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武帝刘裕的成长史(1):战神初现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史书里面,凡是武帝,不是开国皇帝,必定有赫赫战功。南朝宋武帝就是这样一个人。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的“寄奴”就是指南朝第一位开国皇帝宋武帝刘裕的小名。刘裕的军功卓越,差一点就结束了东晋十六国的割据局面,可惜天不假年,事业未竟,但不妨碍他成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帝王之一。如果我告诉你,宋武帝其实一开始只是一位家境清贫的平民百姓,靠着一身的武艺,忠肝义胆,奇谋韬略,成长为千古一帝。你会不会相信呢?

一、王侯之后,家境贫寒。

据记载,刘裕是汉高帝刘邦的弟弟楚元王刘交的二十世孙。生于东晋晋哀帝兴宁元年(363年),丹徒县京口里(今镇江丹徒)人。母亲早亡,家境清贫,小名“寄奴”,意思是寄宿的下人,可见其生活艰苦。但是贫寒的出身却有远大的志向。刘裕身材魁梧,有一米八五(七尺六寸),身体素质杠杠的。言行洒脱,不拘小节,品行优,对待继母孝顺,远近出名。可见他的社交能力也不会弱。这样的人换了当代不是当兵就去做运动员,至少做个武警没问题。

二、投身军旅,初显头角

成年之后,刘裕果然投身军旅,在冠军将军孙无终旗下担任司马一职(魏晋南北朝,诸将军开府,府置司马一人,位次将军,掌本府军事,相当于后世的参谋长)。孙无终是东晋孝武帝时谢玄组建的北府兵的一员骁将,而刘牢之是旗下的一名参将。可见,刘裕不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人,他的头脑一定很机灵,有谋略。

到了晋安帝隆安三年(399年)十一月,三十六岁的他迎来人生的第一次高光时刻。在平均寿命只有三四十年的古代来说,36岁已经是步入中老年。事业想有起色更是难上加难。

是年,五斗米教头目孙恩在会稽郡(今浙江绍兴)揭竿起义。朝廷派出卫将军谢琰(谢安的儿子)、前将军刘牢之讨伐。刘牢之向老领导孙无终要了刘裕作为参谋。可见刘裕在军中的智囊地位。

东征大军花了近一个月时间到达吴地,沿途布满盗贼。刘牢之担心有埋伏,于是派出刘裕约一个排(数十人)的兵力做侦察。果然有埋伏,人数达几千人。刘裕的任务本应是侦查,人数劣势太大,本应该快速突围班救兵。但他没有选择这条路,可能是条件不允许。刘裕相信狭路相逢勇者胜,所以选择直接开战。所带领的军士寡不敌众,战死十之八九。但是士气一点都没有减弱,手舞大刀,继续砍杀。可见其勇猛非常。

见刘裕许久没回到军中,刘牢之的儿子刘敬宣担心刘裕在外遇到敌情,于是自告奋勇,率领轻装骑兵去支援。果然,不久就见到刘裕在奋勇杀敌。看见老爸手下的参谋作战都这么勇猛,作为将军的儿子怎能袖手旁观,于是带头冲杀。步兵怎么是骑兵的对手,贼寇见势不妙遁逃而去。最后杀死一千多人,刘裕、刘敬宣乘胜追击,把山阴(浙江绍兴)也顺手平定了。贼头孙恩根基不稳,见势不妙,于是就逃到海上。

首战告捷!刘裕打出了士气,打出了威风。当然他也非常感激雪中送炭,救他于水火的“军二代”刘敬宣,他没有选择龟缩在后方等功劳,而是讲义气,讲大局。多年以后,刘裕投桃报李,把刘敬宣升为“冠军将军”,成为麾下平叛大将,此乃后话。

三、运筹帷幄,死磕逆贼

可是,坐拥十万平民起义军的孙恩怎么善罢甘休?过了半年,等到春暖花开,退到海岛根据地的孙恩重整旗鼓又造反了。一场突袭,还把东征军的最高将领卫将军谢琰杀死了。名将之后都被打败了,一时间,军心大乱,群龙无首。

刘牢之临危受命,率领部众反击。善于打游击的孙恩逃跑。刘牢之驻守上虞,刘裕驻守句章城,在前线抗击。句章城地方狭小,兵力只有几百人。看得出,刘裕没有得到刘牢之的重用,首战告捷之后,兵力仅仅多了一点点。好在刘裕作战骁勇,身先士卒,冲锋陷阵,贼寇见他不是善茬,不敢冒进,退回浹口。

