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谢安:40岁不得已才出仕,却留下了江左风流宰相的千古之名

东晋谢安,出身于世家大族但却不愿为官,而是隐居于会稽(今浙江绍兴),整日吟诗作赋。当时的士大夫中有这样一句话:”谢安不仕,天下百姓该怎么办呢?”由此可见他的名望与才能。

40多岁时,谢安才”东山再起”,出山为官,并且凭借他卓越的才能和气度在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江左宰相风流一时。

隐居东山,无意仕途

谢安(320—385年)是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字安石。陈郡谢家是当时有名的大家族,在永嘉之乱中跟随晋元帝司马睿过江东迁。

谢安小时候就很聪明,在这样的家庭中,他又受到了极好的教育,长大后越来越显示出非凡的气度,颇有名家风采。时任尚书吏部郎的桓彝(桓温的父亲)赞叹说:”这孩子风骨清俊,以后的地位定能与王丞相比。”王丞相是指王导,可见对谢安的看重。

童年的谢安,充分显示了他的天才和智慧。幼小的谢安就见识超群,沉静聪明,气宇不凡。到了少年,他更是与众不同。当他去见王蒙时,与王蒙谈论很久,言谈话语,无不显出他的才气与睿智。他走以后,王蒙之子王修问:”刚才的客人怎么样?”王蒙赞许道:”此客议论不倦,谈锋逼人。”

他天资聪颖,赢得各地名士的欣赏和赞许。连丞相王导也很器重他。谢安从小就穿梭于名士行列之间,因此早有名声。

谢安虽然出身名门,可成年后的他不愿置身于争名夺利、尔虞我诈的官场,更不愿意借家庭的威望入仕,于是他整日闲居于会稽东山地区。会稽有山有水,山明水秀,如此去处,自然少不了文人雅士。

谢安在此与王羲之、许询、孙绰、李充等名士同游山水,或作诗或作画,逍遥自在。谢安才华出众,又声名远播,虽隐居于此,也还有不少人来请他出山为官, 不过都被他拒绝了。

那时,谢氏族中人才辈出,谢安的堂兄谢尚已当上了荆州刺史,谢安的兄弟们也纷纷出任高官,谢家门楣甚是光辉,而谢安却整日与文士游山玩水,不愿当官。许多有才识的人都为他感到可惜,有人还说:”安石不出仕,如天下百姓何?”

扬州刺史庾冰也很敬慕他,下定决心要请谢安出来做官。他屡次要求下属郡县去敦促谢安。谢安眼看没有办法搪塞下去了,只得赴召,但一个多月后,他又告假而归。

后来,谢安被征召为尚书郎和琅琊王的幕僚,他都不去就任。吏部尚书范汪荐举谢安为吏部郎,谢安还是写信谢绝。

有关衙门由于谢安被征召历年不到任,上疏奏请朝廷处以”禁锢终身”,取消他入仕的资格。但谢安并不因此而感到苦恼,相反,他更加尽情地游览大好河山。

谢安屡次征召屡次不赴,这样的举动更加引起人们的注意。简文帝司马昱为相时,对谢安的认识与众不同。他说:”安石(谢安字)既能与人同乐,必不能不与人同忧,召他一定会来。”

谢安对别人的议论不屑一顾,不过他没能一直隐居下去,他弟弟谢万出事后,他的人生就此改变。

出山做官,力挽狂澜

谢万官居西中郎将,管理青、豫、冀、并四州的军事,位高权重,可是他高傲自大,不知道善待下属。谢安经常劝他可他就是不听。晋穆帝升平三年(359年),谢万率军北征,结果惨败,他因此被罢官,谢氏家族在朝中的权势受到极大削弱。

谢安在弟弟被罢官后才有仕进之意,以维护谢家的声望。此时他已经是四十岁的人了。他先是当了征西大将军桓温的司马,在谢万因病去世后,他又改任吴兴太守。

桓温领军进行了第三次北征,攻打前燕,不料被前燕名将慕容垂打得大败而归。桓温回来后 不久就废黜了晋废帝司马奕,拥立会稽王司马昱为帝,即简文帝。谢安发觉了桓温觊觎皇位之心,决定帮助朝廷,不让桓温得逞。

简文帝在位不到两年就抑郁而逝,他将皇位传给了太子司马曜,是为孝武帝。而桓温一直想让简文帝逊位给自己,此时他大失所望,于是借口奔丧率兵入京,军队屯扎新亭,将颠覆晋室。恒温请谢安和王坦之去,准备在会 见时伤害他们。

王坦之胆小畏惧,向谢安讨教。谢安不动声色地说:”晋室的存亡,在此一行。”

于是,他们去见桓温。王坦之害怕得全身出汗,倒拿手板。谢安从容就席,坐定后,对桓温说:”我听到诸侯有道,守在四邻,明公何必在壁后埋伏人呢?”桓温笑着说:”不得不如此。”他们一起谈笑很久。王坦之和谢安本来同样有名声,这次人们才知道王坦之比不上谢安。

回军途中,桓温染上重病,仍心系皇位,他给朝廷上书请求恩赐他九锡之礼。谢安从中机智地斡旋,延迟赐封的时间,使桓温至死也没见到朝廷的封赐文书。谢安后来又当上了尚书仆射兼吏部尚书,东晋的朝政已被他握在手中。

当时文武百官都尽力,形势稳定,朝廷大臣都把他和王导相比,认为文 雅有过之而无不及。谢安曾和王羲之登台城,悠然畅想,有超然世外之志。王羲之对谢安说:”现世事纷扰,到处都有战事。我们终日清谈,恐怕很不好吧?”谢安说:”秦朝委政赵高,二世而亡,难道是清谈造成的后患吗?”

