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瑞:怒骂皇帝被赐死刑,为何却能官复原职?

​嘉靖四十三年,海瑞离开淳安知县的职位,走入京城,任户部主事一职,此时的他,可以近距离看到大明王朝彼时的皇帝到底有多么荒唐。嘉靖此时已经二十余年没有过问政事了,整日就是待在西苑求丹问药,面对倭寇的骚扰,官吏之间不正之风日日高涨,他从不过问,沉迷于道士为其提供的长生办法,接近癫狂,全然不顾百姓的水深火热,宫里的宫女们也因为嘉靖的荒唐要求而悲愤不已,甚至有人因此而丧生,我行我素的嘉靖反而愈发渴望长生,荒唐之事一直只增不减。

面对这种不顾百姓安危的皇帝,并不是没有大臣去规劝,杨最杨爵就对荒淫无度的皇帝有所不满,他们上奏皇上,试图拉回这匹走错路的烈马,只可惜高估了皇帝的心胸,刚一上奏立刻就被打入大牢,自此,再也没有官员胆敢跟皇帝讨论政事,所有人都非常爱惜自己的羽毛,唯恐自己落的一个革职甚至杀头的结局。此时京城的官员分成了三波,一波虽然担心目前的国家岌岌可危,可是明知上奏无用甚至会搭上性命,便选择了明哲保身,任随皇帝所去,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别无动作,另一波趁此机会想要溜须拍马,对朝政之事同样缄默不言,但却经常觐见皇上呈贡各式各样的所谓祥兆之物,哄得嘉靖龙心大悦,第三波,只有一个人,他就是敢于批评皇帝的海瑞。

海瑞自小就立志做一个好官,在淳安做知县时候就一心为民,深受百姓爱戴,彼时的他只是一个小小的知县,不知道远在京城的皇帝在干什么,他满心想的就是再多帮自己的淳安百姓做点事,可是升官后的他来到京城,才发现,皇帝居然荒唐到堕落的地步,不仅二十年来从未上过朝,还异想天开到去追寻长生不老,这个耿直的户部主事心里的不满越来越多,只是他只是一个小小的主事,他相信朝中的大臣一定会有和自己想法一样认为皇帝错了的人。只是事情并没有如他所愿,两年的时间,海瑞天天盼望着可以听到皇上再次上朝的消息,却又天天失望,在这两年里,他每一天都在腹诽这位皇帝,大明王朝的君主假如真的一直这样下去,灭亡是迟早的事,因为这样的皇帝,把江山拖垮后,民愤四起,自然会有谋反,但假如真到那个时候,会有多少百姓惨遭战争的毒害,朱元璋一路千辛万苦的打拼,才得以建立大明,一路上到底有多少人战死沙场,无人得知,一将功成万骨枯,王朝的更替带来的民心震荡将会更加强烈,在海瑞的世界里,为官就是要给百姓做事,要为百姓谋取利益,而不是看着百姓被人毒害,不论这个人是谁,哪怕他是皇帝。

在两年里,目睹了皇帝的荒诞行径,也看到了朝中大臣们明哲保身的自保行为,海瑞再也坐不住了,就像他每日在心里的预测,大明已经开始衰落了,于是他决定做第一个指责嘉靖的人,哪怕结局是死。深谙嘉靖性情的海瑞知道,敢指责他的人无疑就是死路一条,所以他做足了准备,他将自己的家人托付给自己的老乡,全部的家产也就只有二十两银子,也悉数交给了这位老乡,同时将家中为数不多的仆人全部遣散回家,最后用仅剩的一点钱买了一口棺材,安排好所有事情后,他写下了心中的愤怒,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一一分析了皇上的错误,只希望皇帝可以尽快悔悟。

