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刘彻——中国封建王朝中最杰出的君主之一

今天是2018年3月29日,2105年前的今天(公元前87年3月29日),中国封建王朝中最杰出的君主之一、西汉第七位皇帝、著名政治家、战略家、辞赋诗人、派遣张骞首开“丝绸之路”的皇帝、以雄才大略和文治武功和秦始皇嬴政互相衔接在中国历史上并列被誉为“秦皇汉武”、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使用年号的皇帝、汉朝开国皇帝和汉太祖高皇帝刘邦(公元前256年12月28日—前195年6月1日)之曾孙、太宗孝文皇帝刘恒之孙、孝景皇帝刘启之子、西汉第九位皇帝、汉废帝和昌邑王及海昏侯刘贺(公元前93年或92年—公元前59年)之祖父、名篇《秋风辞》、《瓠子歌》、《天马歌》、《悼李夫人赋》作者、汉武帝刘彻(别称:汉武大帝、刘彘,公元前156年7月14日-公元前87年3月29日)逝世,终年69岁。

一、

思想上,采用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以儒家思想作为国家的统治思想,结束先秦以来“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的局面。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持法家,道家等各家学说均受排斥。在独尊儒术时,又“悉延(引)百端之学”,形成了在以儒家思想为统治思想的同时,又兼用百家的格局。

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创建专门的儒学教育——太学,是当时的最高学府。创立乡学,设立举贤制度,形成了中国独特的文官制度。太学是中国古代最高学府,以儒家五经为主要教材,不学习其他各家学说。提倡儒家的发展儒法结合,即所谓的“儒表法里”。

历史上第一次由政府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图书,广开献书之路。又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各类图书,皆在数十年间广充秘府,史称“书积如丘山”。当时政府藏书处所有“太常”、“太史”、“博士”之藏,皇宫有“延阁”、“广内”、“秘室”之府 ,藏书达33090卷。皇室和政府藏书空前丰富。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明确记载的国家图书馆。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将冶铁、煮盐、酿酒等民间生意编成由中央管理,禁止诸侯国铸钱,使得财政权集于中央。采用法规和刑法来巩固政府的权威和显示皇权的地位。颁布“推恩令”,设刺史,削弱相权,进一步削弱藩王势力;设“太学”,积极推荐人才,官僚制度改革,儒士纷纷入朝,改进汉高祖刘邦的“察举制”创举孝廉;完善“乐府”机制,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最终形成汉乐府。

汉武帝上位后征伐四方,纵横天下,开疆拓土;对于匈奴的边境威胁,积极主战,于是出现了卫青、霍去病、李广等英雄人物。汉朝对匈奴战争,在卫青、霍去病等杰出将领的指挥下,汉军马踏匈奴,收取河西,追奔逐北,封狼居胥,以临翰海;威服西域三十六国,置城郭都护,西越葱岭,攻灭康居车师大宛诸国。

汉武帝时期攘夷拓土,国威远扬,东并朝鲜,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奠定了汉地的基本范围,开创了汉武盛世的局面,奠定了汉王朝强盛的局面,成为中国封建王朝第一个发展高峰,还开辟了辽阔的疆域。另有开辟丝绸之路,在轮台、渠犁屯田等创举,并置使者校尉,建立年号、颁布太初历、兴太学,影响极为深远。汉武帝在各个领域均有建树,但在位后期穷兵黩武,又造成了巫蛊之祸,因此留下负面影响。

汉武帝是第一位在统一的国家制定、颁布太初历的皇帝,以正月为岁首这一点,一直沿用至今。

中国汉初以前,主要采用“古六历”(黄帝、颛顼、夏、殷、周、鲁)中的《颛顼历》。太初改历,是于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改太初历,以正月为岁首,色尚黄。《太初历》的制订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性的一次历法大改革,是中国文明在世界天文学上的不朽贡献。《太初历》的科学成就,首先在于历法计算上的精密准确。

二、

《汉书》评价刘彻:“雄才大略”。

(《汉书》评价全文:“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遂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定历数,协音律,作诗乐,建封禅,礼百神,绍周后,号令文章,焕然可述,后嗣得遵洪业,而有三代之风。如武帝之雄才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

