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皇帝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即唐玄宗,是唐朝第九任皇帝,也是唐朝乃至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帝王之一。他前后在位44年(公元712年-756年),后退居太上皇6年,享寿77岁,是唐朝在位最久与最长寿的皇帝,庙号玄宗,谥号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由于后世的宋、清两朝皆有帝王名讳包含“玄”字,故改称其为唐明皇、唐元宗等,另有尊号开元圣文神武皇帝。
李隆基出生于武则天统治的阴影下,生母窦氏更遭武则天谋害。他早年聪明勇敢,善于骑射,深受祖母武则天的宠爱。他先后被封为楚王、临淄郡王、平王等。在景龙四年(710年),他从潞州回到长安,暗中聚结才勇之士,在皇帝的亲军万骑中发展势力。当年七月,他参与了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儿发动的神龙政变,废除了武则天立为皇嗣的武三思一族,并迎立其父李旦为唐睿宗。不久,他又发动了唐隆之变,铲除了韋后和其党羽,并逼迫其父禅位于他。他即位后,年号先天。
李隆基即位后,继承并发扬了武则天等前代帝王留下的丰厚统治遗产,将唐朝推向了“开元盛世”的发展巅峰。他改元开元,在位28年(713年-741年),开创了开元之治的盛世。他善于用人,任用了许多有才能的文臣武将,如张九龄、姚崇、宋璟、李林甫、李白、杜甫等。他广纳贤才,不拘一格,甚至任用了原来反对他的人物,如萧瑀、尉迟恭等。他还重视农业生产和水利建设,减轻赋税和徭役,改革法律和刑罚,提倡节俭和廉洁,推行科举制度和选贤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和地方自治。他对外采取攻守兼备的策略,先后平定了东突厥、高昌、吐谷浑等边患,并与西突厥、吐蕃、新罗等邻国建立了友好关系。他还派遣使节出使西域、南洋、日本等地区,促进了文化和经济的交流。他在文化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精通诗文、书法、音律等艺术,并亲自主持编纂了《永徽音韵》《贞观政要》《贞观日记》等重要著作。他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有开明和包容精神的皇帝之一,被后人誉为“文武圣皇帝”。
李隆基在开元后期,开始怠于国事,倒行逆施,耽于逸乐美色,并大肆任用奸臣佞相。他改元天宝,在位14年(742年-756年),造成了天宝之乱的危机。他宠爱杨贵妃,纵容其兄杨国忠,排斥忠良,引起了朝野的不满。他还迷信佛教,大兴土木,修建华严寺等佛寺,浪费国力。他对外采取轻敌冒进的策略,先后挑起了对吐蕃、回纥、契丹等邻国的战争,损失惨重。他还放纵安禄山、史思明等边将,任其专横跋扈,不加制约。这些错误的政策和行为,最终导致了安史之乱的爆发。
安史之乱是唐朝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叛乱,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惨烈的一次战争之一。安禄山和史思明分别率领范阳节度使和平卢节度使的军队,于天宝十四年(755年)发动叛乱,攻占了洛阳和长安,并自立为帝。李隆基被迫从长安逃往成都,在马嵬驿发生了马嵬坡之变,被迫杀死杨贵妃和杨国忠。在途中,他被其子李亨(即唐肃宗)逼迫禅位,并退居太上皇。他在太上皇期间,仍然干预朝政,与肃宗产生矛盾。他还多次想要复辟,但都未能成功。
李隆基在太上皇期间,经历了唐朝的最艰难时期。唐朝在安史之乱中损失惨重,国力衰落,人口锐减,社会动荡。唐朝军队在肃宗和郭子仪等人的领导下,经过多年的艰苦战斗,终于平定了叛乱,并收复了长安和洛阳。但是,在此过程中,唐朝也失去了对河北、河东、淮南等地区的控制,并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唐朝从此走向了衰落和分裂。
李隆基在太上皇期间,也经历了个人的悲哀和孤独。他失去了心爱的杨贵妃和权势的杨国忠,也失去了皇位和权力。他与肃宗的关系恶化,甚至发生过武装冲突。他与其他儿子的关系也不好,有些甚至背叛了他。他在太极宫中度过了六年的晚年时光,在孤苦忧郁中,在762年5月3日去世,享年77岁。他死后,被葬于唐泰陵,谥号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庙号玄宗。他的儿子李亨(即唐肃宗)也在同年去世,父子同归于尽。
唐朝皇帝李隆基是一位经历、政绩与评价较为复杂矛盾的皇帝。他在位期间,先后经历了开元盛世和天宝之乱,是唐朝兴衰的转折点。他早年勤政爱民,中晚年昏庸无道,是唐朝盛衰的缩影。他有文有武,博学多才,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有文化素养的皇帝之一。他开明包容,广纳贤才,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有开放精神的皇帝之一。他也有过失误和罪过,导致了安史之乱的爆发,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有争议的皇帝之一。他的一生充满了辉煌和悲剧,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有传奇色彩的皇帝之一。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微信 美文-微信文章库-我的知识库 » 唐朝皇帝李隆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