《治安疏》全文用词一针见血,将当时大明所面临的所有问题一一列举,并且说明了现在百姓已经算得上民不聊生了”天下吏贪将弱,民不聊生,水旱靡时,盗贼滋炽”,百姓都在背地里指责君主称其为”嘉靖者,言家家皆净无钱用也。”,他也指责皇上一味追求长生,殊不知长生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历史上方士多如牛毛,可未曾见过有一位得以长生,分明就是不可能的事情,甚至直言皇帝是非不分,将一心为国的忠臣良将赐于罪罚,却整日对那些阿谀奉承之士笑脸相待,殊不知那些人才是真正的误国,而作为皇上,却不能明辨是非,这才使得官场风气愈来愈不堪,最后,海瑞在斥责结束后也表明了希望皇上可以赶快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能够做到”敦本行以端士习,止上纳以清仕途;久任吏将,以责成功,练选军士,以免招募。”整个奏疏语气强烈,海瑞将两年以来的愤怒倾数倒出,虽然是指责,可是字字珠玑,句句在理,讲的全部都是别人的敢怒不敢言,海瑞呈上奏疏后,从容不迫,坐在家中,静候皇帝的赐死旨意,没有一丝胆怯,因为他已经预料到了最后的结局,也已经抱了必死的决心,他所希望的,是用自己的死换来皇帝的悔悟,使下面的平民百姓可以过上安稳的日子。奏疏呈上去之时,嘉靖仍然致力于长生不老,抽出时间来看了这封奏疏,越看越愤怒,在当时,根本没有人敢忤逆他的心思,所有人呈上来的东西都是为了让他开心,但是这个疏文通篇都在批评,将他指责地一文不值,甚至还胆敢给贵为天子的他提意见,难道想说就是自己这个皇帝做错了吗?行文如此狂妄,看完之后的嘉靖怒火中烧,立刻让身边的一个宦官传令下去,逮捕海瑞,立刻处死。

宦官其实早已得知这个死谏的海瑞,于是向嘉靖解释道:皇上不必担心他逃跑,这个海瑞是抱了必死的决心上疏的,他现在就在家里等着陛下下令赐死呢!嘉靖闻言十分诧异,这可真是个奇怪的人,于是仔细将《治安疏》看了数遍,只是越看越脸红,嘉靖并不愚蠢,他知道所有这些话都是正确的,甚至感叹道”此人可方比干,第朕非纣耳”,意识到海瑞是一个忠心为君一心思民的臣子。可是咽不下这口气的嘉靖还是将海瑞打入了大牢,敢挑战自己的底线,哪怕你是忠臣,也要给点颜色看看,不然君主的地位岂不是笑谈。海瑞被定死罪,打入了大牢,却并没有立刻执行死刑,牢里的海瑞并不知道自己被嘉靖比为比干,只是在默默地等待死亡。到了秋季,海瑞已经在牢里呆了许久。此时的嘉靖,也因为终日吃杂乱的丹药,身体逐渐出现各种病症,心情时常郁闷,并且也已经开始思考自己让位于太子的事了,与之商榷的首辅徐阶常常为嘉靖排忧解难,一次谈话中,谈及了海瑞上疏一事,承认自己作风不太好,但是由于身体的问题,临朝听政实属为难自己,越说越激动的嘉靖再次发怒,觉得海瑞说的虽然对,可是太过于苛责自己,盛怒之下决定立刻死刑处死海瑞,而徐阶,却在此时选择了帮助海瑞。

