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明智)魏咸熙二年(公元265年)腊月十七日,曹操的后代曹奂被迫让位于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司马炎改国号为晋,成为晋朝的开国皇帝。
司马炎(公元236年-公元290年),字安世,司马昭长子。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氏标榜名教,大肆杀伐,随意废立,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及至平定淮南三叛后,全朝上下已都是司马氏的党羽了。甘露五年(公元260年),魏帝曹髦年届20,在外无强援,内无谋士的情况下,想凭其皇帝的名义作孤注一掷。五月,曹髦对其师傅王经、王沈、王业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命令这三人随驾去杀司马昭。三人闻言大惊。王经逃回家中,闭门不出,王沈、王业慌忙投奔了司马昭。曹髦无奈,搜罗宫中奴仆数百人,亲自仗剑,鼓噪而出。此时司马昭的亲信贾充早已统领禁卫军严阵以待。和皇帝性命相搏,禁卫军难免胆怯。太子成济急问怎么办。贾充说司马公豢养尔等,为的就是今天,有何可问!成济操矛直刺,曹髦当场毙命。司马昭随即逼令郭太后诏责曹髦,归罪成济,族灭王经,立年仅15岁的曹操之孙曹奂为帝。
东汉中叶以来,士族社会地位及权势的膨胀,渐成不可逆转之势,社会风气以门第相尚。曹操卞后,出自娼家。文帝甄后,原是袁熙之妻。郭后被时人称为出身低微。明帝毛后,来自手工工匠家庭。比照历代封建王朝,后族门第如此,实属罕见。封建时代王公权贵的婚姻,历来都是政治行为。此等状况,使曹氏集团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司马氏门第高于曹氏,姻戚大都是名门望族,在权势之争中又竭力维护士族的利益,放纵达官贵人召募佃客。景元五年(公元264年),司马昭又颁行五等爵制,600余官僚贵族获得世代享有封国食禄的特权,士族们更愿依附司马氏了。
在权势之争中,司马氏用心险恶,行径卑劣,但并非毫无建树。曹魏中后期两淮及关陇大规模军屯,基本上是在司马懿的倡导和主持下发展起来的,对抵挡吴、蜀的进攻及日后全国的统一有所贡献。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氏重视用人及行政,废除了魏明帝时的一些苛政,减免了一些杂徭杂赋。所以吴国的大臣张悌也说司马氏施政平惠,民心所归,淮南虽有三次叛乱,民间却没有什么骚动。在司马氏的各项措施中,影响最大的是废除民屯。屯田制实施初期,对社会经济的恢复起有积极作用。屯田客除了接受分成制剥削外,没有其它负担,尚可维持简单的再生产。后来,对屯田客的剥削日益加重,用官牛者,官收其八,民得其二;用私牛者,官七民三,此外还有各种徭役、调绢等重负。屯田客对生产已毫无兴趣,乃至收获低于投入的种子,屯田已成为生产的桎梏。屯田客的单独管理也有碍政令的统一。早在司马昭为洛阳典农中郎将时,免除屯田客的一些杂役便被认为是一大惠政。咸熙元年(公元264年)为统一政令和赋役负担,司马昭下令废除民屯,屯田客成为国家编户,屯田官吏转化为地方行政官吏。此举有利于激发屯田客的生产兴趣,对经济的恢复客观上有促进作用。在这以前,司马昭又消灭了蜀国,代魏的条件完全成熟了。
这年春天,灭蜀大军凯旋,司马昭晋爵晋王,享有天子仪仗。但司马昭没有来得及登基便死了。其子司马炎继王位。咸熙二年底,司马炎废曹奂为陈留王,登基称帝,建国号为晋,建元泰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微信 美文-微信文章库-我的知识库 » 司马炎建立西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