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史记·孝武本纪》评价刘彻:“孝武(注:“汉孝武帝”即汉武帝)纂极,四海承平。”

(司马迁《史记·孝武本纪》评价全文:“孝武纂极,四海承平。志尚奢丽,尤敬神明。坛开八道,接通五城。朝亲五利,夕拜文成。祭非祀典,巡乖卜征。登嵩勒岱,望景传声。迎年祀日,改历定正。疲秏中土,事彼边兵。日不暇给,人无聊生。俯观嬴政,几欲齐衡。”

唐太宗李世民评价刘彻:“近代平一天下,拓定边方者,惟秦皇、汉武。”

明代文学家、史学家王世贞评价刘彻辞赋:成就在“长卿下、子云上”

明代文学家、被称为“吴中诗冠”的徐祯卿《谈艺录》评价刘彻辞赋:“壮丽鸿奇”。

曾国藩评价刘彻:“自古英哲非常之君,往往得人鼎盛。若汉之武帝,唐之文皇,宋之仁宗,元之世祖,明之孝宗。其时皆异材勃起,俊彦云屯,焜耀简编。”

孙中山评价刘彻:“秦皇汉武、元世祖、拿破仑,或数百年,数十年而斩,亦可谓有志之士矣。拿破仑兴法典,汉武帝纪赞,不言武功,又有千年之志者。 ”

毛泽东评价刘彻:“汉武帝雄才大略,开拓刘邦的业绩,晚年自知奢侈、黩武、方士之弊,下了罪己诏,不失为鼎盛之世。”

三、

值得一提的是,汉武帝刘彻的曾祖父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推翻秦朝和消灭项羽建立汉朝、汉朝开国皇帝、汉太祖高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对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被毛泽东评价为“封建皇帝里边最厉害的一个”、《大风歌》和《鸿鹄歌》的作者刘邦(公元前256年12月28日—前195年6月1日,终年61岁)。

刘邦作《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秦末著名军事家、“项王”、“西楚霸王”、巨鹿之战消灭秦军主力和推翻秦朝、西楚政权创建者、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兵家四势:兵形势、兵权谋、兵阴阳、兵技巧) 的代表人物、“勇战派”代表人物、力能扛鼎、气压万夫的一代英雄豪杰、楚国名将项燕之孙、《垓下歌》作者项羽(项氏,名籍,字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终年30岁),楚国下相(今江苏宿迁)人,也是以个人武力出众而闻名的武将。

秦朝末年的著名女性人物之一、西楚霸王项羽的爱姬美人、人称“虞美人”的虞姬(公元前224年—公元前202年,终年22岁),今沭阳县(沭阳,隶属江苏省宿迁市,因位于沭河之阳而得名)颜集乡人,一说绍兴县漓渚镇塔石村人。相传虞姬容颜倾城,才艺并重,舞姿美艳。在四面楚歌的困境下一直陪伴在项羽身边,史书中虽然没有介绍虞姬的结局,但后人根据项羽所作的《垓下歌》推断出她在楚营内自刎,演绎了“霸王别姬”的美丽神话。

历史典故“霸王别姬”说的是楚汉相争时,西楚霸王项羽在和刘邦为了争夺帝位,进行长达十几年的战争。汉王刘邦从汉中出兵进攻项羽,项羽与其展开了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

公元前202年,项羽兵败垓下(今安徽灵璧县南),在西面楚歌中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边和虞姬决别自刎而死,终年30岁。《楚汉春秋》和《史记·项羽本纪》是“霸王别姬”故事的最早记载,二书都没有涉及虞姬的结局。“霸王别姬”故事,反映的是虞姬和项羽感天动地的爱情,楚霸王英雄末路,虞姬自刎殉情。

