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岁的赵匡胤,夺了8岁柴宗训的江山,这是被迫还是早有预谋?

公元960年的正月初三,后周大将赵匡胤,带着人马准备北上。

可是,到了开封东北二十公里的陈桥驿时,被属下们给“安排”了,一个漂亮的黄袍披到了赵匡胤的身上,接下来,大家开始山呼“万岁…..”。

那一刻,赵匡胤成了皇帝,年仅34岁。

一皇起,另一皇要落,真所谓“天无二日,国无二主”。

8岁的后周小皇帝柴宗训,屁股还没坐热,还不能准确理解皇帝到底是什么的时候,被人从皇位上扶了下来,还是他亲爱的赵叔叔。

赵匡胤上位之初,常常表现出他的“无奈和被迫”,仿佛自己毫无上位之心。

那么,赵匡胤到底是被迫上位,还是早就有当皇帝的野心?

看完此篇,你就会清清楚楚了。

1、赵匡胤出身官宦之家,无奈从军

927年,正是五代十国时期,战争四起,华夏大地一片混乱。

后唐首都洛阳,掌管禁军的将领赵弘殷的老婆,生了一个大胖小子。

据说,出生的时候,红光满屋。没过两天,孩子全身“金黄”。

后来,据知情者回忆,孩子那般“金黄”,是有天子气啊!

可能他们不知道,新生儿有一种病叫“黄疸”,大部分孩子都会得。估计,幼儿时期赵匡胤的黄疸有点严重啊!

老赵的工作挺忙,主要是领导换得快,要不断适应。

后唐维持了13年,在936年就被灭了。

接了后唐班的,是儿皇帝石敬瑭。

此人在47岁高龄,认了37岁的契丹人耶律德光当干爹,并割给契丹燕云十六州,然后建立了一个新的国家,史称“后晋”。

这“燕云十六州”的丢掉,事情整得还挺大,一丢丢了几百年,直到明朝初期,才回到汉人的怀抱。

跟着这样的大汉奸石敬瑭,百姓们也感觉毫无光彩,那耻辱的帽子仿佛一人戴了一顶,压得人喘不过气。

为了家庭、老婆、孩子,赵弘殷忍辱负重地选择了忍受,继续在石敬瑭麾下当禁军头领,因此举家搬到了开封城,那是石敬瑭的大本营。

不得不说,这老赵还是有两下子的,皇帝换了,他的职位还能保住,不是一般人呐!

可能背负的骂声和诅咒太多了,石敬瑭当了七年皇帝后,两脚一蹬,走上了黄泉大道。

新上任的石重贵,比较有个性,根本不把耶律德光当回事,人家就一个意思:我爹是我爹,你算是我干爷。叫爷可以,当“臣”不行。

这把大辽的大掌柜耶律德光气得够呛,决定亲征!

事实说明,有些人嘴上厉害,但实力确实不行。

947年,后晋败了,契丹入了开封城,后晋接着没了!

此时的赵匡胤虚岁21,看到耶律德光站在城楼上,露着无耻的微笑,挥动着大手。

那一刻,赵匡胤真的被刺痛了。

耶律德光不想走了,这里人多、钱多、美女多。

而那个很有适应能力的老赵,这次失业了,耶律德光不需要他,他也不屑于去给大辽做狗。

那个年代,时局如棋局局新,这一头耶律德光进了开封城,那一头的太原,一个叫刘知远的汉子在极度冷静中自立为皇帝,这个建立的国家,史称“后汉”。

刘知远决心和耶律德光碰一碰,看一看谁的头更硬。

还没见面,耶律德光就死了。

担心过度吗?不是,估计是肉吃得太多,心脑血管病要了命。

耶律德光死了,大辽开始乱了,乱的原因很俗:皇位之争。

契丹人迅速回归自己的家乡,要解决皇位问题。于是,刘知远的大兵来了,进入了开封城。

神奇的是,赵弘殷又出来当官了,又出来管禁军了。

真的是:铁打的禁军头领赵弘殷,流水的各路皇帝。

21岁的赵匡胤,依靠老爹白吃白喝了好多年了,老婆也娶了,他也大了,弟弟妹妹好几个,再无脸继续吃白食了,他准备投军。

按理来说,既然要投军,稳定的选择就是跟着自己的老爹,一可以照顾老爹,二可以被老爹关照。

但是,古往今来,很多的青年用行动说明了他们的特立独行,选择远离父母独自打拼。好像,那样的成功更香。

赵匡胤也选择了远离父母、远离家乡、远离娇妻。

虽然是远离,但赵匡胤并不迂腐,老爹的人脉资源不用白不用。

赵匡胤的第一站,来到了随州,他来找老赵的朋友:刺史董宗本。

赵匡胤长相帅气,来自京城,而且能力还不错,到了小地方随州后,很快成了官二代公子们的核心。

但有个人不爽了,那就是董家的公子董遵海。

人性有一个弱点:碰到有人影响自己的地位时,一定要想办法整走。

小董一看这小赵人格魅力杠杠的,开始各种干扰了。

聪明的赵匡胤看出来了意思,呆了半年后再次奔赴远方。

天大地大,小赵的落脚点在哪里?

