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造反的李密,坐拥强大的瓦岗军,为啥却把一手好牌打的稀烂?

在隋末群雄逐鹿的乱局中,李渊父子笑到了最后。但在前期,占据绝对优势的却是另一位李姓枭雄—瓦岗军的首领李密:公元617年李渊太原起兵时,手下仅有将士3万人;而当时的李密,已霸据洛口仓、拥兵数十万,并屡破隋军、四处攻城略地,实力令天下仰视。

与李渊一样,李密也出自关陇贵族集团,战略素养远超当时大部分割据力量;在造反经验他也遥遥领先—早在公元613年,他就作为核心谋臣,积极协助杨玄感叛乱。

然而瓦岗军成也李密、败也李密:在他的带领下,瓦岗军从一股求生的饥民成长为一支百战雄师;但他放弃关中、在东都洛阳与隋朝残余力量鏖战的战略,最终把强大的瓦岗军消耗殆尽。

戏剧的是,在参与杨玄感之乱时,李密的战略却是放弃洛阳、往西抢占关中;事实证明,若杨玄感听从此意见,隋朝灭亡的时间很大概率会被提前。

所以可以这么理解:李密的两次造反,都在同一个问题上栽了跟头。要究其原因,我们先从这两次起义说起。

杨玄感之乱:隋王朝的首次贵族反叛,因战略错误而迅速落败

公元613年3月,隋炀帝杨广再次亲征高句丽。而大隋境内此时早已流民四起,农民起义军到处肆虐;趁着皇帝身在前线,权臣杨素之子、礼部尚书杨玄感打着“主上无道,不以百姓为念……今起兵以救兆民之弊”的旗号造反。

杨玄感这次起兵,主要智囊是自己的老友李密,后者迅速拟订了上中下三策:

上策—北上扼守蓟城,掐断远征军的归路,与高句丽前后夹击,一举抓获杨广;

中策—“关中四塞,天府之国”,大军向西直取长安,拿下隋朝老巢,据险而守,逐步吞并天下;

下策—“昼夜倍道,袭取东都”,但是洛阳属四战之地、无险可守,若天下兵马前来夹攻,胜败难以预料。

可惜,谋划着去洛阳抓获朝廷百官家属作为人质的杨玄感选择了下策。当他如愿攻下洛阳后,一如李密所说那样陷入了被动:杨广已从高句丽回师,并调派屈突通等名将围攻洛阳。杨玄感屡败之际,终于决定西取关中。

但这事最终没有落实。为了拖延杨玄感西进的步伐,弘农太守王智积在叛军路过城下时,站在城头上把把杨家的祖宗十八代问候了个遍,杨玄感盛怒之下留下围攻;“军事贵速,况乃追兵将至…若前不得据关,退无所守,大众一散,何以自全”,李密以此建议尽快西进,但大军最终在城下耗了三天。结果宇文述、卫文昇、来护儿、屈突通等各军追到,叛军屡败,杨玄感被杀,首次隋朝贵族起义就此结束。

通过这次谋反,不仅侥幸逃跑的李密积累了“可贵”的造反经验,也为其他野心家提供了可借鉴的模板。公元617年,李渊太原起兵时,完全遵照了李密为杨玄感拟订的中策,并最终以关中为基地夺取了天下。

然而戏剧的是,在公元616年,李密率领瓦岗军再次起事时大权在握,这次他偏偏采取了自己当初所提的下策,最终再次落败。

李密带着瓦岗军转型,却也带着其奔向末路

作为智囊造反未遂,李密逃往山东地区(崤山以东,下同)在各股农民起义势力中游说,灌输他的平天下之策。这些系统理念,以及自己的显赫贵族身份,很快让这些起义军首领对其心悦诚服。经过筛选,他挑定了实力最为雄厚的瓦岗军。

在他和翟让的带领下,瓦岗军从一股打家劫舍的盗贼,转变成一支令行禁止、赏罚分明、战斗力强大的铁军。公元617年,在李密的主张下,瓦岗军击败隋军,夺取隋王朝最大的粮仓—洛口仓,南到江淮、北至燕赵,各股起义军纷纷前来投靠。李密就地建立洛口城,派人四处攻城略地,横行山东。

