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读陶渊明(二)父亲

孔甲是夏朝的一个皇帝,荒淫无度,有一天,突然电闪雷鸣,天降真龙两条,一雄一雌,从云中穿出,蜿蜒盘旋,落在殿堂上。孔甲很高兴,想把它们养起来,但苦于没有找到专门驯龙的豢龙族,这时听说有个尧帝的后代叫刘累,以前从豢龙族那里学到了御龙之术,孔甲于是就让刘累养龙,并赐给他一个专门姓氏:御龙氏,还让他继承豕韦氏的封地,可谓飞黄腾达了。

但刘累没养好,把其中的雌龙给养死了,不知道他怎么想的,大概是觉得龙这种“此物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的珍贵野味,不炖了它也太糟蹋东西了,于是竟然做成食物献给了皇帝孔甲,孔甲:“咦,啥东西,比驴肉还好吃来!” 又问刘累要,刘累拿不出来,怕东窗事发,只好溜之大吉了。

这个匪夷所思的故事是史记记载的,这龙不但能被人看见,还能从天上掉下来,关键地上还有人专门研究御龙之术,不会让它白掉下来……

这跟陶渊明有何关系呢?

因为29岁那年,陶渊明生儿子了。

29岁之前的事,除了他写了一篇《闲情赋》之外,没有什么史料记载。我大胆推测:29岁之前,他一定结婚了。

“三千之罪,无后为急”,一直没孩子这件事,让他挺着急的,这个宝贝儿子的到来总算实现了他的夙愿,就差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了,要是搁现在,指定跑到村口大喇叭上手舞足蹈、唾沫横飞了。

可是陶渊明是文化人,文化人谁能干出这事来(略带气愤地念,重音在“这”)。

他写诗。

写了整整两页。

四十行我只看懂了六行。

还有五个字完全不认识。

这首诗叫《命子》,一开始先介绍自己的祖先,按照时间顺序出场,从夏朝尧帝开始(没从黄帝开始,谢谢),到商、周、战国、汉、一直到晋,各路祖先、父辈依次打扰一遍,告诉他们,老子也有儿子了!自豪之情溢出纸面。其中,上面故事里提到的御龙氏就是他在夏朝的祖先,基本都是名角儿。

悠悠我祖,爰自陶唐。邈焉虞宾,历世重光。御龙勤夏,豕韦翼商。穆穆司徒,厥族以昌。

《命子》

大家有见过麻风病人吗?全身丘疹红斑,很是吓人。从前有一个人,得了此病,为自己丑陋的容貌而自卑,有一天夜里,他的孩子出生了,他担心自己的病会遗传给孩子,孩子一落地他就赶忙取来火烛,借着摇曳的火光,急切地想辨认自己的孩子,是不是像自己一样丑陋——那种心情,就像在等待上天的判决似的。

厉夜生子,遽而求火。凡百有心,奚特于我!既见其生,实欲其可。人亦有言,斯情无假。

《命子》

陶渊明也是这样想的,生了儿子以后,最怕什么?怕他不能健健康康地长大。孩子出生后,陶先生马上找人给孩子算命,急切地想知道孩子未来好不好。找了好几家算命先生,直到自己满意为止。天下父母,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方方面面都好,夙兴夜寐,愿尔成才,拳拳父爱,可见一斑。但是可能那会儿还没有内卷,陶渊明虽然望子成龙的心非常急切,但还是十分豁达,“尔之不才,亦已焉哉”,瞧瞧,这弯儿拐的,令人猝不及防。若放在今日,想必陶爸爸不太可能给儿子买学区房吧。陶渊明有才能,却不去发展自己的事业,在家种地,没能给孩子提供好的生长环境,对此他还是有些内疚的,但是,转念一想,儿孙自有儿孙福,自己也顾不得那么多了,有钱就花吧……也是够豁达的。

倾家时作乐,竟此岁月驰 。

有子不留金,何用身后置 !

