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袁恒雷
李白作为中国唐朝乃至整个文学史上最具名气的诗人,对他的研究已成为多年来方兴未艾的显学。无数专家学者不断研读、探讨这位颇具传奇色彩的“盛唐之音”代表,并屡有佳作问世。
比如刘小川发表在《文学界》杂志的“品中国文人”系列李白卷,夹叙夹议的文风令人印象深刻;夏立君在其2018年获得鲁迅文学奖的散文集《时间的压力》中,品读了九位历史名人,以李白最为出彩;2020年初,美籍华裔学者哈金撰写出世界上第一部英文版李白传记,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白。但在众多研究李白的著作中,都无法绕开同一部书,那便是李长之撰写的《李白传》。即便他们并不完全赞同李长之的观点与论述,但无不将《李白传》列为首选参考书,并多处引用。
《李白传》由1941年出版的《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和1951年出版的《李白》等两部小册子合集而成。这两部著作,之所以成为李白传记的参考“常青树”,正是因为李长之率先以现代人的眼光与视野去挖掘李白的人格精神,全面细致地勾画出李白一生的思想轨迹与成长脉络。既有史学家的细腻严谨,又不乏文学家的流畅灵动,同时运用多重对比论证的方式,带领读者走进李白文学与人生的内部,《李白传》试图还原一个真实全面的李白。
以独创的分析方法为李白画像
李长之在多年研读李白诗文的过程中,深谙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学趣味。《李白传》行文毫无滞涩感,显得明白晓畅、清晰流畅而不失严谨;语言通俗洗练,毫无学究气与雕琢的匠气。整本书如浑然天成,使阅读成为轻松愉悦的旅程。
对李白的课题研究无非包括生活履历与艺术生涯,但探究方式可以别开生面。李长之的研究方法便颇具开创性,注重借鉴德国古典哲学和美学的思想,充分运用尼采、弗洛伊德等现代德国哲学家的精神分析方法,并把这些新思想新方法运用到研究中国古典文化巨人身上,呈现出东西方思想碰撞的火花。他强调的“深入到诗人世界中的吟味”正源于此,对研究对象进行人格精神的分析——不仅研究诗人写什么,怎样写,而且进一步探究诗人为什么要这么写。
于是我们看到,李长之不仅为李白成功地“画了个像”,更梳理总结出李白的性格特质:“他的人格虽然复杂,也有一些小毛病,例如夸大,自居优越,凭恃自己的才气,又有时把享乐放在第一位,甚而不免时而留恋并向往上层统治阶级的生活,然而他有极其优良高贵的品质,这就是坦率潇洒。”
为李白现实主义的一面正名
在传统认知里,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广泛赞誉为“诗仙”,而同时期的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长久以来,“浪漫主义诗人”似乎已成为李白身上最大的标签。然而,李长之的《李白传》让我们知道,李白也有现实主义的一面,并且他的爱国主义思想与对百姓疾苦的同情乃至对儿女的牵挂,并不比杜甫差。
众所周知,李白对求仙问道与入朝为官抱有极大热忱,在这两件事上的作为如堂吉诃德大战风车一般令人唏嘘——求仙自不必说,进入朝廷最体面的便是被唐玄宗“赐金还山”。不过,李白几度进入长安,尤其是进入大唐权力核心做翰林待诏,并非虚度光阴。他在陪侍君主的时光里,如“深入虎穴”般细致观察与体验了大唐权力核心的运转,近距离地感受到大唐繁华表面下四伏的危机,观察到一众君臣昏聩腐败的面孔。
于是,李白开始反思自己报效朝廷的思想,对民间疾苦与国家危亡产生了忧患意识,由此创作了一系列现实主义作品。只是,这些作品往往被激情四射的浪漫主义佳作的光芒遮盖,例如反对穷兵黩武的《子夜吴歌》《战城南》《古风?三十四》《书怀赠南陵常赞府》《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等。其中,“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野战格斗死,败马号鸣向天悲。乌鸢啄人肠,衔飞上挂枯树枝。士卒涂草莽,将军空尔为。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云南五月中,频丧渡泸师”“白骨成丘山,苍生竟何罪”等诗句,都是李白在领悟到统治集团骄奢淫逸、穷兵黩武,以及战乱给百姓带来的苦难之后的直接书写。阅读这些控诉战争、同情百姓疾苦的诗,如读杜诗一般。
在《李白传》中,我们不光看到了李白爱国主义情怀的一面,还看到了他鲜为人知的亲情伦理的一面。关于情感生活,我们一般认为李白明媒正娶的婚姻有两次,育有子女共四人。在诗作中,常见杜甫表达对老妻爱子的挂念,而极少见到李白描写家庭。其实,李白也有这样的诗篇,且写得极为真挚动人,诸如“穆陵关门愁爱子”(《万愤词》)、“爱子隔东鲁”(《赠五十七谔》)等。尤其是“我固侯门士,谬登圣主筵。一辞金华殿,蹭蹬长江边。二子鲁门东,别来已经年。因君此中去,不觉泪如泉”,这首《送杨燕之东鲁》表现出李白内心深处温情的一面。当李白漂泊得累了,孤独了,在世人面前是真狂也好,佯狂也罢,在夜阑人静、举杯邀请明月的时候,一定也会想念起几个儿女吧。所以,李长之阐述道:“漂泊的李白,没有家的李白,狂歌度日的李白,却有着一颗多么与通常人逼近的,相通的心!”
对比论证的显著裨益
按照李长之的说法,他原本是要写一本关于中国五个大诗人——屈原、陶潜、李白、杜甫、李商隐的合集,却阴差阳错地写成了《李白传》。于是,对比论证便成为作者不自觉采用的写作方法。这样的写作方法,提升了我们对李白深入认识的水准,也更加利于我们走进李白的内心世界。比如:“倘若说在屈原的诗里是表现着为理想而奋斗的,在陶潜的诗里是表现着为自由而奋斗的,在杜甫的诗里是表现着为人性而奋斗的,在李商隐的诗里是表现着为爱、为美而奋斗的,那么,在李白的诗里,却也有同样表现着的奋斗的对象了,这就是生命和生活。”的确,这几位诗人都有奋斗的一生,是我国古代士人奋斗的杰出代表。虽说在仕途上都没取得多大的成功,可他们的诗歌功绩都是璀璨夺目的。
李长之在书写李白人生故事的时候,全面地使用了对比论证,从人生奋斗、情感生活到诗歌艺术,方方面面都通过对比来呈现。这种多维度的比较方法显然利于我们深入了解李白的性情人格、诗作艺术。如果说李白与杜甫的对比只是黑白颜色的呈现,那么其他三位诗人的加入,便如加入了另三种颜色,使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色度和像素丰富、饱满了许多,使李白的形象更加立体。然而,将这五个性格迥异、人生历程大不同的诗人横纵对比,需要广博的学识与敏锐的目光。李长之不仅欣然接受了这个挑战,而且一举奠定了自己在李白研究领域乃至我国现代学术史上不可撼动的地位。
李白的相关研究是一座富矿,李白的身上有着说也说不完的故事。不过,仍有不少谜底是未解开的,比如李白的身世之谜、李白为何出蜀后便不再回去、李白为何对蜀地父母亲人只字不提等。这些问题,学界一直都在探析。我们期待着有最新的出土文物或者档案卷宗出现,以打破这些千古谜案,还给人们一个更加清晰完满的真实李白。(袁恒雷)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微信 美文-微信文章库-我的知识库 » 还原一个真实全面的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