东征军内部一盘散沙,各将领带兵无方,部队纪律很差,抢劫百姓时有发生,当地群众对他们恨之入骨。唯独刘裕一部,纪律严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深受群众欢迎。可见,一个团队的作风非常重要。

第二年春天,贼头孙恩卷土重来。经过两次交手,孙恩知道目前最大的障碍在于刘裕,非除不可。于是频繁攻打句章城。孙恩没有占到土地,粮食后勤必定跟不上,不宜久战,于是又逃到海上。孙恩知道猛攻刘裕无法打通进攻建康(今南京)的通道。于是采取了迂回战术,挥兵从海路背上,攻打海盐县(浙江嘉兴海盐),兵锋直指东晋京城建康。京城形势告急。

刘裕兵分两路追击,到达海盐,构筑防御工事。贼寇仗着人数众多,采用车轮战术,每天来攻打海盐城。刘裕长途奔袭,城内兵力薄弱。这就是刘裕的过人之处:善于在条件不足和矛盾冲突之中找到制胜的机会。他胆子很大,心思很细,经过多次的交手,他非常熟悉敌人的特点:贼寇人数虽多,但战斗意志普遍薄弱。于是在城里挑选几百个士兵作为敢死队,把铠甲脱下,拿着短兵器,敲锣打鼓,大摇大摆开门出城,准备近身白刃战,冲破敌人攻势。

敌人见状,果然吓破了胆,以为都是不要命的家伙,于是丢盔弃甲,四散逃走。敢死队乘胜追击,杀死大帅姚盛。尽管如此,刘裕的部队还是无法克服自身的短板:兵力实在太少了。几百人对几万人,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上面,怎么打?刘裕虽然勇猛,但也只能干着急。即便守城不出,长期如此,城里也经不起消耗,朝廷又不派军队支援,东征军各怀鬼胎谁肯来帮忙?守城只能是权宜之计。于是刘裕必须走一条釜底抽薪的路,重创敌军,不然现在温水煮青蛙,吃亏的还是自己。

刘裕的办法非常巧妙:请君入瓮。刘裕对这帮造反贼寇非常了解。人数虽多,但是战略素质不高,没有长期规划,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贪图财宝。那么可不可以把这帮人引进城里,利用地形优势,来个一锅端?

所谓大胆推理小心求证,经过多天的仔细考虑和沙盘推演。一项歼灭战正在悄然部署。

一天夜晚,和平常一样。贼军派出探子查看城里的情况。但今天似乎有了新的动静。城里的旗子放倒了,城头的士兵都是些不堪一击的老弱病残。难道东征军已经弃城而逃了?

于是,贼军派出一人到城下询问:嘿,老人家。刘裕老贼贪生怕死就算了,怎么还把你这些老头子都派出来了?

老者回答说:哪里还有人啊,昨天夜里已经走光了。这帮兵痞孙子。

探子大喜,马上回报。贼军没有多想,机不可失,于是率领大部队,火急火燎开始攻城。可能是因为放下了戒备,有些贼兵竟然武器也不带。攻城装备也没有使上。这下好了,贼兵陆陆续续地爬墙,其余的人马集结在城墙之下,等待城门打开。

谁知道,大部队刚爬到一半,城下部队还在嬉笑打闹的时候,想着怎么瓜分城内的黄金财宝,猪牛羊马,妙龄女子的时候,城头忽然冒出黑压压的一片,个个密密麻麻,孔武有力武装到牙齿的士兵。他们怒目圆睁,挥动武器准备刺杀,一时间呼声震天。与此同时,城门轰然打开,冲出骑兵数列,战马和士兵冲锋的气势把城外的贼兵吓得魂飞魄散。

贼兵头目大喊:糟糕!中计了!拔腿就跑。已经太迟了,城上的士兵不断地刺杀和扔石头,倒油放火,城内的步兵将士,在刘裕的骑兵带领下,冲锋陷阵,把贼人打了一个措手不及,一时间死伤无数。所谓兵败如山倒,贼兵又退回海上。