西楚霸王项羽败亡之前吟唱的诗作《垓下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四、

据史记载: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为稳固天下分封了七个异姓王。后来这些诸侯随着势力的发展而固隅一方,严重危及了中央集权统治,于是刘邦除掉了这些异姓王,以自己的亲戚代之。然而,对长沙国的异姓王吴芮却迟迟未下手,原因是长沙国南边有一个军事实力较强的南越国(今广州)。为保住这个战略要地,刘邦既要笼络长沙国,又要防止长沙国叛乱,便施谋略派利苍到长沙国监督吴芮,利苍被封相且封侯,因利苍的封地在?县(今河南信阳地区),故称轪侯。利苍死后他的儿子利豨继任爵位(长沙马王堆汉墓三号墓墓主是谁仍无定论,一般认为应为利苍之子、第二代軑候利豨的兄弟)。据此推断,辛追之墓应是孝子利扶所修。史载:最后一代轪侯名为利扶,因其触犯汉朝法律,被剥夺了世袭的爵位,轪侯从此在历史上消失了。

高后三年(公元前185年),西汉长沙国(长沙王)丞相、早年随汉高祖刘邦打天下、后分封为第一代轪候、长沙马王堆汉墓二号墓主人、长沙马王堆汉墓一号墓主人辛追夫人的丈夫利苍[?—高后三年(公元前185年)] 逝世(据史料推算)。

汉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西汉长沙国(长沙王)丞相利苍的妻子、长沙马王堆汉墓一号墓主人、世界上保存最好的湿尸、被认为“创造了世界尸体保存记录中的奇迹”的马王堆汉墓古尸、素有“东方睡美人”之称辛追[辛追夫人,秦始皇五年(公元前217年)—汉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逝世,终年49岁。

马王堆汉墓三号墓(长沙马王堆汉墓三号墓墓主是谁仍无定论,一般认为应为利苍之子、第二代軑候利豨的兄弟)发现了大批帛书和两卷医简,均出自3号墓东边箱的长方形漆盒中。帛书大部分写在宽48厘米的整幅帛上,折叠成长方形;少部分书写在宽24厘米的半幅帛上,用木条将其卷起。出土时都已严重破损,经整理,知共有28件,12余万字。帛书的字体接近于汉隶,被书界称为“马王堆体”。

其中除《周易》、《老子》、《战国纵横家书》有今本传世外,绝大多数是古佚书,内容涉及思想、军事、天文、医学、地理等各领域,此外还有两幅古地图。

帛书包括《易》、《老子》、《战国纵横家书》、《养生方》等汉初学术与方术文献,其中《易》与《老子》都与今本有较大的区别,被认为是这些书正式定本之前流行的传抄版本之一,大量的方术文献有助于了解汉初的占卜、星相、医术、房中术等内容。

其中发现的甲、乙本《老子》,为目前所见最古的版本。《老子》甲本和卷后4篇佚书合抄为一个长卷,字体近篆体,共465行,每行约30字;《老子》乙本和卷前篇佚书合抄在一幅整帛上,以隶书书写,共252行,每行0字~70余字不等,抄写时代晚于甲本。

种写本都是《德经》在前,《道经》在后,次序与通行本相反。通行本分作81章,帛书《老子》乙本不分章,甲本某些段落前有圆点标志,章次均与通行本有不同之处,如通行本第4章在第22章之前,第41章在第40章之前,第80章、第81章在第67章之前等。

经学者反复研究,认为此甲本、乙本《老子》帛书顺序较通行本更为合理。《老子》甲本卷后佚书没有篇题,学者们按内容将其分为4个部分,并定名为《五行》、《九主》、《明君》、《德圣》。

《老子》乙本卷前4篇佚书原来就有篇,题为《经法》、《十六经》、《称》、《道原》,前2篇又包括若干小的篇章,主要是讲刑名和阴阳刑德之说。有人认为乙本中的这4篇佚书就是《汉书·艺文志》中久已失传的《黄帝四经》,因汉文帝时崇尚黄老之学,所以把《黄帝四经》和《老子》合抄为一卷。又因《十六经》中记载了关于黄帝的神话以及他的大臣力黑(即力牧)、阉冉、果童、太山稽等人的事迹和相互对答之词,于是部分学者认为它可能与《汉书·艺文志》著录的《黄帝君臣》10篇或列入兵阴阳类的《力牧》15篇有关。

帛书《周易》由《经》(即64卦)和6篇传(《二三子问》、《系辞》、《易之义》、《要》、《缪和》、《昭力》)组成,其卦辞、爻辞与今本大体相同,但是64卦的次序则大相径庭,帛书64卦的排列次序更为简单原始。