《杂诗》

男人啊,都是大猪蹄子,生了儿子,陶渊明兴高采烈,把儿子视若珍宝。殊不知,后来他又连着生了四个……对这四个儿子,陶爸爸的殷殷父爱好像被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呢。

十五年之后,四十四岁的陶渊明写了一首诗《责子》,责备儿子的意思,你看看这诗名,能把责备儿子这件事写成诗的恐怕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这首诗明白晓畅,相信不用翻译观众老爷们也能看懂,直接照搬如下:

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 。

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

阿舒已二八,懒惰固无匹 。

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 。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 。

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

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

《责子》

这首诗之特别,恐怕每个写陶渊明传记的人都要拿出来晒晒吧。十五年前,刚生下人家的时候高兴得连十八辈祖宗都拉出来了,十五年后呢,说什么“我家那个阿舒,十六岁了,要论懒惰,可是无人能及”,他可能觉得,自己随随便便写的诗不会有人看吧……雍端十三岁,放现在都上初中了还不识数呢,好像有点严重。小儿子九岁上二年级却只知道吃,唉,祖辈当年可是“书誓山河、启土开封”的人物啊。

其实陶爸爸是个爱子心切的父亲,当年写完这首诗,墨迹还未干,就把五个儿子叫过来:“老大,爸爸送你们首诗,你来念一念” 。想必看着儿子磕磕绊绊的样子,把自己都给逗笑了。

陶渊明中年之后常常生病,五十多岁时,感觉大限将至,写了封信给五个儿子,很短,情真意切,我看了之后十分感动。里面提到自己辞官归隐以后没有什么经济来源,家里很穷(后来家里还失了火,房子都烧光了),“使汝等幼而饥寒”,惭愧不已,又说“汝辈稚小家贫,每役柴水之劳,何时可免?念之在心,若何可言”……语言朴素、平实,就是一个隔壁的老父亲日常唠叨之语,但是读来令人动容。

疾患以来,渐就衰损 ,亲旧不遗,每以药石见救 ,自恐大分将有限也 .汝辈稚小家贫,每役柴水之劳 ,何时可免?念之在心,若何可言 !

《与子俨等疏》

陶渊明不但爱自己的儿子,也会推己及人。四十多岁陶渊明离家当彭泽令的时候,挂念自己的儿子生活艰难,就把单位给他配的一名佣人送给他的一个儿子,写信说:“你每天的用度要自给自足,现送给你一个佣人,平时帮你砍柴打水。他也是别人的儿子,你要善待他”。

(陶渊明)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不以家累自随,送一力给其子,书曰:“汝旦夕之费,自给为难,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

萧统《陶渊明传》

大约在生下第一个孩子以后,陶渊明30岁左右,其妻子就去世了。后来又娶了一个妻子翟氏与他共度余生。他的诗,提到妻子的只有一首,大约在四十岁前后,自打他29岁上班以来,已经过了十多年,在一次出差的途中,他写下:

慷慨忆绸缪,此情久已离 。

荏苒经十载,暂为人所羁 。

庭宇翳余木,倏忽日月亏 。

《杂诗》

绸缪就是捆绑、缠绕的意思,《诗经》中提到新婚生活时有“绸缪束薪,三星在天”的句子,后来指缠绵,也就是妻子的意思,可见还是有些隐晦的。

遥遥从羁役,一心处两端 。

掩泪泛东逝,顺流追时迁 。

日没星与昴,势翳西山巅 。

萧条隔天涯,惆怅念常餐 。

《杂诗》

慷慨忆绸缪,此情久已离!陶渊明想念自己的妻子、想念家里的一餐一饭,倦而思归,没过多久,他就彻底辞官回村了。

——END——

参考文献:

《责子》 陶渊明

《命子》 陶渊明

《与子俨等疏》 陶渊明

《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陶渊明

《史记-夏本纪》 司马迁

《庄子-天地》 庄 子

《陶渊明传》 萧 统

——陶渊明生平——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微信 美文-微信文章库-我的知识库 » 深度解读陶渊明(二)父亲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我的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