虽然桓温篡位的危机已经化解,可东晋政权仍然不稳。朝廷内部,皇族与公卿士族间的矛盾、公卿士族之间的矛盾一直没有消除过;而外部又受到实力不断壮大、且已统一了北方的前秦的威胁。内忧外患,一时并起。

淝水之战,决胜千里

公元382年,由氐人建立的前秦统一了北方,前秦的建立对东晋政权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前秦皇帝苻坚在统一北方的次年,就决定调士卒九十余万人,号称百万,由苻坚的弟弟苻融率领,南下进攻东晋。前秦的军队很快攻下寿阳(今安徽省寿县)。东晋的军队抵挡不住,诸将相继败退。

闻知消息的东晋朝野皆乱,人人都认为抵挡不了前秦的进攻,而谢安在这紧急关头,表现出了宰相气量,他举止不乱神色如常。朝廷任命他为征讨大都督,掌握军权。面对强敌压境,以弟弟谢石为征讨大都督,以谢玄为前锋都督,率北府兵八万迎击秦军。

行军之前,谢玄想知道叔父如何打算,就请他明示,谢安神色自若地说:”到时我会下命令的,你先去吧。”之后就不再言语了。

在此之前,谢安为了组织一支归中央直接指挥的得力军队,就让其侄谢募在广陵(今江苏扬州)招募来自徐、兖二州的侨人或其子孙,组成军队,并进行长期严格的训练,号为”北府兵”。北府兵的将卒都深受匈奴和羯人的仇杀之苦,因此有抵御前秦、保卫江南的决心。

之后刘牢之以精兵五千人袭击梁城垒(今安徽怀远),消灭秦军一万五千人,掳获大批粮草器械,取得首战胜利。

众人对谢安能否使东晋转危为安疑虑重重。实际上,谢安怎能不着急呢,只是他身为东晋宰相,身系国家安危,他若表露出焦躁之情,那么整个国家就会方寸大乱,因此他只得隐忍心中的烦乱,定下心来安排大局。

他一面稳定人心,一面从容地准备战事。后来,谢安与客人在府中下棋时,淝水之战的捷报传了过来。他接过看后就扔在了一边,不动声色地继续下棋。客人却忍不住了,问他情况如何,谢安平静地说:”小儿辈已经破敌。”

可是棋终送走客人后,谢安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喜悦之情,回内室之时,他竟忘了抬脚跨门槛,结果把鞋底的木齿都撞断了。

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在军事史上留下了重要一笔。这次战争的胜利,进一步稳定了东晋在南方统治,然而东晋也无力收复中原,于是南北对峙的局面一直延续到隋朝的统一。

无辜遭忌,贤臣离世

谢安一向存有统一南北之志,他一再上疏请求亲自北征,于是进都督扬、江、荆、司、豫、徐、兖、青、冀、幽、并、宁、益、雍、梁十五州军事。谢安上疏辞让太保及爵位,但没有被允许。

北伐的名将桓冲已死,荆、江二州都缺刺史,谁来担任?

以谢玄的功勋和名望,应该以荆、江二州授谢玄。谢安因为父子叔侄以大功著名,恐怕权力过重,引起朝廷疑忌,另外,他又担心桓氏失去世职,桓石虔又有克复沔阳的功勋,且骁勇凶猛,在形势险要之地,最终难以控制。

于是,谢安以桓石民为荆州,改桓伊于中流, 桓石虔为豫州。这样。既以三桓占据三州,彼此不再有怨心,各得其所。谢安身为朝廷重臣,经略远瞻,使官员和功臣们互不相争,平衡各种政治势力,以保朝廷的稳定。

但他还是受到了会稽王司马道子的疑忌,司马道子时不时地在孝武帝面前进谗言诋毁谢安。谢安也察觉到自己的处境不妙,想伺机离开朝廷。

晋孝武帝太元十年(385年),前秦国内起了内乱,苻坚派人求东晋出兵帮助平定。谢安请求自己前去,然而他尚未出发就身染重病,于是上疏请求回归,并召儿子征虏将军谢琰解除军务,命令龙骧将军朱序进据洛阳,前锋都督谢玄镇守 彭、沛,委任他总督军事,对付苻丕和慕容冲,等明年水旺时节,东西齐举夹击,孝武帝下诏遗传中慰劳,谢安就启程返回建康。

回去后不久谢安就去世了。孝武帝觉得很惭愧,为他举行了庄严的悼念仪式,还追封他为太傅,谥号文靖。百姓们将他尊称为”东山贤人”,史书上还称他为”江左第一风流丞相”。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微信 美文-微信文章库-我的知识库 » 东晋谢安:40岁不得已才出仕,却留下了江左风流宰相的千古之名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我的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