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5月22日,彝海结盟,刘伯承和小叶丹的伟大友谊不可磨灭

1935年5月下旬,中央红军进入四川大凉山地区。为争取时间强渡大渡河,红军必须通过一片彝族群众居住区,这里属于少数民族居住地。由于长期遭受国民党政府、地方军阀的残酷压迫和剥削,彝族同胞对汉人有很多怨气,他们对国民党政府和地方军阀恨得咬牙切齿。

在通过彝族区前,部队向红军官兵提出要求:

因为彝民不了解红军,我们必须以实际行动取得彝民的信任,部队要严格执行党的民族纪律和民族政策。无论如何都不准向彝民开枪,谁违反了党的政策和红军的纪律就处分谁。

彝族首领小叶丹深受感动,他在亲自见到红军北上先遣队司令员刘伯承后,对红军更是深怀敬意,提出要与刘伯承按照彝族习俗歃血为盟,刘伯承欣然应允。

1935年5月22日,中央红军北上先遣队司令刘伯承和彝族首领小叶丹在西康省冕宁县彝海边举行了名扬后世的彝海结盟,为中央红军顺利通过凉山彝族聚居区创造了有利条件,是中国共产党民族宗教政策的一次成功实践。

刘伯承为表示敬意,也赠送给小叶丹“中国夷民红军沽鸡支队”队旗一面,任命他为支队长,并当场写下委任状。

彝海结盟后,小叶丹派人做向导,全力护送红军依次通过彝区,顺利抵达安顺场。对于这段经历,刘伯承元帅曾回忆说:

如果不是与小叶丹在彝海结盟,红军在彝区受阻只要三天,我们就有可能被蒋介石的部队追上,就有可能重蹈石达开的危险。

彝海结盟”为中央红军顺利通过地形和社会环境都十分复杂的凉山地区创造了有利条件,为红军后面抢渡大渡河赢得了时间,是中国共产党民族宗教政策的一次成功实践,在中共党史和人民解放军军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红军走后,国民党反动政府对小叶丹与红军结盟耿耿于怀,多次对其进行报复和迫害。但小叶丹宁肯倾家荡产,也不愿交出队旗。他将旗帜珍藏在背篼下特制的夹层里随身携带,还叮嘱妻子:“万一我死了,你们一定要保护好这面红旗,将来交给红军。”

解放战争时期,1942年6月18日,小叶丹遭到被国民党军队收买的部族武装伏击身亡。今年也是小叶丹逝世八十周年,我们不应该忘记这位彝族战士

1950年5月,西康省解放后,小叶丹的妻子遵照丈夫的遗嘱,把“中国夷(彝)民红军沽鸡(果基)支队”队旗献给了政府。如今,这面旗帜被珍藏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1986年1月1日,西昌市举行了隆重的“彝海结盟纪念碑”落成典礼。一座象征彝汉民族团结的历史丰碑一一“彝海结盟纪念碑”,终于屹立在西昌市中心南桥西头的街心花园。自此,“彝海结盟纪念碑”成为西昌市一个标志性景观,记载着我党我军模范执行民族团结政策的光辉历史,传颂着当年中央红军北上先遣队司令刘伯承和彝民领袖小叶丹彝海结盟的传奇故事。

这座纪念碑石像高20多米,刘伯承和小叶丹并肩站立,高举酒碗,脸带笑容,遥看远方,对天盟誓的塑像栩栩如生。碑座背面是用中、英、彝三种文字刻写的碑文,结束语是:“彝海结盟是民族团结和军民团结的典范,是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胜利,是红军长征史上光辉的一页。

遗憾的是,彝海结盟之后,刘伯承和小叶丹却没能再次重逢,但那段友谊却永远留传。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微信 美文-微信文章库-我的知识库 » 1935年5月22日,彝海结盟,刘伯承和小叶丹的伟大友谊不可磨灭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我的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