据资料:

公元前156年(汉景帝前元年)7月14日,刘彻出生于长安未央宫猗兰殿。

而据《史记》、《汉书》的后妃传记载,汉武帝生于汉文帝后七年(前157年)。

刘彻曾祖父:太祖高皇帝刘邦、曾祖母:(追谥)高皇后薄氏

刘彻祖父:太宗孝文皇帝刘恒、祖母:孝文皇后窦氏

刘彻外祖父:王仲、外祖母:臧儿,故燕王臧荼孙。

刘彻父亲:孝景皇帝刘启,母亲:孝景皇后王氏。

刘彻之母王氏在怀孕时,汉景帝刘启尚为太子。王氏梦见太阳进入她的怀中,告诉汉景帝后,汉景帝说:“此贵征也。”

刘彻还未出生,他的祖父汉文帝刘恒就逝世了。汉景帝刘启即位后,刘彻出生,他亦是王氏唯一的儿子。

刘彻名字由来:刘彻初名“彘”,刘彻幼年曾以“彘”(彘即猪)为名的说法出于志怪小说《汉武故事》:“景帝亦梦高祖谓已曰:‘王美人得子’,‘可名为彘’。及生男,因名焉。”

据《史记·孝景本纪》和《汉书·孝景纪第五》已经明确写明刘彻被立为胶东王前,名字已经是彻了,根本没有使过彘字。后世的司马光编纂的《资治通鉴·卷第十六·汉纪八》,也没有采信《汉武故事》的说法。由此,幼名彘是以讹传讹。汉代“彘”和“彻”同音,说汉武帝本名刘彘是同音致讹。

建元二年(前139年),中国汉代杰出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险家、“丝绸之路的开拓者”、被誉为“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和“东方的哥伦布”的张骞(字子文,前164年―前114年,终年50岁)奉汉武帝之命由甘父做向导,率领100多名随员首使西域。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即著名的丝绸之路。至元朔三年(前126年)归汉,共历十三年。出发时是一百多人,回来时仅剩下张骞和堂邑父二人。

[资料:

元狩四年(前119年),汉武帝再任张骞为中郎将率300多名随员,携带金币丝帛等财物数千巨万,牛羊万头第二次出使西域。此行的目的,一是招与匈奴有矛盾的乌孙东归故地,以断匈奴右臂;二是宣扬国威,劝说西域诸国与汉联合,使之成为汉王朝之外臣。张骞到达乌孙时,恰逢乌孙内乱,没有达到劝说乌孙东归的目的。不过,张骞的副使则分别访问了中亚的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等国,扩大了西汉王朝的政治影响,增强了相互间的了解。张骞一行偕乌孙使者数十人于元鼎二年(前115年)返抵长安。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沟通了中国同西亚和欧洲的通商关系,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往西,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安息(今伊朗高原和两河流域),再从安息转运到西亚和欧洲的大秦(罗马),开拓了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将中原文明传播至西域,又从西域诸国引进了汗血马、葡萄、苜蓿、石榴、胡麻等物种到中原,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自此,丝绸之路正式开通。开辟了链接东到长安,西到罗马帝国,最远至埃及亚历山大的贸易通道。汉武帝以军功封其为博望侯。史学家司马迁称赞张骞出使西域为“凿空”,意思是“开通大道”。汉武帝派张骞通西域,打通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西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这在中国史上属首次。从西域胡(黄)瓜、胡豆、胡麻、石榴、胡萝卜、葡萄、汗血马、核桃、苜蓿种植,从大宛引进了良种马———天马,西域的乐曲、魔术传至中国。中国传出了冶铁术、凿井术、丝绸制造、漆器制造等技术,井渠法作龙首渠,后传入今中国新疆地区,并进而入波斯等地。中原大量的丝织品和金属工具向西输送,铸铁技术,井渠法也传到西域,历史意义重大。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张骞病逝于大汉帝都长安,终年50岁,归葬汉中故里。]

