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张衡》的马云泰,什么才是对他最好的纪念?

大寒刚过,瑞雪落宛。

雪天,适合回忆和纪念。

案头一本厚厚的新书《张衡》,是南阳仲景堂医院院长王若愚前几天送给我的。

“马老正直,谦和,勤奋;你有空了,写点东西,纪念纪念他。”

接过书,便接下了这沉甸甸的嘱托。

(一)

马云泰(1935-2019),男,党员,大学文化,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人,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张仲景国医大学原党委委员。

当年,王若愚和马老,曾在张仲景国医大学共事。若干年后,马老成为国内研究、宣传科圣的名家,王若愚则成为一个传承医圣遗风、光大中医药事业的名院长。

1956年毕业分配工作后,马老长期从事教育、文化、宣传、编辑工作,曾任过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党校校长等职务。其潜心研究秦汉史和中原文化,在省、市报刊上发表过《两汉文化初探》等文章百余篇并多次获奖。

1986年,马老的《王莽与刘秀》出版;1993年,他的《刘秀与二十八宿》面世,并在报刊上发表了《二十八宿小传》,根据两部长篇小说改编成二十六集电视连续剧《光武帝刘秀》,深受好评。

2007年,马老出版了长篇传记文学《科圣张衡》,全书分上、下两册,共七十万字,获得“中国通俗文艺英才大赛”纪实类文学银奖,一时洛阳纸贵。

2011年,他二十二万字的《汉赋大师张衡》出版,对张衡的诗赋、文章、奏疏进行“信、达、雅”式的翻译和点评,完美展现了科圣人文造诣的博大精深。

(二)

南阳西鄂(今卧龙区石桥镇)人张衡,中国历史上卓越的科学家、文学家、政治家,其影响和贡献超越了国界、时空,堪称人类文明史上的巨人。

张衡发明的漏壶、浑天仪、瑞轮萁荚,被誉为中国的天文钟;指南车和记里鼓,被欧洲学者誉为“一切控制学之蓝图”;土圭,是测量土地的坐标;创制地动仪,被誉为地震学的鼻祖……

张衡集汉赋之大成,长篇极轨,小赋清绮,苍凉悲悯,对中国后世诗歌的发展影响深远。

1956年10月,史学大家、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为张衡墓园题词:“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也很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景仰。”

1970年,国际天文组织把月球背面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张衡山”;1977年,又把太阳系一个编号为“1802”的小行星命名为“张衡星”;2003年,南阳因张衡而名扬星际——一个编号为“9092”的小行星被命名为“南阳星”。

马云泰的老家蒲山,离张衡的老家石桥很近。 听着张衡的故事长大,“把张衡的成就和生活写出来,让人们都知道”便成了他的夙愿。

查古迹,访古物,聊古经,经年累月的田野调查和图书馆深研,马老全面系统地掌握了有关张衡的文字资料和地方传说。

“君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夥,而耻智之不博”,“一物不知,实以为耻”,“与世殊技,固孤是求”,“遵节俭,尚朴素”,“思仲尼之克己,履老氏之常足”……

他慢慢走进张衡的内心世界,一次次感动于其作为政治家的愤懑和无奈,作为科学家的修为和抱负,作为文学家的惆怅和冥思……

受马老影响,其子马长德、女儿马长敏也加入了研究张衡的行列。

(三)

张衡是享誉中外、毫无争议的南阳骄傲,在今天这个“科教兴国、科教兴宛”的时代,马老一家数十年研究、宣传科圣,源于一种朴素的家国情怀,更是对近年来围绕张衡引发的一些“事件”的抗争与回应——

2017年秋天,投入使用的统编本初中历史教科书七年级上册中,关于张衡和候风地动仪的内容,被删除,让人震惊和愤怒!

将张衡的科技贡献写进历史教科书,不只是让世人了解南阳厚重的两汉文化,也是对“敢为天下先”创新精神的倡树,更是对当代及未来龙的传人科技报国理想的有力激发!

“我真想把演出节目单和照片,用黄表纸包起来,在张衡墓前烧一烧,告诉先贤外地人在演他的剧目……”

去年国庆节,曾呼吁建张衡大学的高书敬先生,得知河南师范大学音乐舞蹈学院青年教师李淼执导、编舞的大型原创舞剧《张衡》,曾于2017年入选“河南省扶持艺术发展专项资金项目”,于2018年入选河南省委宣传部“中原文化大舞台”演出剧目,在三门峡、新乡等地上演,而不免大发感慨。

应该说,外地人宣传张衡,也是好事儿;但“墙内开花墙外香”,终究让南阳人汗颜。

南阳有着国内独一无二的南阳汉画馆,还是戏曲之乡,为何《张衡》最终被新乡一位研究汉画、舞蹈的高校女教师,别出心裁地精心演绎,获了国家大奖?

“演出时,当地的老百姓,鸦雀无声,全神贯注地观看,真是让我没想到!”

高书敬后来跑到新乡,见了《张衡》的导演、编舞李淼,看了该剧在当地的一场演出,颇受震撼。

“如果南阳拿不出关于张衡的精彩节目,我准备花钱请新乡的《张衡》团队来张衡故里演出!”

高书敬对此耿耿于怀,心有不甘。

(四)

事实上,马云泰先生著有39集电视连续剧《张衡》剧本和《张衡》电影脚本,还设计了“张衡科技苑”的初步规划。

但,恕我孤陋寡闻,连续剧和电影好像都没拍出来。毕竟,剧本和脚本变成“声光电”,仅凭一腔热血是不够的。

“作为南阳人,有责任有义务把张衡宣传出去,把南阳宣传出去。”这是马老全家的赤子情怀和高洁追求,今天的每一个南阳人,又何尝不该如此?

关于张衡的纪念和文创,是南阳重大的系统性文化工程——马老的《张衡》著作、河师大的《张衡》舞剧……已经开了一个好头,接下来需要拓展和提升的领域,还有不少。

比如,高书敬等仁人志士一直吁请:在南阳城北争取一个以张衡命名的科技学院;将张衡的《南都赋》转化成一幅画,建一个比“清明上河园”更加五彩斑斓、美轮美奂的景区——在开封,张择端的一幅《清明上河图》成就了红红火火的清明上河园,南阳为何不可呢?

一个外地人永远抢不走的南阳籍世界伟人,纪念他、以他为南阳文旅形象代言人,如果只是划一片地、建几个展馆,说轻了是敷衍了事,说重了是浪费资源,再重了就是对科圣的不敬、甚至亵渎!

以张衡的名字、文章和发明为内核,高起点、高规格、大手笔,推动大型教育、文旅项目落地南阳,才能无愧于张衡,无愧于南阳,无愧于时代!

如此,也是对马云泰老人最好的纪念。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微信 美文-微信文章库-我的知识库 » 写《张衡》的马云泰,什么才是对他最好的纪念?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我的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