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新刚
辽西是通往关内的交通要道,其西北依山,东南临海,为一狭长走廊,是进可攻退可守的兵家必争之地。位居辽西的宁远和锦州在明金之间军事斗争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双方围绕锦、宁两地展开拉锯战时间长达十几年。对于双方而言,谁控制了两地,谁就掌握了战略上的主动。
萨尔浒之战,明朝失利,开原、铁岭、沈阳、辽阳等重镇相继被后金占领。对于明朝来说,失去辽沈等于失去了对于辽东的绝对控制权,战略上处于被动局面,只能固守辽西。如果辽西不保,山海关即失。山海是捍卫京师的藩篱,如若失去,明朝危亡必在旦夕之间。
在努尔哈赤兵败宁远之前,明廷对辽西的战守问题上,内部一直争执不休,王在晋、高第等一派主张放弃辽西,退守山海关;熊廷弼、孙承宗、袁崇焕等另一派坚决主张力守辽西,把它作为攻防转换的缓冲地带,以期收复辽东。最终,明廷采纳了坚守辽西的战略,倾注重兵与粮饷,极力遏制后金攻势,一举取得了宁远之战的大胜,严重挫伤了后金军的锐气,宁锦防线得到稳固,为明朝赢得了喘息的机会。
本来同明军打得顺风顺水,谁料想来了一个初出茅庐的袁崇焕,把不可一世的努尔哈赤打得落花流水丢掉了性命。在明廷看来,宁远一战扭转了战局。然而皇太极并不服气。
首次出征即完胜朝鲜,并重创驻守朝鲜的明军,解除了后顾之忧,这令皇太极信心大增。然就在这时,皇太极得到一个重要情报:明兵正在加紧修筑锦州、大凌河、小凌河诸城,并在其周围屯田耕种。这是一个非常不妙的信号,明军不善野战,后金不善攻城,城坚炮利的明军会为皇太极进军关内造成严重的障碍。如果进入持久战状态,显然不利于生产力薄弱、资源匮乏的后金。因此,这是皇太极决不容许的。待后金大军刚刚班师回朝,皇太极即果断下令八旗将士对明作战,力图抢在这些城池完工之前,一举攻克。
天聪元年(1627年)五月初十,皇太极亲率征明大军抵达广宁,分兵连夜行军直驱大凌河、小凌河,命代善、阿敏直趋锦州,莽古尔泰直趋右屯卫。凌河、小凌河及右屯卫城防工事还未修缮完毕,看到来势汹汹的后金军,明守军不战而逃。十一日,后金军即对锦州形成包围之势。
包围锦州之后,皇太极并没有直接猛攻,而是采用以前努尔哈赤惯用的劝降手法,遣使谕令城中守将投降。明将赵率教不肯屈服,回复曰:“城可攻,不可说也。”
不和你争口舌,想打就打吧。看,劝降这一招对于明军来说不奏效了。明军自信从哪里来?自然是源自宁远大捷带来的自信,源自袁崇焕正确的军事方针。
明军取得宁远胜利之后,袁崇焕抓紧时间加强在关外宁锦地区的军事部署,他根据明军不利于野战但擅长火器的特点,提出了“凭坚城、用大炮”“且守且战、且筑且屯”以守为主的渐进政策。当后金大举进攻朝鲜,朝鲜告急求援、袁崇焕被弹劾议和误国时,他依然申奏朝廷,坚持乘后金无暇西顾之机,在锦州、中左、大凌河迅速修缮筑城,“令彼掩耳不及,待其警觉而我险已成”。
不得不说,袁崇焕的军事部署正是后金所忌,所以皇太极东征朝鲜归来未及歇息,便马不停蹄杀奔宁锦。这个这时,虽然大凌河、小凌河、右屯卫等工事未成,但锦州城防已修缮完毕。
此时锦州城坚池深,驻有三万明军,“平辽”总兵赵率教与太监纪用、副将左辅、朱梅等率军守城。面对易守难攻的锦州,皇太极很想明军不战而降,但事与愿违,只能硬着头皮硬攻。
十二日清晨,锦州之战打响。后金军抬拽车梯工具,用步兵、骑兵轮番攻城。明军炮火、箭矢、滚石交下如雨。战斗一直持续到晚上七八时,后金军屡攻不克,城墙下堆满了后金士兵的尸体,损失惨重。入夜,皇太极只得下令后撤五里安营,并派人急返沈阳调兵。
第二天,皇太极未急于攻城,而是命骑兵环城而行,断绝出入,想以强大的军事压力迫使明军投降。经过一天的较量,双方基本摸清的各自底细,劝降这一招对主将赵率教毫无用处。后金军只得继续攻城,怎奈缺乏有效手段,连攻十四天未果。攻,攻不进;打,打不着。后金军一时进退两难。
皇太极没预料到锦州会如此难攻,加之曾亲历宁远之败,丧父之痛与兵败之耻,本就令其怒气难纾,他不甘心失败,心生急火,既然锦州攻不下,就改打宁远。除留下部分将士继续围,亲率大军杀向宁远。
宁远啊,努尔哈赤就在此折戟,你皇太极这是要重蹈覆辙吗?你难道没有领教过袁崇焕的厉害吗?