贼头孙恩快被气死了,咬牙切齿心想刘裕这个兔崽子怎么冤魂不散,妨碍他发达!但是自己也深知打阵地战是打不过刘裕的。于是发挥了游击队的专长:敌追我逃。贼兵这下转移阵地,准备去沪渎(黄浦江下游,接近今天的上海)这个地方,准备来个迂回包抄。刘裕当然不会放过这个老冤家,准备乘胜追击,一举歼灭。

这个时候,海盐县令鲍陋跳出来了。这家伙真是个老谋深算的老狐狸,之前海盐城保卫战,不见他自告奋勇。这下贼军打跑了,马上派出儿子鲍嗣之,领着一千名当地的乡勇士兵,请求做先锋。这个鲍陋要不改名叫捡漏吧。

刘裕作为讨贼将军,给鲍县令的儿子泼了一盆冷水:“鲍公子千万不可掉以轻心,这帮贼寇人数多,狡猾,而且善于游击战,你们的兵士人生地不熟,又没打过仗,如果你们做前锋,吃了败仗,我们后方部队必然大败。稳妥起见,鲍公子熟悉本地情况,不如带领将士留守后方,随时支援?”果然是姜还是老的辣,得胜之后还能保持一颗冷静的心。鲍嗣之是个官二代,看到有这么好的机会,怎能随便放过?果断拒绝了刘裕的建议,心想这个刘裕,好大喜功,想独吞军功?没门儿。敢在我我爸的地头撒野,没戏。于是带着兵士,浩浩荡荡出发了。

刘裕心想,县官不如现管,胳膊拧不过大腿。人在屋檐下哪能不低头,在别人的地盘就得听别人的。于是没有继续谏言,而是做好他们打败仗的后备方案。这就是刘裕另外一个过人之处:凡事做好两手准备。刘裕已经表现出杰出军事家的才能。他知道自己部下兵力少,不能进行大规模作战,只能因地制宜。鲍嗣之打败仗之后,贼人必定卷土重来。于是一边跟随先锋部队,一边在路上设了很多埋伏。

埋伏的方法和解放军的三三制有异曲同工之妙。每一处埋伏点只安排了很少的士兵,但是都设立了战鼓。这样的好处是,不用太多的兵力就让敌人分不清虚实。这一招非常高明。可以用极少的兵力牵制住敌军主力,为大部队争取时间和空间的资源。

第二天,贼兵带了一万多人迎战。鲍嗣之慌了,本来想捡漏,谁知道来真格。偷鸡不成蚀把米,吃了败仗,逃走途中被杀死了,真是本想捡漏反而丢了小命。看到前线失利,刘裕马上指挥各处埋伏点的士兵举起军旗,敲起战鼓。一时间鼓声震天,彷如千军万马待阵军前。

贼寇乱了阵脚,以为四面皆兵,不敢冒进。刘裕看准机会,边战边退,想保存部队的有生力量。但是贼兵人马实在太多了,刘裕的部队死伤大半。急中生智的他在埋伏兵马的地方忽然停下来:命令左右的人收拾死人的衣服。贼寇见刘裕的人气定神闲,不慌不忙,本来要逃跑的反而这么淡定,怀疑有埋伏。刘裕忽然高声呼喊,准备再战,神色威武勇猛,气势万夫莫敌。于是信以为真,率领贼兵逃走了。刘裕的心理素质非常强大,慢慢地退回,边退边整编失散的士兵,于是逃过一劫。

四、起兵勤王,翦灭贼军

双方休战近半年。孙恩再次发挥游击战术,率领十万贼兵贼船,突袭镇江丹徒,兵锋直逼京师。这里攻取建康的咽喉要地,如果沦陷,东晋都城不保。当时,东征军,也就是朝廷的主力部队还驻扎在会稽(绍兴),距离京城差不多500公里,八百里加急也得十天八个月,何况是大队人马。一时间京城人心惶惶。刘裕收到急报回京勤王,于是带着人马轻装上阵,日夜赶路,百里奔袭,和敌人同时到达丹徒增援。刘裕的部队规模小,加上长途奔袭,丹徒的守卫军士气低落。反观孙恩的造反军,有大批船舰队作为支援。士兵从贼船上倾巢而出,有几万人,登陆只有占领蒜山。刘裕发现贼兵都挑着担子站着,这说明贼兵后勤保障弱,不堪久战,加上背着担子战斗水平有限,行动不便,可以采用骑兵快速突破,觉得有机可图。