赵匡胤到了复州(湖北天门市),找到了老爹曾经的部下武将王彦超。

这老王更绝,一个接风宴相当隆重,最后一道菜是:铜钱好几串。

那一刻,赵匡胤明白了,自己该走了。

谁说官宦之家的孩子出来就不受罪?该受罪照样受罪。

赵匡胤一边找要投靠的军队,一边忍受着各种饥饿。

终于,他碰到了一路军马,统领是郭威。

这是一个可以改变赵匡胤命运的人。

直到此时,赵匡胤还是丝毫没有野心的,最大的目标无非就是:老婆孩子热炕头。

但是,这苍天不想让赵匡胤太平庸,一边安排着各种困难,一边让他不断茁壮成长。

2、跟着郭威、柴荣打天下的岁月

西游记中,灵魂人物是谁?有人说是孙悟空。

其实不是,而是唐僧。

唐僧有方向,够坚持,有人脉,最后带领大家纷纷成佛。

五代十国中的郭威,就是个唐僧似的人物。曾经,郭威的目标是保刘家天下,跟着大哥刘知远,开创一片偌大的基业。

可惜,大哥命不长,挂了。

一个组织的老大死了,扑面而来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谁来接班。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皇帝如果挂了,那么,上位的就是皇帝的儿子。没有儿子就侄子、养子、干儿子等等,总之,那些打天下的兄弟们是很难有机会的。

但是,陪着老大打天下的那些兄弟们,都是能力突出、才华惊艳之辈,新的小皇帝和皇太后想要完全驾轻就熟地控制住,难度有些高。

刘知远的儿子刘承佑,还有李太后,是缺乏安全感的人,把顾命大臣中的五个,杀了三个,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宰相逃过一劫,还有就是领兵在外的郭威,捡了一条命。

此事,赵匡胤等人看得清清楚楚,最是无情帝王家啊!大杀功臣,这是为哪般?

当截获了要诛杀郭威的密诏后,郭威真的怒了。

就此,大军开始向京城开封进发。

此时,小皇帝刘承佑有两个选择:一是认怂,给个解释;二是利用郭威的家人,胁迫郭威。

很遗憾,小刘皇帝选择了第二种,并且诛杀了郭威所有的家人。这导致,后来的郭家没法继续传承。

郭威的怒气更盛:杀我家人者,必定血债血偿!

虽然小皇帝做了各种安排和阻挡,但是,郭威的钢铁洪流势不可挡,就此进入了开封城,并且放纵属下,大肆抢掠。

正当大家都认为郭威要直接篡权时,郭威选择了放弃。

他谦卑地对待李太后,他们商量,要扶持刘知远的侄儿当皇帝。这个结果,差点让李太后扑到郭威怀里大哭一场,太暖心了。

但是,那个孩子当时不在开封,正在徐州。因此,八百里快马去送信,去请!

等待的过程,郭威很镇静,下属们很骚动。

郭威的安静来自于丰富的经历,下属们的骚动来自于他们担心自己的命运。

上一刻,他们攻进了开封城,小皇帝因此而死,他们又在开封城里抢掠一番。

新的刘姓皇帝上位了,会不会算旧账?

如果暂时不算,郭威一旦挂了,难道不会算旧账?

此时,暗流涌动,空气越来越紧张,赵匡胤等人亲身感受着那种情绪。

终于大家等不了了,再等,备用的皇帝就要到开封了。

于是,在郭威带大军出了城后,一场策划开始了…..最后,在途中的一个民居内,有人拿起了黄色的旗子,组织了一批人,披到了郭威身上。

接着,大家开始高呼“万岁”。

郭威能拒绝吗?不能,也不想。

就在这一刻,郭威成了国主,不久后建立了后周。

赵匡胤亲自目睹了神奇的一幕,虽然,这个上位不见得名正言顺,但结果,上下“皆大欢喜”。

至于刘家的人痛不痛苦,他们无法考虑到,毕竟,人性都是自私的!

很多年后,这一幕一次次闪现在赵匡胤的眼前…..

郭威当了皇帝,赵匡胤的好朋友柴荣成了太子,赵匡胤的日子也好了起来,是年轻人中的骨干,是大臣中的精英。

直到这一刻,赵匡胤没有任何的非分之想,没有刘邦看见秦始皇时的那种“大丈夫应如是”的豪迈,也没有项羽看见秦始皇时“可取而代之”的张狂!