同年八月,李密派李世勣夺下黎阳仓,再次从饥民中征得士兵二十万;十一月,李密除掉翟让,将瓦岗军的控制权完全把握在自己手中。

此时,李密掌握着当时中原最为强大的势力,完全可以落实自己的“平天下之策”。但令人意外的是,他不但没有趁李渊立足未稳与其争夺关中,反而守在洛阳附近,与隋王朝的越王杨侗(杨广死后,其被立为帝,史称“皇泰主”)及其大将王世充进行了持久的拉锯战。

公元618年,宇文化及等人在江都弑君后,率领十余万朝廷精兵往西归乡。为了避免被前后夹击,李密与洛阳朝廷达成和解后,集中力量击溃了这一劲敌,但自身也损失不轻:

密破宇文化及还,其劲卒良马多死,士卒疲病。

而此时的洛阳朝廷发生了政变,王世充剪灭政敌控制了皇泰主,李密预想中的和解没有到来。九月,疲惫不堪的瓦岗军被王世充击败,大部分人马投降。李密终于西进关中,不过这次他的目的是去投奔李渊。

十二月,不甘居于人下的李密意图反叛,他以招揽旧部为由离开长安往东,却被唐将盛彦师在熊耳山南斩杀,一代枭雄就这样结束了自己传奇的一生。

李密第一次协助杨玄感造反时,由于对方没有听从自己西进关中的战略而落败;而当自己带领更为强大的瓦岗军、并拥有绝对的决策权时,却直接放弃了这一战略,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他这一转变?

李密的前后战略大相径庭,其原因有三个方面

第一,李密对局势判断失误,成了李渊的炮灰

李密出身豪门,祖上是北周开国元勋李弼。他“少有才略,志气雄远”,隋王朝的二号人物杨素对其赞赏有加,并让自己的儿子杨玄感与其结交。因此杨玄感起兵后,第一时间请李密为智囊;而李密确实很适合这个角色,他的上中下三策,被事实证明了合理性。

但能为谋臣,并不一定适合当领导者。公元617年,在拿下洛口仓、拥兵数十万后,李密却推翻了自己数年前的判断,他认为:若能拿下东都,天下便“指麾而定”,于是开始长期围攻杨侗镇守的洛阳。身在江都的杨广得知,于七月下诏,派王世充等人前来讨伐,旷日持久的拉锯战就此展开。

而在杨广调兵遣将对付李密的同时,李渊率领区区三万人在太原起兵。在西进的途中,他客客气气的给李密写信,声称自己进长安只是为了尊隋,并且对这位老熟人大拍马屁:

天生烝民,必有司牧。当今为牧,非子而谁!

天下人必须要有个领导来管理,而这个领导者,非李密老弟你莫属!

李密也许被自己的实力冲昏了头脑,对此信以为真。他向手下将领炫耀李渊的书信,认为“唐公见推,天下不足定矣!”从此安安心心的与洛阳耗上了。

但李渊的真实想法是什么?史书有记载:

吾方有事关中,若遽绝之,乃是更生一敌;不如卑辞推奖以骄其志,使为我塞成皋之道,缀东都之兵,我得专意西征。俟关中平定,据险养威,徐观鹬蚌之势以收渔人之功,未为晚也。

说白了是让李密帮自己当主东边的各路势力,自己好在关中安心发展,然后坐山观虎斗。后来的历史走向也确实如此,在西、北陆续消灭李轨、薛仁果、刘武周后,李世民率军东进,拿下被李密耗得精疲力尽的王世充及其救兵窦建德,奠定了统一中原的基础。

可以说,四年前李密提出的战略,虽被自己抛弃,却客观上成了李渊的行动指南。

第二,成也粮食,败也粮食

隋末混乱的最直观原因,是由于“百姓饥馑、天下骚动”。而李密看准这一点,在公元617年连续拿下洛口仓与黎阳仓,其后开仓放粮,先后吸引了百万百姓前来投靠,并以此组织了兵员数十万。