皇太极开始进攻锦州的时候,袁崇焕并没有第一时间驰援锦州,他认为宁远大兵若正面出援锦州,会给皇太极以进攻宁远的可乘之机,宁远绝不容有失。所以,袁崇焕仍采取坚壁清野的策略,固守宁远,只派奇兵绕道敌后,对后金军进行袭扰。
二十二日,后金军与山海关总兵满桂及尤世禄之援军在锦州南七十里之笊篱山发生遭遇战,杀伤相当,明军后退入宁远。二十五日,后金从沈阳增调援军到位。二十八日,皇太极率大军对宁远展开猛攻。此时的宁远,因为有了上一次的战火历练,变得更加坚不可摧。
面对皇太极的凌厉攻势,袁崇焕临危不惧,与内官刘应坤督将士登陴而守,手下干将满桂、尤世禄、祖大寿悉数出城二里列阵迎战,一时间枪炮齐鸣,打得后金军不敢靠近。铁甲银盔、弓弩长矛再厉害,也比不了可远攻的炮火。这就是袁崇焕敢于出城应战的底气。
打不着敌人,自身却不断损兵折将,后金军将士锐气严重受挫,畏于强大的火力,不敢冒然进击。见此情形,皇太极勃然大怒,“昔皇考取宁远不克,今我攻锦州又未克,似此野战之兵尚不能胜,其何以张我国威耶!”攻城我们不行,怎么擅长的野战也蔫了,我们的威风何在,这如何了得。为鼓舞士气,皇太极率诸贝勒挥军进击,一直打到城下,但同样的状况再次发生,城上炮火、矢石俱下,贝勒济尔哈朗、萨哈廉及瓦克俱被重创。又是一场伤亡惨重、毫无胜算的战斗。这么打下去,迟早会葬送后金大军。
皇太极的主力在宁远受挫,锦州那边也传来坏消息,后金军游击拜山、备御巴希阵亡。二十九日,久攻不下的皇太极无奈选择自宁远退军,三十日到达锦州城外。六月初一,在祭阵死之拜山和巴希时,皇太极一时悲愤交加、嚎啕大哭。六月初四,咽不下郁闷之气的皇太极再次组织大军强攻锦州,但依然无法攻破城池,加上天气炎热,后金军死伤愈来愈多,无计可施的皇太极只得连夜退兵,六月十二日回至沈阳。锦州宣告解围。
宁锦之战,后金军伤亡甚众,皇太极无功而返。明称这次战役为“宁锦大捷”。
纵观这场战斗,明人记载“奴围锦州,大战三次,大胜三捷,小战二十五日,无日不战”。明军之所以取得战斗的胜利,一是将士勇猛,不再守城不出,敢于正面迎战;二是城防牢不可破,储备充足;三是充分发挥西洋火器的杀伤作用。
对于皇太极来说,这场斗争的失败,主要是由于过低估计了明军的战斗力,过低估计了明将袁崇焕的军事指挥能力。
自军事天才努尔哈赤起兵以来,与明军战争无数,后金铁骑向来所向披靡、攻城拔寨,败仗极少。但自从名不见经传的明将袁崇焕主动请缨对抗后金之后,导致努尔哈赤兵败宁远、搭上性命,为自己的自傲付出惨重代价。而后,皇太极自持久经沙场,无视前车之鉴,仓促出击,结果重蹈覆辙,吞下惨痛失利的苦果。
皇太极,你要清醒,袁崇焕是个真正出色的对手。
参考史料:《清史(上编)》(郑天挺)、《大清十二帝》(曲波、清馨)、《大清秘史》(姜若木)、《开国皇帝皇太极》(阎光亮)。
《陌上风文艺》
主办:金穗文学社
主创:白来勤 亦凡 杨崇德 淡雾 王安之 苏银东 毕琼 孔凡勇 白春业 完颜蕙蕙
主编:王新靖 杨新刚
编辑:单连强 朱婧 滕悦 赵曙光 许冉冉 郇长亮 崔吉皓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微信 美文-微信文章库-我的知识库 » 大清风云——皇太极(五、折戟宁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