当时的他仅仅25岁,如果不出意外,他的前途和官位比自己的父亲、爷爷更加灿烂远大。

3、形势所逼,赵匡胤重复了郭威的路

郭威是个不错的汉子,能力有,遗憾的是亲儿子都被杀光了。

好在,还有一个养子柴荣。

柴荣,看起来就是个书生,但绝对是个极其硬朗的书生。

郭威当了三年皇帝,去阎王殿找大哥刘知远了,汇报汇报自己是如何在不得已中让侄子刘承佑上了西天。

接替郭威的不是其他亲戚,而是养子柴荣。

没有血缘关系又怎么样?只要养父欣赏,一切都不是问题。

柴荣的优秀有目共睹,他比赵匡胤更大气,比大多数武将更勇敢,也比养父更有内涵。

在位期间,柴荣立下了三个十年计划: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

这气魄也就没谁了。

目标远大,柴荣日夜操劳,终究把命搭了进去。

959年月7,雄才大略的柴荣病重,柴荣开始安排后事。

人间最经受不住的是他人的撺掇,以及心里的怀疑。

柴荣没死的时候,就有小道消息,说“点检当天子”。为此,柴荣把当时的殿前都检点张永德换成了赵匡胤。

换完之后不久,柴荣病逝了。病逝前,对赵匡胤是各种托付,无非就是“好好照顾我儿子”这类的话,赵匡胤含泪答应。

7月29,柴荣病逝,7岁的儿子柴宗训上位。

本来是一腔热血报朝廷,结果,赵匡胤发现自己错了,他完全没有想到老大柴荣是那么得强。

首先,柴荣安排了三大宰相范质、王溥、魏仁浦,大事都是这三人说了算,年轻的赵匡胤在大事上没有决定权。

其次,中央禁军,赵匡胤就背个名,实际掌管的是韩通,这是侍卫马步军指挥使司副都指挥使。也就是说,赵匡胤没有军权。

决策不了大事,也没有军权,赵匡胤的心有点凉了,大哥柴荣,还是防了他一手啊!

于是,赵匡胤提出要回到自己管辖地归德府(商丘古城)。对于这个请求,朝廷同意了。又不带大军下去,随便你!

于是,赵匡胤就带了几个幕僚和心腹之人,走了。

赵匡胤走了,皇太后和宰相们放心了,终于不用担心“点检做天子”这个谣言了。

但是,没人知道,就在那一刻,赵匡胤的心变了,考虑的不是如何忠诚了。

赵匡胤远离中枢,京城却在发生着变化,对这种变化,太后不知道,小皇帝也不知道,宰相们也都好像在打瞌睡。

赵匡胤走了,京城官场悄然发生着变化,殿前副都点检慕容延钊干着赵匡胤的活,很多人都不知道,这是赵匡胤的好哥们;新的殿前都虞侯王审琦,是赵匡胤的十兄弟之一;高怀德、石守信等人也在重要的岗位上。

一句话,从中央朝廷到地方,很多赵匡胤的兄弟都在重要的岗位上了。

那么,谁有能力操控着很多的调动之事?三大宰相中的一个,一个传播较广的说法,那个人就是王溥。这人比较欣赏赵匡胤,魏宰相又是实在人,于是,很多事好做极了。

就缺一个机会了,赵匡胤带大军的机会。

机会来了。

北方来了急信,北汉和契丹联合,气势汹汹地过来了。

外敌入侵,谁能破之?三大宰相一商量,只有赵匡胤,韩通还得镇守京城。

如此,赵匡胤快速来了京城,接过大印,开始调兵遣将,高怀德、张令铎、张光翰、赵彦徽都随赵匡胤出征,石守信、王审琦在京城配合韩通。

看出来什么了吗?点了一堆自己的亲信,还留了石守信等人在京城做内应。

到这一刻,谁如果说赵匡胤是被迫上位,那一定是收了赵匡胤后代的钱了。

出发前,京城里再度有了“点检当天子”的谣言,赵匡胤自己都紧张了。

跑回家去后,赵匡胤大谈自己的紧张,被自己的老妈杜氏说了一顿,妹妹拿起擀面杖喊道:滚!一个大男人,碰到点事,回来吓唬女人,算什么本事!

这下,赵匡胤仿佛清醒了,是的,他已经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就此,赵匡胤带着大军出发了。

960年,大年初三,在陈桥驿,赵普、赵光义等人组织了很多人,将一件黄袍披到了赵匡胤身上。

赵匡胤表现得诚恐诚惶,在大家的强烈哀求下,赵匡胤不情愿地、勉为其难地担任了新的皇帝。

这表现堪称影帝!

还是熟悉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仅仅九年,戏又演了一遍,只是,主角从郭威换成了赵匡胤,披在身上的,从黄旗换成了黄袍。

看来,赵匡胤的人做得更细。

从此,历史的方向改变了,34岁的赵匡胤终究夺了8岁柴宗训的江山。

歉疚之下,赵匡胤宣布: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赐尽,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连坐支属。

啥意思?除非谋反,否则,柴家子孙享有超高待遇,犯罪可以不被处理。

这就是赵匡胤承诺的丹书铁券了。

一个大宋朝诞生了,虽然不是血淋淋,但也有着各种曲折。

从柴荣去世后起,从赵匡胤的权力被严格限制开始,赵匡胤想起了老领导郭威,想起了曾经的那一幕,并且,自己亲自体验了一把……

古代各王朝,哪里有干干净净上位的开国皇帝?

一个都没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微信 美文-微信文章库-我的知识库 » 34岁的赵匡胤,夺了8岁柴宗训的江山,这是被迫还是早有预谋?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我的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