理的直接传达。如著名的《过香积寺》诗:“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此诗写得超逸浑成,“一气盘旋,灭尽针线之迹 ”。

从结尾两句来看,是前期禅宗的思想,“毒龙 ”妄心,尚需用“安禅”渐修的手段去“制伏”。王维后期深受南宗禅影响,能够将玄冥的禅意化入诗作而了无痕迹。

南宗禅倡“顿悟”之说,认为一切仪式,诵经念佛,经典戒律都可视为可废之物,“一念相应,便成正觉”,由是“不立文字 ,教外别传 ,直指人心 ,见性成佛 ”才成为可能 ,“不死句下”,“活泼泼”地把握生命、生意方是正觉、正道。

可以说王维晚年的诗作均达到了如此胜境。如《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虽是空静之境,却在声与动之中显现,并在动与静之中传送着生命的律动。

这是宇宙精灵恒在状态的通然了悟,明月千古复万古,山鸟“时鸣春涧中 ”,亘古与时下打成一片,高妙的衔接组合,令人深深地感觉到“见心 ”、“见性 ”的妙谛 。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微信 美文-微信文章库-我的知识库 » 王维:一位深情的唐代诗人,写的清净幽绝,令众人颂赞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我的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