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圣"杜甫,一生为李白写过多少首诗?

一千多年前,盛唐诗坛,众星璀璨。李太白与杜子美,双星辉映,比肩而立,一个豪放飘逸,仗剑天涯;一个忧国忧民,殚精竭虑。李太白之于杜子美,亦兄亦友,一生为其写诗有十几首之多。南宋诗评家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到:”少陵与太白独厚于诸公,诗中凡言太白十四处,至谓”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其情好可想,遁斋闲览谓二人名既相逼,不能无相忌,是以庸俗之见而度贤哲之心也,予故不得不辨。”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李白再入长安,得到玄宗的赏识,供奉翰林。李阳冰《草堂集序》谓:”降辇步迎,如见绮皓”,”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以饭之。”这下,李白可谓是颇动京城,名满天下。天宝二年(公元743年),玄宗命李白为朝廷起草出师诏,洋洋洒洒数千字,才华尽显,更得玄宗喜爱。露才扬己,奸佞小人的谗言也就随之而来,使得玄宗开始疏远李白,不得已,李白上书请求”放还”。天宝三年(公元744年),李白”赐金放还”。在写下《古风·秦水别龙首》后,告别长安,一路向东。也就是在这一年,李白途径洛阳与定居此地的杜甫相遇了。一见倾心,为表对李白的敬仰之情,杜甫写下了《赠李白》:

二年客东都,所历厌机巧。野人对膻腥,蔬食常不饱。

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苦乏大药资,山林迹如扫。

李侯金闺彦,脱身事幽讨。亦有梁宋游,方期拾瑶草。

杜甫此时的处境,尽体现在这首诗中,居城郊,吃粗食,亦不饱,无药资,可谓是一贫如洗。

而对李白,不吝赞扬之情,并希望与其同游梁宋之地。

同是天宝三年(公元744年)初秋,李太白与杜子美第二次相见,他们一如最初见时诗里所写的那样,同游梁宋之地。不一样的是,这一次他们是三人行,在漫游途中遇见尚为布衣的高适,三人相谈甚欢,他们一同登上大梁吹台,感慨人生。高适写下《古大梁行》,杜甫写下《遣怀》,李白以天才的手笔写下《梁园醉酒歌》。天宝四年(公元745年),他们继续东行,游历济南。杜甫在与李白的游历中,深受其影响,狂歌,纵酒,快意人生。在鲁郡北部的范十家肆意畅谈,诗酒生活,并写下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

“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更想幽期处,还寻北郭生。

入门高兴发,侍立小童清。落景闻寒杵,屯云对古城。

向来吟橘颂,谁欲讨莼羹。不愿论簪笏,悠悠沧海情。”

文字落成,叙写的是不仅是对李白的赞叹同时还别开生面的刻画出了与李白的亲如弟兄的友情。他们告别范十,继续游历,在曲阜的石门山,李、杜依依惜别。杜甫写下一首《赠李白》: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秋来相逢,一同游历,杜甫身上不免受到了李白道家风采的沾染,可是,临别他对痛饮狂歌,飞扬跋扈的生活却产生了怀疑。杜甫当时正当壮年,对于自小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他来说,此时正是追求功名的大好时光。此别之后,李白继续向东游历,依然我行我素,潇洒快活。而杜甫却一路向西,努力追求自己的功名,想要实现作为一名儒家知识分子的责任与担当。

别时,可能他们谁也没有想到,这次竟然是他们人生中的最后一次见面。天宝四年(公元745年),杜甫写下《冬日怀李白》:

“寂寞书斋里,终朝独尔思。

更寻嘉树传,不忘角弓诗。

短褐风霜入,还丹日月迟。

未因乘兴去,空有鹿门期。”

自兖州别后,李白在杜甫的记忆里,不仅没有淡化,反而更加深刻,他时常怀想起来与李白一起游历的日子,那些把酒言欢,诗歌唱和的时光。天宝五年(公元746年),杜甫写下《春日忆李白》: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尊酒,重与细论文。”

