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对联赏析》之86:挽红军第四军参谋长王尔琢

1928年10月中旬作于江西井冈山

一哭同胞,再哭同胞,同胞今已矣,留却重任谁承受;

生为阶级,死为阶级,阶级后如何?得到胜利方始休。

王尔琢自从南昌起义后,一直跟随在朱德左右,到井冈山后,跟毛泽东的关系也非常密切,深得毛泽东和朱德的信任,被任命为红四军的参谋长和主力二十八团团长。他对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充满了必胜的信心。他的同乡袁崇全对革命产生怀疑时,他很严肃地说:“这话难道是你说的吗?如果怀疑革命能否胜利,我们就不用革命了。”8月25日,袁崇全真的叛变了革命,而且带走了300多名红军。王尔琢带兵追上袁崇全时,只说了几句话,袁崇全就对王尔琢开枪了……就这样,一个英俊潇洒的战士,一个叱咤风云的战将,在一瞬间竟成了叛徒枪下的冤魂!

朱德听说王尔琢被叛徒杀害的噩耗之后,伤心地哭了,朱德的妻子伍若兰也哭了,身边的无数同志都哭了,大山被悲哀和哭声所笼罩……

10月上旬,红军在井冈山的宁冈召开王尔琢烈士追悼会,会前由毛泽东亲笔拟就,陈毅笔书了这副充满阶级情谊的挽联。

此联录自中共党史研究会编的《中共党史人物传》22卷,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9月版第99页。

该联由于原来的真迹已经遗失,对联是通过人们的回忆记述下来的,由于时间太久远,所以各种不同的版本,存在着微小的差异,为了便于人们对该联的了解,现将此联的不同版本均列于此,供大家参考。

董保存著的《在历史的漩涡中》307页,此联是这样写的:

一哭尔琢,二哭尔琢,尔琢今已矣,留却重任谁承受;

生为阶级,死为阶级,阶级后如何?得到胜利方始休。

孙宝义编的《毛泽东的读书生涯》307页,此联是这样写的:

一哭同胞,再哭同胞,同胞今已矣,留却工农难承受;

生为阶级,死为阶级,阶级念如何?得到解放方甘心。

注释

1、[王尔琢](1903—1928),湖南石门人。中国共产党党员,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毕业后任黄埔军校学生队分队长、党代表。1924年率学生队参加平定广州商团叛乱。1926年7月任国民革命第三军第二十六团党代表。1927年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在叶挺部队任团长。1928年4月随朱德、陈毅到达井冈山,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参谋长兼第二十八团团长,在著名的龙源口战斗中起了重要作用。同年8月25日,在江西崇义被叛徒袁崇全杀害。

2、[已] 原意是停止的意思。在这里引申为生命的停止,即牺牲。

3、[阶级] 阶级在不同的学科里有不同的解释。《列宁全集》对阶

级的解释是:“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大的集团,这些集团在历史上一定社会生产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对生产资料的关系(这种关系大部分是在法律上明文规定了的)不同。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他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对联中所说的阶级,是指无产阶级,即工人阶级、农民、广大的劳动人民。

赏析

王尔琢去世后,很多战士无限怀念他,部队又正处于失利阶段,所以一时间大家都处于情绪非常低落的悲痛之中。鉴于此,毛泽东在挽联中发出了“同胞今已矣”的感叹,言外之意是号召工农红军化悲痛为力量,重振军威。

王尔琢自小参加革命,生为无产阶级生,死为无产阶级死,那么无产阶级革命今后将向何处去?这是当时井冈山红军中普遍关心的问题,甚至有很多人都像袁崇全那样对革命产生过怀疑。然而毛泽东在这副对联的结尾,坚定地回答了这个问题:“得到胜利方始休!”体现了毛泽东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心,同时也回答了一些人关于“红旗能打到多久”的疑问。

这副对联,开篇就将人带到了悲伤之中,“一哭”、“再哭”,最后将人引入了难以“承爱”的境地。但是,哭过后,揩干眼泪立刻向人们提出了非常严肃的问题:同志为无产阶级而牺牲,无产阶级革命将向何处去?最后,作者化悲痛为力量给人们一个响亮的回答,戛然而止。抓住人们的心理,进得去,跳得出,引人向上,悼念战友,同时鼓舞红军斗志。

毛泽东为了强调同“尔琢”的深厚感情,增强红军的凝聚力,为了强调“阶级”(当然是无产阶级)的分量,在一副仅有40字的对联中就用了排比、连珠、重言、疑问、设问五种修辞方法:

“ 一哭同胞,再哭同胞,”“生为阶级,死为阶级,”是谓排比。

“ 一哭同胞,再哭同胞,同胞今已矣!”第二句中的“同胞”和第三句中的“同胞”是谓连珠。

上联中的“同胞”和下联中的“阶级”均是采用重言的技巧。

上联“留却重任谁承受?”是疑问句。

下联“阶级后如何?得到胜利方始休!”用的是设问。

这些修辞方法的使用,增加了对联的感染力,提高了对联的艺术效果,增强了对联的深度。毛泽东驾驭语言的能力和水平由此可见一斑。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微信 美文-微信文章库-我的知识库 » 《毛泽东对联赏析》之86:挽红军第四军参谋长王尔琢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我的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