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每天精彩不断!
司马光一生,干了三件“流传千古”的事,一件是小时候的私事——砸了自家的缸,一件是公事——编写《资治通鉴》和一件是国家大事——反对变法,前两件名垂青史,而后一件臭名远扬,反对变法这件大事几乎葬送了大宋的江山,堪称民族罪人。
司马光砸缸使得他少年成名,编写《资治通鉴》使得名垂青史,而反对变法却让他声名抄,几乎成了民族罪人。
司马光从小聪慧好学,七岁便可口述《尚书》,很快其神童之名远播。司马光十九岁时参加会试,结果学识渊博的他高中进士甲科,从此步入仕途。
后来因为父母病故,他回家服丧满三年,期间,他将悲哀化作发奋读书写文的动力,更加发愤地读书。庆历四年,26岁的司马光“重出江湖”,成了丰城县县令,结果他很快治得县城治安良好,百姓安康,对此,宋仁宗知道后很是满意,把他调到京城担任大理评事和国子直讲职位。
司马光到京城后,很快就和王安石、包拯等人成了莫逆之交,经常一起吟诗喝酒,畅谈人生。
后来,当宋神宗赵顼即位以后,针对宋朝积贫积弱的局面,满是激情的宋神宗决定进行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于是重用了一直提倡变革的王安石进行变法。
宋仁宗年间司马光出仕在仁宗一朝颇有作为,然而到了宋神宗年间,一朝天子一朝臣,政治风气陡然一变,宋神宗颇有雄心壮志,启用王安石进行变法,想要重振大宋中兴气象。
尽管司马光和王安石是好朋友,但相对于王安石的开放思想,司马光却是传统思想,他认为祖宗之法不可变,因此,当王安石颁布实行“青苗法”时,他由先前的口头反对,变成了上疏直接反对变法,结果在得罪王安石的同时,也等于了得罪了宋神宗,于是他很快被排挤出朝廷外。
此后,司马光过起了长达15年的“布衣”生活。而在这15年的时间里,司马光没有灰心也没有气馁,他开始做另外一件大事——编纂《资治通鉴》。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日夜坚持,《资治通鉴》出炉了,后来这本书流传千古的名书。
一朝皇帝一朝臣,15年后,当宋哲宗即位后,高太皇太后成了朝中的“摄政王”,她坚决反对王安石的变法,于是打压王安石的同时,把司马光召回朝重用。很快,司马光荣升为宰相,他称新法为毒药,要求全部废除。
因为有高太后的支持,在一年的时间,司马光将新法全部废除的同时,他还重用了蔡京等一大批奸臣,不遗余力打击变法派,甚至不惜恶意构陷,大兴文字狱,那些曾经拥护王安石变法的官员不管过错与否,几乎全被贬黜到福建、岭南等偏远之地,结果导致整个朝堂乌烟瘴气。
司马光为人孝顺、忠贞刚正、温良谦恭,曾被奉为儒家三圣之一。但是他的思想过于保守,打压变法手段极为残忍,使北宋原本欣欣向荣的面貌戛然而止。他甚至根本不顾当年和王安石的交情,刻意打击报复,开启了北宋无休止的新旧党争,削弱了北宋国力,给北宋朝廷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另外,在对外策略上,司马光主张妥协求和,主动把神宗时期军士们用生命和鲜血夺取的安疆、葭芦、浮屠、米脂四寨的土地,拱手送给西夏,还毫不知羞耻地邀功。
三十年后,北宋爆发了方腊起义,逐渐走向没落。
在废除新法仅仅几个月后,司马光便去世了。司马光去世时,朝廷“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哲宗亲临其丧,更赐碑曰“忠清粹德”。
总之,司马光个人品德虽然可以称之为完美,对史学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在政治上的所作所为却是祸国殃民,有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司马光,他不但砸了自家的缸, 还砸了大宋的江山的缸,可以称之为民族罪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微信 美文-微信文章库-我的知识库 » “砸缸英雄”司马光一生干了三件事:两件名垂青史,一件臭名远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