这一年,杜甫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在长安各处拜谒高官,希望得到赏识,能有个一官半职。也许是来到了长安,才深知李白当时能颇动京城是什么样的才华,把李白与前人庾信和鲍照类比,称赞其无比的才情,同时,希望能再次和李白相会,共同讨论诗文。在长安十年之间,杜甫还写过《饮中八仙歌》: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在长安的日子,对杜甫来说是不顺利的,求官受挫,抱负不得施展。此时,杜甫依然怀念与李白畅游的日子,称赞李白的才情,并希望与他再次相遇。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这不仅是唐朝的转折点,也是杜甫人生的转折点。杜甫在这场叛乱中被抓,流离失所,为了生活他不断奔波。而李白,却因为辅佐永王李璘,被定名”附逆作乱”罪,流放夜郎。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杜甫在旅居秦州,逃亡西南的途中,听到这一消息,异常震惊,写下那首《天末怀李白》: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秋风萧瑟,世事万变,对李白的命运深感叹息又无奈,进而引入屈原,扩大了境界,表现了对整个文人知识分子阶层的慨叹。不久,杜甫又写下《寄李十二白二十韵》,对李白极尽赞美之情,慨叹李白的才情文笔,认为其轻信了李璘是奉旨起兵,本身也是蒙受了冤屈,写下这篇长诗为友人辩解。卢世傕说:”天壤间维持公道,保护元气文字。”可见,杜甫写下的这首诗,可谓是为李白立传,希望友人安好,更是从侧面反映出了杜甫对这份友情的格外珍视之情。自身困顿,却仍不忘为友人辩解。

友人李白的遭遇,杜甫深感震惊,可能这时他也开始怀疑自己终生所信奉的儒家救国治世的情怀,现实的不顺,在梦里竟也没有得到解脱,他梦到了李白,写下了《梦里白二首》。

梦里亦是对李白境况的担忧,句句血泪之言,感伤李白的遭遇,继而联想到自己的遭遇,叹友人,亦是叹自己!乾元三年(公元760年),杜甫携家带口来到蜀地成都,这时李白也已遇赦免,继续游历,到当涂投靠李阳冰,不久,病逝。而杜甫,仍在战乱中到处寻找可以蔽身之地,也就是在此种境况下,杜甫写下《不见》:”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战乱年代,消息传递困难,正在到处避难的杜甫,可能还想不到,他日思夜想的友人已经离世。都说文人相轻,可在李白与杜甫这里,更多的是文人之间的惺惺相惜之情。杜甫慨叹命运的不公,给这样一位天才的诗人带来不幸,哀息不已。

大历元年(公元766年),成都也不能成为杜甫的最后容身之所,无奈之下,他举家迁往夔州,夔州时期,虽然生活困顿,可是却称得上是杜甫创作的最佳时期。在夔州期间,杜甫又想起了以前,想起了与李白和高适三人漫游的时光,他写下《昔游》。曾经有多么美好,如今就有多么坎坷,战争扰乱了本来的生活,颠沛流离,朋友不得相见。只得靠文字来回忆那时的美好,慨叹生命无常了,也寄予了自身壮志难酬的愤慨。我想,可能在杜甫的晚年,怀念过去漫游的时光已经成为其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写下《昔游》这首诗之后,又写下《遣怀》这追思古人的最后一首诗。天宝初年,杜甫与李白漫游梁宋,许多年过去了,世事沧桑,两人也没有再见面,如今,友人已逝,再也回不到当初的美好了,而今自己已经年迈,在困苦中艰难度日,含慨叹生命无常之意。或许是杜甫深谙命运之道,在写下这首诗的四年之后,与世长辞。

公元762年,李太白去世,公元770年,杜子美去世。至此,诗坛双星陨落,盛唐诗歌的时代也已远去。一个终生奉道家思想为上,一个终生奉儒家思想为上。也正是这两个看起来毫不相同的人,成就了中国文人史上的一段佳话。杜子美一生为李太白写诗无数,可翻阅太白诗集,与子美相关的寥寥无几。时过境迁,也无法考据其缘由,但我们却可以得知,在李太白疯狂迷恋东晋谢安石的时候,有一个杜子美亦在为他写诗。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微信 美文-微信文章库-我的知识库 » "诗圣"杜甫,一生为李白写过多少首诗?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我的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