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历史 第3页

历史告诉我们人类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明白社会的变革并非偶然发生,而是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不同事件之间的联系,使我们认识到当今的社会问题也不是孤立存在的。

雄才大略盛世之君—汉武帝刘彻

朕自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伤害百姓、 靡费天下者,悉罢之。 当今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修马政复令以补缺,毋乏武备而已。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瓠子决兮将奈何,浩浩洋洋兮虑殚为河。 殚为河兮地不得宁,功无已 曹 时兮吾山平。 ——汉武帝《轮台诏》 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年﹣公元...
赞 (0)阅读(112)

汉武帝在位时期,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文|季婉白 编辑|季婉白 引言 汉武帝时期,也称西汉中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汉朝不断壮大,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国力大增,经济发展迅速,文化繁荣。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角度来分析汉武帝时期的发展,并探讨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汉武帝,即刘彻,是汉朝的第七位皇帝,他在位期间有许多重要的事迹: 政治改革:汉武帝推行了一系列...
赞 (0)阅读(298)

凭一己之力,班超为东汉王朝苦苦经营西域

东汉章帝元和三年,即公元86年,是驻守西域疏勒国盘橐城的班超最为难过的一年。这一年,他不得不亲自设计诱捕并斩杀了曾与自己并肩战斗、情同父子的疏勒王忠,苦苦经营西域。 今天的新疆喀什,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为疏勒国。疏勒是丝路古道上一个极为重要的节点,汉时的丝路南道和北道在这里交汇,且“西当大月氏、大宛、康居道也”。地处交通孔道之上,让疏勒国成为西域各种势力竞相争...
赞 (0)阅读(140)

汉朝名将班超,不为人知的一面

汉朝名将班超,不为人知的一面 说到东汉时期的军事家、外交家班超,大家的第一反应都是”投笔从戎”的故事。班超的父亲班彪、哥哥班固、妹妹班昭都是著名的历史学家。 他早年生活比较贫困,经常给官府抄写文件来养家。平庸的生活并没有埋没班超的远大志向,他曾经停下手上的活,把笔一扔道:”大丈夫应该去远方做一番大事业,怎能总是忙碌于这种文...
赞 (0)阅读(129)

至圣先师 孔子 传记

孔子(前551—前479)    曲阜,东临蒙山,北靠岱岳,南阻峰山,西绕沂泗。那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 是一个得天独厚的天然粮仓,很早就成了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早在公元前四千 多年,这里便出现了“大汶口文化”等原始文明。稍后这里又是传说中古帝少吴氏 定都之处,号称“少昊之墟”。历夏经商,曲阜又成为鲁周公封国的首都,肩负起 镇抚东夷,拱卫王室的历史重任。在...
赞 (0)阅读(120)

写给孩子的中国名人传记:世道变坏,是从孩子膜拜网红开始的!

34
“教育之道无他,唯爱与榜样而已。” 小时候,我们应该都被问过这样一个问题:长大后想做什么? 那时候,我们给出的答案通常都是老师、医生、警察等等。当被问及为什么时,给出的答案也大多都是因为可以为祖国、为社会做出贡献。 然而,最近北京多所学校做过的一次抽样调查给出的结果,却让众多家长震惊不已: 有八成小学生希望自己长大后能够成为一名网红。 这并非危言耸听。 就在...
赞 (0)阅读(112)

西汉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广川(河北省景县西南部,景县、故城、枣强三县交界处)人,西汉哲学家,儒客大家。汉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汉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董仲舒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把儒家思想与当时的社会需要相结合,并吸收了其他学派的理论,创建了一个以儒学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深得汉武帝的赞赏,系统地提出了“...
赞 (0)阅读(106)

独尊儒术的大儒董仲舒

西汉时期有一个宅男,他不光宅,据说还有点社交恐惧症,不爱见人。但这个宅男,读书很刻苦,他白天躲在家里苦读经典,夜晚就望着星空思考人生。 到了30岁的时候,他办了个学校,开始传道授业解惑,但他讲课的方式很有意思,可能是有点社交恐惧症的缘故,所以,他在教室里挂着一道帷幔,学生们在帷幔之外听讲,他坐在帷幔之后讲课,反正就是让你看不见我。 但尽管如此,他的课却讲得非...
赞 (0)阅读(110)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代董仲舒“天人感应”论的演变过程

提到董仲舒,大部分人会想到汉代由他所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使儒家思想深深影响了后面的几朝几代,甚至今世,何不曾想,作为一名唯心主义哲学家,他所做出的成就远不止这些,他根据《春秋》所延续出的“天人感应”论更是为汉代的帝王统治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也是独尊儒术的基础。 一、天与人的涵义 “天”的涵义,据多家学说来看,最完整且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由劳思光等为...
赞 (0)阅读(101)

河北故城出土明万历年间石碑 记载董仲舒“下帷授徒”内容

1
光明日报衡水3月18日电记者耿建扩、陈元秋从河北省衡水市故城县文保所获悉,该县房庄镇榆林村出土一通明朝石碑,记载了重修泰宁寺的过程及汉代大儒董仲舒“下帷授徒”的相关情况。此碑立于明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距今已有409年。 当地文保所工作人员正在辨识碑文。图片由中共故城县委宣传部提供 该碑通体青石质地,长230厘米、宽90厘米、厚30厘米。出土的仅为...
赞 (0)阅读(110)
我的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