粮食就是战斗力,李渊在占领关中后也复制了这一套路。但李密占据的资源最为雄厚:洛口仓是天下粮仓中的巨无霸,共包含3000个粮窖,每窖储存8000石粮食,总存储量是回洛仓的十倍。从理论上而言,依附李密的百万人几年内不会为肚子发愁。

但资源太可观,反而让李密越发的战略懒惰:

首先,李密对粮食既没有管理办法,也没有中长期规划

密开洛口仓散米,无防守典当者,又无文券,取之者随意多少;或离仓之后,力不能致,委弃衢路,自仓城至郭门,米厚数寸,为车马所轥践;群盗来就食者并家属近百万口,无甕盎,织荆筐淘米,洛水两岸十里之间,望之皆如白沙。

民以食为天,但当粮食未被管控,成了不再稀缺的资源时,瓦岗军赖以起家的最大王牌也就大打折扣。不仅流民肆意取食,甚至洛阳的朝廷官兵也因洛口仓得以保持战斗力。

其次,坐拥天下最大粮仓,让李密失去了进取心。李渊西进关中的途中,虽已安抚了李密,但在行军受挫时,曾因担心李密抄自己后路而心生退意;然而李世民断言“李密顾恋仓粟,未遑远略”,最终唐军顶着粮草压力一路向西,抢占了战略制高点。

可以说,李密因粮食而实现了扩张,却也被粮食捆住了手脚。粮食替代不了战略,李密的“平天下之策”因此夭折。

第三,李密的造反动力与目的存疑

作为世代勋贵,李密本可依靠家族爵位在隋朝廷大展拳脚,可惜由于“瞻视非常”(隋炀帝对他的评价,即“不像老实人”)被赶离权力中心。愤懑的他,其后义无反顾地投入到反隋大业中。在杨玄感起事时,关陇贵族群中,只有李密豁出了数十年的家族积淀积极参与其中;在落败后,他在山东地区流窜寻找潜力股,看起来是一心要把反杨大业进行到底。

但其后面临皇泰主的招降时,他的反应却耐人寻味。公元618年,面对西进的宇文化及大军,东都上下震动,主动派人联合围攻自己的李密;而李密见到朝廷使者后,态度与之前判若两人:

密…大喜,遂上表乞降,请讨灭化及以赎罪。

其后他竭尽全力与宇文化及拼命并因此极大削弱了瓦岗军的实力;但当他完成这一任务准备只身入朝时,王世充已经大肆屠杀了皇泰主身边的议和派、掌控了洛阳城,李密的“招安”梦想无情破灭,瓦岗军则心力俱疲。曾被长期压制的王世充发起致命一击,李密彻底落败。

若李密一心要灭隋,大可以和宇文化及联合,或者退而求其次坐山观虎斗,但从他毫无保留为皇泰主效力的表现来看,他两次参与造反,更像是想借此向隋朝证明自己的能耐,以实现自己“曲线回到体制内”的梦想。这与《水浒传》中的宋江颇有几分相似。

结语

隋末的军阀混战与农民起义乱局中,李密堪称一股清流:

他待人谦恭有礼,被自己的老师徐文远称为“君子”,却也注定了自己不够狠辣歹毒;

出身贵族,却混迹于农民起义军,把一群乌合之众改造成为令行禁止、所向披靡的精锐之师,但也形单影只、缺少智囊的辅助;

两次造反,但面对朝廷抛出的橄榄枝时,却迫不及待的换了面孔为国效力。

他的两次落败,与他的特殊身份与性格密不可分;他的可悲结局,更像是乱世下“志大才疏”贵族文人的命运缩影。

参考资料:《资治通鉴》

正史漫谈原创,有温度的历史解读,感谢您的关注/留言/点赞。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微信 美文-微信文章库-我的知识库 » 两次造反的李密,坐拥强大的瓦岗军,为啥却把一手好牌打的稀烂?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我的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