刘裕当机立断,率领精锐部队,飞奔出击。一时间贼军军心大乱,从山上跳下悬崖到江上逃命的,摔死的淹死的人不计其数。孙恩见兵败如山倒,只能怪自己带兵无方,也跟着大伙一起跳江。结果没有淹死,用盾牌当救生圈,回到船上。

孙恩又一次打败仗,但是残余部队还有六七万人,一人一泡尿都能建康城冲垮。于是不跟刘裕纠缠,大部队驾驶着十几米高的战船舰队直奔建康。途中遇到风暴,过了十几天才到达白石城。与此同时,刘牢之率领在会稽驻扎的朝廷部队回京勤王。京城已经有戒备,于是转战郁洲。建康之围总算平安过去。

刘裕因为勤王有功,被朝廷封为建武将军,下邳太守。刘裕这一次的升官时间非常巧妙。刘牢之之前是不想刘裕立功的。无论是兵力和头衔上都没有动静。这次独自带队抗击贼军,让朝廷知道了。这次,不仅有了头衔,而且还扩充了部队,以前只有步兵和骑兵,现在水军也有了。

于是采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统领水军追击孙恩,大胜归来。三个月以来,刘裕从白石城追孙恩一直追到沪渎,又从沪渎追到海盐,真是把孙恩打到“从哪里来回哪里去”,妥妥的人生克星。三次大战,刘裕俘虏、斩首上万人。孙恩的部队由于连吃败仗,加上长期退败,死的死伤的伤,生病饿死的大半,元气大伤。只能夹着尾巴,从浃口逃往临海,又一次当起了海贼王。

这一次,孙恩真的扑街了。人生经不起这么多次的折腾,孙恩巅峰时期率领人马十万,攻城多次都被刘裕大败下来。真是够倒霉的,如果是换了别人,孙恩至少也混个几年割据一方的诸侯,可惜他遇到的是“气吞万里如虎”刘寄奴刘裕,只能感叹“既生瑜,何生亮”。人生要谨慎地挑选机会,更要谨慎地挑选对手。

之后,天天当海贼王的孙恩彻底失去了军心和威望,众叛亲离,害怕被活捉分尸,于是在临海跳海自杀。剩下的部队由妹夫卢循接手。朝廷没有斩草除根,竟然还封了卢循为永嘉太守。但是当惯贼寇的卢循继续烧杀抢掠不改。朝廷又派出刘裕剿灭。真是人类的愚蠢在于从来不吸取历史的教训,卢循不知道他姐夫就是流域的手下败将吗?为何不低下头颅老老实实做永嘉太守,捞个一官半职颐养天年?竟敢还有东山再起之心,负隅顽抗,干起反革命的高危行当?刘裕数次征讨,军大败卢循,卢循从海上遁逃到南方,后来到达广州占山为王,后来还是给命中的宿敌刘裕歼灭。刘裕被封为彭城内史,此乃后话。

五。成长复盘

刘裕首次立功的时候三十六岁,不可谓不晚。没有家底,没有官位,却能够在乱世中突围而出。靠的是他善用自身过硬的实力,还有强大的心理素质,能将劣势转化为优势,能将身边的资源为我所用,发挥出巨大的能量。回顾刘裕早期的成长史,有以下特点:

1。长期主义,坚守底线。在东晋门阀制度盛行的年代,出身不好意味着一辈子没出息。但是刘裕的志向远大,品行好,有身体素质,这些特点补全了家境的不足。

2。身先士卒,执行力强。刘裕有谋略,胆大心细,执行力强,每次冲锋勇字当头,敢于拼杀,这样的人带什么团队都是一群狼。

3。自律,善于团建。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他的部队纪律严明,其实离不开他的自律。这为他以后带更大的团队打好了民望基础。

4。思维灵活,心思周密,不打没有准备的仗。带兵打仗最忌讳拘泥,他打仗擅长以少胜多,靠的是善于观察敌我的优势和劣势,善于发挥自己的长处。而且善于规划,心思细密。既能冲锋陷阵,又会做好两手准备。擅长埋伏。多次身陷险境能全身而退,可见其思维之灵活,心理素质之强大。

5。擅长心理战,善于捉住制胜关键。擅长埋伏,善于捉住敌人弱点,迅速出击,抓住机会。同时,善于发挥团队士气,善用心理攻势增加战斗力。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微信 美文-微信文章库-我的知识库 » 宋武帝刘裕的成长史(1):战神初现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我的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