[另有一观点:最早开辟丝绸之路的时间:约公元前1000—前900年

据资料,另有一观点,认为最早开辟丝绸之路的是还早于西汉张骞1000多年的西周第五位君主、周昭王之子、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富于传奇色彩的帝王之一、统一四夷、西征昆仑、西周法典《吕刑》(吕侯受命主持修订)制定者周穆王(姬满,姬姓名满;世称“穆天子”,约前1054年—前949年,终年105岁)和西王母之间发生的。

《史记·周本纪》中就有了周穆王西行的记载:“穆王十七年,西巡狩,见西王母。”《史记·赵世家》对穆王西行的记载:“造父取骥之乘匹,与桃林盗骊、骅骝、绿耳,献之缪王。缪王使造父御,西巡狩,见西王母,乐之忘归。”这就是周穆王乘八骏御辇,西行至西王母国,见了西王母“乐之忘归”。

据历史学家研究,在3000年前的中国西部,确实存在着一个西王母国,从黄帝时代一直到西周,西王母国连续存在了1000多年,西王母国由女性执政,女王也被称之为西王母。

古籍中有大量关于西王母国的记载。《尔雅》云:“西荒有西王母国”。《山海经》云:“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有神一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处之。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此山万物尽有。”《山海经》又云:“王母之国在西荒。凡得道授书皆朝王母于昆仑之阙。”

周穆王用所携带的丝绸换取了西王母给予的狩猎权。周穆王在西域进行了三个月的狩猎活动,拉回周室的皮毛大约有一百车。而他付出的丝绸,最多不超过八车。

丝路贸易的开肇者应该就是周穆王和西王母。

中国“夏商周断代工程”将周穆王的时代定为公元前976年—前922年,(一说公元前1001年—前947年)。穆王西巡开通丝路的年代应该在公元前963-公元前959年。即在约公元前1000—前900年的百年间,古埃及正处于二十一王朝和二十二王朝之间。也就是西王母收到丝绸不久,又开始与别人做贸易,闻名世界的丝绸贸易就此开始了。

西王母部落的位置有多种观点,一说在祁连山(古称昆仑山)的青海西宁和青海湖附近;但比较多的人认为是新疆天池(天池又称瑶池),或者到了准格尔、克拉玛依、于阗一带。这几个地方都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城镇。

“穆王八骏”是传说中周穆王驾车用的八匹骏马,传说能日行万里(一说三万里)。八马名具体说法不一。

说法一:以马的毛色命名:赤骥,盗骊,白义,逾轮,山子,渠黄,骅骝,绿耳。(见《穆天子传》卷一)

说法二:以速度命名:“王驭八龙之骏:一名绝地,足不践土;二名翻羽,行越飞禽;三名奔宵,夜行万里;四名超影,逐日而行;五名逾辉,毛色炳耀;六名超光,一形十影;七名腾雾,乘云而奔;八名扶翼,身有肉翅。”(见《拾遗记.周穆王》所载)。明胡应麟则认为王嘉所载,皆一时私意诡撰,不足为征,见《少室山房笔丛》卷三四。后亦用以泛指骏马。

说法三:皇帝的车驾:八骏图代表马的八种品种——蒙古马、哈萨克马、河曲马、云南马、三河马、伊俐马、千里马、汗血宝马。王驭八龙之骏:一名绝地,足不践土;二名翻羽,行越飞禽;三名奔霄,夜行万里;四名越影,逐日而行;五名逾辉,毛色炳耀;六名超光,一行十影;七名胜雾,乘云而奔;八名挟翼,身有肉翅。”

说法四:传统寓意纹样。

关于周穆王与西王母的“瑶池相会”的典故,唐朝著名诗人李商隐诗曰:

“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

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建元六年(前135年)五月,窦太后去世,汉武帝才得以掌握大权。

汉武帝先平定南方闽越国的动乱。后开始着手以军事手段代替带有屈辱性质的和亲政策来彻底解决北方的匈奴的威胁。派名将卫青、霍去病三次大规模出击匈奴,收河套地区,夺取河西走廊,封狼居胥,将当时汉朝的北部疆域从长城沿线推至漠北。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微信 美文-微信文章库-我的知识库 » 汉武帝刘彻——中国封建王朝中最杰出的君主之一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我的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