任内阁首辅的徐阶深知海瑞做了大家不敢做的事情,内心是十分赞赏他的直言敢谏的,并且海瑞在任期间为百姓做的事他也是略知一二,这样的官员实在不应该因为嘉靖的一时糊涂而丧命,他将来还可以为国家做更多的贡献,出于惜才的想法,徐阶用了一个正话反说的招数,将嘉靖劝说下来,收回了杀死海瑞的话。徐阶也是一个在官场摸爬滚打许久的人,也知道此时的嘉靖只是觉得面子上过不去,内心深处还是明是非的,只是需要旁人的加持而已,徐阶恰恰意识到了这一点,便对嘉靖说道:陛下圣明,可是陛下千万不要因一时怒火而犯下错误,海瑞这个人,甚是喜爱沽名钓誉,他为官期间一直假装清明,在民间一直被称为海青天,深受百姓爱戴,这次又故意上疏激怒于陛下,还坐在家中的棺材旁边等着官兵去抓捕,这分明就是给陛下设计的圈套,他正是一心求死,好成就一个名垂千史的海青天,而陛下您,却会因为此时而遭人诟病,这海瑞打的就是这个算盘,陛下万万不可一时糊涂,酿下大错啊,杀了他,就是成全了他,陛下要三思而后行!一番话说的嘉靖怔在那里,思虑再三后,嘉靖听取了徐阶的意见,并没有处死海瑞,经过首辅的一番劝说,让海瑞得以活下来,而在此之后,徐阶仍然在默默帮助海瑞。朝中许多试图排挤海瑞的大臣几番上言,主张立刻用绞刑处死海瑞,可徐阶都尽力压了下来。

经过这次谈话后,嘉靖的病情迅速恶化,时隔不久便驾崩离世,徐阶作为撰写遗诏的一员,写上了这样一句话”自即位至今,建言得罪诸臣,存者召用,殁者恤录,见监者即先释放复职”,因为此时的海瑞,仍然在狱中服刑,遗诏一经告示天下,许多人都欢呼雀跃,而海瑞,却尚不知情。狱卒得知遗诏内容后,意识到海瑞即将官复原职,便买来酒菜款待海瑞,毫不知情的海瑞以为他的死期已到,瞬间也释然了,终于还是等到了这一天,他坦然食用,这时提牢主事将海瑞即将要官复原职的好消息悄悄告诉了海瑞,本应该开心的海瑞却出人意料地大哭起来,甚至悲痛到将刚才吃的饭菜悉数吐了出来,不明所以的人以为海瑞是喜极而泣,殊不知,海瑞是真正地在缅怀嘉靖皇帝。海瑞的上疏虽然抨击了嘉靖的为人,但是对于皇权,海瑞是十分忠诚的,他忠于皇权,哪怕嘉靖试图对他处以死刑,海瑞对皇帝的极度忠诚也证明了徐阶并未做错,救海瑞是正确的。明穆宗继位后,奉先帝遗诏,赦免了以海瑞为首的诸多大臣,而海瑞官复原职后不久,经过徐阶的提携,官职最高甚至到达正四品的佥都御史,也正是因为这次的大难不死,才有了而后的应天巡抚,海瑞也才有机会兴利除害造福百姓。

在封建时代,直臣诤谏其实很多,可是大多都是批评的朝政,但就这样也有人因此丧命,而海瑞直接批评嘉靖的为人作风却活了下来,甚至还能升职,这不光是因为嘉靖的明辨是非,也不是因为徐阶的大力帮衬,最重要的是海瑞的奏疏没有一句妄言,句句属实,无可辩驳,其实这种行为不仅不应该入狱,反而应该得到嘉奖,可是他面对的不是唐太宗,而是明世宗,世宗脾气暴躁,爱意气用事,入狱并不稀奇,没有被处死其实也在情理之中。海瑞是忠臣才会上疏,奏疏无妄言,皇帝不愚蠢,更有贵人相助,他的官复原职是正常的,从嘉靖数月都不下令可以看出,从徐阶三言两语便劝阻下来也可以看出,而他也并不该死,他只是做了别人想做却不敢做的事情,最重要的是做对了。对于海瑞的不畏权力,敢于直言的行为,史书评价为”海瑞秉刚劲之性,戆直自遂”,这样的行为应该称赞,只有这样的臣子多了,王朝才能昌盛,在古代是这样,现代亦是如此。参考:《明史·海瑞传》《治安疏》《国朝典故》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微信 美文-微信文章库-我的知识库 » 海瑞:怒骂皇帝被赐死刑,为何却能官复原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我的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