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历史 第45页

人文历史

李斯的生命里少了什么?

7
文 | 展恩华 李斯是法家中的代表人物,有才华,有志向,有能力,最终却不得善终。纵观其所作所为,不难发现,李斯的生命中缺少了作为人最可宝贵的东西——儒家所提倡的“浩然正气”。 儒家代表人物孟子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何为浩然之气?孟子的另外三句话可视为最好的注脚: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这三点,正是李斯身上所缺的。 李斯(约公元前284年—公元...
赞 (0)阅读(293)
人文历史

历史人物故事

史圣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着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继承...
赞 (0)阅读(298)
人文历史

没见过的赵高自传,令人唏嘘!

大家好,我是赵高,就是那个在史书中记载‘指鹿为马’的赵高。 至于我的名声,我想诸位随便就能说上那么几个:宦官专权、扰乱朝纲、玩弄皇权置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祸国殃民…… 当然,我在这里发声并不是要为了给自己洗白,毕竟男子汉大丈夫,犯错了,立正挨打就对了。 在这里,可能许多人会对此嗤之以鼻,说我标榜自己是什么男子汉大丈夫,明明史料记载了我赵高是一个太监,怎么就男...
赞 (0)阅读(328)
人文历史

修筑万里长城第一人——蒙恬

《云卜论兵》之蒙恬篇 南远景 云卜堂 2016-02-29 王朝更替,新君登基,必洗先皇重臣,翦除异己。看破的挂印辞官早遁去,痴迷的枉送性命,不知所以。 蒙恬 李风杉画 蒙恬(?—前210),秦朝名将,自祖父蒙骜起世代为秦重臣。前221年,因家世得为秦将,攻齐大破之,拜为内史。秦并天下,恬率军三十万北逐匈奴,收复河南(今内蒙古河套)地,其后屯兵上郡(今陕西榆...
赞 (0)阅读(320)
人文历史

公元前215年,蒙恬将军亲率30万大军北击匈奴,使匈奴不敢南下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派大将军蒙恬,亲率30万大军北击匈奴。收复了被匈奴占领的河套地区,及河套以北的大片土地。使中华文明得以延续下去。 由于战国时期连年争战,各国之间都有很大的损伤。虽然秦国一统六国,成为了最后的王朝。但是秦国的主要精力用来对付各诸侯国,无力北顾。以致于北部的匈奴部队,经常南下侵扰秦朝、赵国、燕国的北部地区。当地的百姓生活艰辛,经常受到匈奴人...
赞 (0)阅读(573)
人文历史

攻打匈奴的4大名将中,匈奴人更怕谁?霍去病排第二,蒙恬排第三

匈奴人是古代曾称雄于北方草原数百年的一支游牧民族,是历史上汉王朝的最大对手,在汉王朝初年时,匈奴人以强大的武力逼迫汉王朝送上公主和财物;汉王朝隐忍了七十年,在汉武帝厉兵秣马苦心经营近十年后,才开始反攻匈奴,扭转屈辱求和的局面。 不过汉王朝并不是第一个与匈奴人交手的,匈奴人的历史极为悠久,虽然不知道其具体出现于何时,但有记载的是,匈奴人在公元前3世纪时强势崛起...
赞 (0)阅读(280)
人文历史

高祖刘邦的十大汉代流行金句及解析

少年读史,时常陷入深深的困惑。这种困惑,既来自于知识储备的不足,更主要的是历史记录上的迷茫无解。读罢雾满拦江的刘邦传记和李开元的秦楚汉系列,想起毛泽东的词《贺新郎·读史》:“一篇读罢头飞雪,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有多少风流人物。盗跖庄蹻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歌未竟,东方白。” 漫漫历史,芸芸众生,谁才是历史的主人,谁只是...
赞 (0)阅读(393)
人文历史

汉高祖刘邦(上)

汉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极高,给我们留下了威震寰宇、煌煌盛大的印象,它投下的背影与梦想值得我们去追忆与品味。而刘邦作为这样一个伟大帝国的开国皇帝,可谓是百年难得一见的奇英异雄。他出生在小县城,30岁时,还只是这个县城的一个小官,然而日后却推翻了强秦,打败了项羽,最终登上帝位。这一切简直匪夷所思!随着他的故事在民间的流传,这个皇帝已经被蒙上了一层浓重的传奇色彩。...
赞 (0)阅读(297)
人文历史

大风起兮云飞扬~从流氓到皇帝,汉高祖刘邦传奇的一生

刘邦(公元前256年—前195年),即汉太祖高皇帝,沛丰邑中阳里人,汉朝开国皇帝,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和指挥家,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 刘邦秦时任沛县泗水亭长,陈胜起事后集合三千子弟响应起义,攻占沛县等地,称沛公。后投奔项梁,任砀郡长,被封为武安侯。公元前206年十月,刘邦军进驻灞上,秦王子婴向刘邦...
赞 (0)阅读(283)
人文历史

汉高祖刘邦家世身世考证

性格固然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但在中国,一个人的家世和身世对一个人的事业却有决定性的作用。这是不争的事实。 陈胜、吴广起义,都要托扶苏和项燕之名,足见那时名份具有招牌效应。招牌小了就不能聚众,就难以成事。有人给刘邦编了个“赤帝子”斩“白帝子”的故事,这个无害的谎言是用来惑众的,倒也无伤刘邦的大雅,但刘邦究竟出自哪门? 细看秦末这个大舞台,登台的主角几乎全是六国...
赞 (0)阅读(321)
我的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