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的故事 便是他自己的故事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这或许是《滕王阁序》中最不起眼的一句,却是王勃最为真切的内心独白。

唐高宗上元二年秋,都督阎伯舆新修滕王阁成,于重九日大宴宾客。此次宴请,阎都督有意将女婿推上前台,嘱其事先写好一篇序文,假意当场即兴而作。宴会之上,都督派人取出纸笔,假意请诸位为此次宴会作序。众人知其意愿都互谦推辞。而唯有王勃接过纸笔,当众作文。阎都督自然极为不爽,听说王勃开首道“豫章故郡,洪都新府”,便说:“不过是老生常谈。”又闻“星分翼轸,地接衡庐”,便沉吟不语。等听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都督不得不叹服道:“此真天才,当垂不朽!”《唐才子传》就当日王勃作序之事记载道:“勃欣然对客操觚,顷刻而就,文不加点,满座大惊。”

《旧唐书》中是这样说王勃的:

六岁善文章诗词,九岁读颜师古所做汉书,写出了《指瑕》十卷,指出颜师古的著作错误之处。麟德元年秋,上书刘祥道,直陈政见,并表明自己积极用世的决心。乾封元年,通过李常伯上《宸游东岳颂》一篇,接着应幽素科试及第,授朝散郎,成为朝廷最年少的命官。之后,撰《乾元殿颂》,文章绮丽,惊动圣听。唐高宗见此颂词,歌功颂德,词美义壮,乃是未及弱冠的神童所为,惊叹不已:“奇才,奇才,我大唐奇才!”

王勃的文名也为之大振,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合称“初唐四杰”,并推为首位。

恰如滕王阁序从开篇至此,读来脍炙人口,之前骈散相间描摹盛景,又何尝不是道出王勃自己的不世出得才华。世人传唱“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又何尝不是叹服王勃不世出的才华。

印象中,王勃乃初唐四杰,

能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善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本以为写到“遥襟甫畅,逸兴遄飞”文章便可以结尾。本以为王勃可以秀口一张,也吐出一半盛唐。

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拜官入仕后,王勃跟随沛王李贤。因《檄英王鸡文》,讨伐英王的斗鸡,以此为沛王助兴,却不料传至高宗之手。玄武门之变,侯君集逆反,兄弟间明争暗斗,依依浮现在高宗眼前,读毕则怒而叹道:“歪才,歪才!二王斗鸡,王勃身为博士,不进行劝诫,反倒作檄文(古代用于征召,晓谕的政府公告或声讨、揭发罪行等的文书,现在也指战斗性强的批判,声讨文章),有意虚构,夸大事态,此人应立即逐出王府。”

咸亨二年秋冬,王勃从蜀地返回长安参加科选。其友凌季友为他在虢州谋得一个参军之职。就在他任虢州参军期间,藏匿涉罪官奴,后来又怕走漏风声,便将其私杀,结果因此而犯了死罪。幸亏遇大赦,没有被处死。此事甚为蹊跷,王勃为什么要保护罪犯曹达,既藏匿保护又怎能将其杀死。据新旧《唐书》所载,王勃此次被祸,是因情才傲物,为同僚所嫉。官奴曹达事,有人怀疑为同僚设计构陷王勃,或者纯属诬陷,不无道理。这次被祸,虽遇赦未丢掉性命,但宣告了他仕途的终结。

此次私杀官奴,也连累了其父王福畴被贬交趾,远谪南荒。这件事对王勃的打击,远远超过对自己的惩罚。在《上百里昌言疏》中,他表达了对父亲的内疚心情:“如勃尚何言哉!辱亲可谓深矣。诚宜灰身粉骨,以谢君父……今大人上延国谴,远宰边邑。出三江而浮五湖,越东瓯而渡南海。嗟乎!此勃之罪也,无所逃于天地之间矣。”

便是在此探父途中,王勃登上滕王阁,作出此序。从未冠而仕,初唐四杰到三尺微命,一介书生。虽仍有惊世之才,但彼时登上滕王阁的他,已经不是那个14岁上书刘详道直陈政见的王勃,16岁作《宸游东岳颂》的王勃,应科试及第,被授朝散朗的王勃,不是那个写就《乾元殿颂》,对初唐盛世满怀希望,对未来仕途满怀憧憬的王勃了。

常言道,一切景语皆为情语。

《檄英王鸡文》、私杀官奴,历经贬谪的岁月,使得内心早已沉寂。但此刻却又波涛汹涌。登高望远,提笔而起,描绘的是眼前盛景,更是掩不住的才情。然而残酷的现实却又将他拉回。兴尽悲来,终识得盈虚有数。

前有多么豪情壮志,随后便有多么黯然伤神。

逸兴遄飞是他,兴尽悲来,也是他。

何苦无路请缨,又何须慕他人长风。冯唐、李广、贾谊、孟尝、阮籍,历历在目,难以忘怀。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这?真的是他的时运,真的是他的命途吗?

他依旧想要回到长安,

回首北望,却怎么,却怎么也望不见。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微信 美文-微信文章库-我的知识库 » 《滕王阁序》的故事 便是他自己的故事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我的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