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安乡侯”封地晋州侯城与无极安城之谜

曹植“安乡侯”封地晋州侯城与无极安城之谜

许书斋

十一年前的2011年12月12日《燕赵晚报》刊出文章《曹植被贬封地引争议 多版本县志证明在无极》一文,引起史学爱好者的热议。文中有两个观点,一是文史专家梁勇认为曹植被贬安乡侯的封地在晋州市侯城村;二是无极县作家协会主席赵斌和文史研究爱好者耿兵海言之凿凿曹植的封邑安乡就是无极安城村。两个观点各执一词,至今争论不休。

曹植“安乡侯”封地究竟在哪里?为了解开其中的谜题,我查阅史料后,结合历史地理学知识,做出了如下推断,以期还原历史真相。

一、曹植和甄逸封地

东汉建安十五年(210年)冬天,19岁的曹植作《铜雀台赋》,曹操大为赞赏,封其为平原侯,曹操晚年,曹植晋封为临淄侯,食邑一度达到万户之多,也就是古代人称呼的“万户侯”。曹丕即位后不久,曾屡欲杀曹植,被母所阻,方得免。

黄初二年( 221 年),曹丕仍以曹植“醉酒悖慢,劫胁使者”,将他贬为安乡侯,食邑从一万户变成八百户,当年七月又改封鄄城侯。公元222年四月,曹植被进封为鄄城王,邑食邑增加到二千五百户。

魏明帝(曹睿)太和元年(227年),以中山魏昌之安城乡户千,追封外祖甄逸为安乡侯,谥为敬侯,安乡侯由嫡孙甄像继承。

我根据古籍中的记载推论,黄初二年( 221 年),曹植被贬安乡侯,封地在西汉曾设置的安乡侯国,即今河北晋州市侯城村,因种种原因曹植可能还没有来封地侯城就于当年七月又改封鄄城侯,即今山东鄄城县。

太和元年(227年),魏明帝曹睿追封外祖甄逸为安乡侯,封地在中山国魏昌县之安城乡,即今河北省无极县安城村。因为封号为安乡侯,所以认为安乡侯的封地安城乡是西汉曾设置的安乡侯国故城,更觉得此地是曹植的安乡侯封地。再一个安城和侯城两地直线距离不过12公里,古代人对地理知识认识也不足,也没有深入调查,当时就错误的认为安城村也是西汉曾设置的安乡侯国故城并记载入册并传承至今。后来曹植死后,安城人为悼念他,还在安城修建了一座曹植的衣冠冢,村里有很多曹植和魏明帝曹睿甄妃的传说。

二、溯源两地的历史

(一)晋州市侯城村:西汉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元帝封赵哀王刘高儿子刘喜为安乡侯,置安乡侯国,都安乡城,即今河北省晋州市侯城村。《汉书》王子侯表:刘喜,赵哀王子,竟宁元年封安乡侯,薨,谥孝厘,侯刘胡嗣,薨,侯刘合众嗣,王莽篡位免。安乡侯国共历三世,东汉建武四年(28年)省临平、安乡入下曲阳县。

下曲阳县,汉置,属巨鹿郡。晋属赵国。后魏改为曲阳县,为巨鹿郡治。高齐县废。隋开皇十六年,复置,改为昔阳县。十八年,改曰鼓城,属定州,寻属赵郡。宋亦为鼓城县。元始为晋州治。

(二)无极县安城村:安乡在西汉元帝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立县,封安乡侯国,属钜鹿郡。东汉顺帝永和五年(140年)安乡并入汉昌县。

安乡城,宋代《天平寰宇记》云:故安城,在无极县东南六里。《水经》云:安城即魏昌之安乡也。《魏志》云:魏明帝(曹睿)太和元年封外祖甄逸为安乡侯,嫡孙袭爵,即此城也。”

无极县安城村并入的汉昌县原叫苦陉县,汉置县,属中山国。后汉改曰汉昌县。魏主丕改曰魏昌县。晋因之,仍属中山国。后魏属中山郡。北齐废。隋开皇十六年,复置,曰隋昌,属定州。唐武德四年,改曰唐昌。天宝初,改曰陉邑,仍属定州。宋初亦为陉邑县,寻省入无极县。

从溯源可以看出,两地都认为是西汉竟宁元年置的安乡侯国故城。一地在东汉(28年)并入下曲阳县,一地在东汉(140年)并入汉昌县,从前后并入时间上看,只能有一地是安乡侯国故城,另一地很可能是后人根据当时的错误认知编写的。据史料记载,汉毋极县,属中山国,后汉因之。可见两汉时的无极县从未属钜鹿郡。而下曲阳县汉时一直属钜鹿郡,安乡侯国汉时也属钜鹿郡,由此可见安乡侯国故城只有一个,即晋州市侯城村;另一个即无极县安城村应该不是安乡侯国故城,是后世史料不辩明析,以传言当真认为是。

明末著名历史地理学家顾祖禹也认为无极县安乡城与西汉安乡侯国故城不是一个地方。在其名著《读史方舆纪要》中记载:又有安乡城,在无极县南六里。《元和志》魏明帝封甄逸为安乡侯,盖邑于此。

可见由于后世编辑历史古籍的著作治学不严,没有加以甄别,阴差阳错地认为无极县安城村是西汉安乡侯国故城,也是曹植的安乡侯封地,并在当地历史古籍中加以记载。所以造成了不可挽回的错误,以讹传讹至今。

综上,曹植安乡侯的封地就是今天的河北晋州市侯城村,而无极县安城村是魏明帝曹睿外祖父甄逸安乡侯的封地。他们当中既有历史渊源,又有本质的区别。

2022年8月17日于云涛斋

附:曹植简介

曹植(192年—232年),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是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 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

东汉建安十五年(210年),曹操在邺城所建的铜雀台落成,曹植写下《登台赋》,建安十六年(211年)春正月,曹植获封平原侯。 建安十九年(214年),转封临淄侯。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植获增邑五千户,共计有一万户封邑。

建安二十五(220)正月,曹操病逝,曹丕继位,是为魏王,同年十月,汉献帝被迫禅让帝位,魏王曹丕上位,为魏文帝曹丕,年号黄初。

黄初二年( 221 年),曹丕以曹植“醉酒悖慢,劫胁使者”,将他贬为安乡侯,封地在西汉曾设置的安乡侯国(今河北晋州侯城),食邑从一万户变成八百户;当年七月又改封鄄城侯(今山东鄄城县),黄初三年(222年)四月,31岁的曹植被封为鄄城王,邑二千五百户,也就是在这次被封王之后回鄄城的途中,他写下了著名的《洛神赋》。 黄初四年(223年),32岁的曹植徙封雍丘王。黄初六年(公元225年),曹丕南征归来,路过雍丘,与曹植见面,增其户五百。 黄初七年(226年),曹丕病逝,曹叡继位,即魏明帝。曹植在文、明二世的12年中,曾被迁封过多次,最后的封地在陈郡。 太和三年(229年),38岁的曹植徙封东阿。太和六年(232年),曹植改封陈王,11月曹植在忧郁中病逝,时年41岁,遵照遗愿,将其葬于东阿鱼山。后人称之为“陈王”或“陈思王”。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微信 美文-微信文章库-我的知识库 » 曹植“安乡侯”封地晋州侯城与无极安城之谜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我的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