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衡地动仪被移出教材,专家回应:在房梁上吊一块肉都比它强

这世上比起”人祸”,最难预料的还是”天灾”,像”沙尘暴”、”台风”、”干旱”等自然灾害,发生的总是让人猝不及防。而其中”地震”又是最常见的一种灾害,地球上每年都要大约发生500多万次地震,其中绝大多数因为太小或者太远,而让人们察觉不到。

然而但凡发生一次大地震,它所带来的伤亡将非常严重,还有可能引起水灾,火灾等其他灾难。因此从几百年前起,就有人尝试着是否能够预测出地震的发生,让众人可以预防,于是”地动仪”就面世了。它的发明人便是著名天文学家张衡,然而到了现在,地动仪却从教科书中删除了,这是为什么?

张衡出身名门望族,曾多次拒绝入仕

地震,又被称为地动,是指地壳在快速释放能量的过程中造成的一系列振动,这段时间内会产生强烈的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而地震还被分为了几类,比如由于地质构造引起的就叫做”构造地震”,因为火山活动产生的就叫”火山地震”等等。

虽然说”地震”是目前无法预测的一种自然灾害,但是在几百年前就有人不断尝试着预测地震,以降低它所带来的伤害,他发明出来的物件更是为现如今的地震探测工作,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而这个为预测地震事业,付出了许多心血的人,便是张衡。

张衡是东汉时期著名的天文学家,是”南阳五圣”之一,它指的是谋圣姜子牙、商圣范蠡、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智圣诸葛亮。还与司马相如、扬雄、班固一同被称为”汉赋四大家”,可见张衡在中国历史上占据着何等重要的位置。

张衡于公元78年,出生在南阳西鄂的一个名门望族里,他的家族在当地世代都是大家,家庭底蕴十分深厚。他的祖父张堪被称为”圣童”,为光武帝的大臣,先后担任过蜀郡太守,渔阳太守,立下了赫赫战功,并教当时的百姓们如何耕种,开稻田,使得他们因此致富。

但是张堪却为人正直清廉,面对着数不胜数的奇珍异宝,无动于衷,之后被调任时更是只乘着一辆陈旧的马车,带了一些包裹就扬长而去。他对自己后代的教导张弛有度,会在一些方面宽松一点,但是对教养、品德方面的教育十分严厉。

张衡就是在这样的家庭环境成长起来的,受到祖父的影响,他从小就刻苦学习,且天资聪慧,到了少年之时便可以出口成章。为了开阔自己的眼界,更是在16岁后到外地游学,他先是到了当时的”学术中心”三辅地区,这里的山河雄伟壮丽,为他提供了可贵的创作素材。

张衡一路游历到了东汉的都城洛阳,他因为好奇,曾经进过当时的最高学府——太学,在那里遇到了在后来颇有名气的学者崔瑗,两人相谈甚欢,结为了挚友。而张衡的兴趣可谓是非常广泛,不仅自学了《五经》,还精通六艺。

张衡在和崔瑗交谈时,更是涉及到了数学、天文学、地理等诸多方面的知识,几天相处下来,两人都获益匪浅。不过此时张衡的兴趣,还是更多地体现在诗词歌赋上,而他尽管才华横溢却不骄不躁,以一颗平常心处世。

汉和帝元年期间,张衡被举荐为孝廉,朝廷征召他多次都没有入仕,而此时的东汉太平已久,开始呈现奢侈之风,这让张衡很是不喜,花费了十年心血,写下了《二京赋》来讽刺朝臣中铺张浪费的风气,并且依旧没有入仕。

因为东汉地震频发,张衡发明了地动仪

直到公元100年,张衡接受了南阳太守鲍德的邀请,成为了他的主簿,可等8年后,鲍德被调任回京,张衡又辞了官回家,可见他本人是丝毫不把名利放在心上。而此时的张衡已经把自己的心思,放在了制造机械上,对天文、阴阳、玄学等更是进行了深入研究。

张衡特别喜欢扬雄所著的《太玄经》,就连与崔瑗交谈时,十句有五六句都离不开这本书。而汉安帝早就听说张衡的名声,便亲自下旨召他入仕,于是公元111年,张衡进京,被拜为郎中,后又被赏识升任为太史令。

恰逢此时,又发生了一次地震,张衡回想起之前发生过地震后,民间死伤无数,民不聊生,十分惨淡的场景,而从汉和帝永元4年到现在在短短30年,就已经发生了26次大地震,这让他感到悲痛。他下定决心要制作出,能够预测出地震会何时到来的仪器,从而减少人员、财物等损失。

于是,张衡为了掌握整个中国的地震状态,又一次踏上了旅途,先后勘察了几十个地方的地形、地质等等,又回京自反复推算、实验了上百次,几年后名为”候风地动仪”的仪器面世了,这也是世界上第一架可以勘察地震的仪器,其历史意义不言而喻。

因此,”地动仪”被编入了初中的历史课本中,原本是想让年轻一代人见证,中国无论是在地理、天文等方面都在飞速发展,甚至在某些方面远超于其他国家。但没想到的是,在2017年的时候,有关于”地动仪”的内容,竟然从初中历史课本中被删除了,这是怎么一回事?

“地动仪”引起了多方质疑,最终从课本中删除

实际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地动仪”的存在有一定的虚假性,面对众人的质疑,甚至有专家回应:“在房梁上挂块肉都比地动仪有用。”而且翻阅古籍,历史上关于地动仪成功预测的案例,也只有区区几例。

比如汉顺帝在位期间,曾经在某一天,地动仪的一个”龙机”突然有所动作,吐出了一颗铜球,掉进了”蟾蜍”的嘴里。然而当时在京都的人们并没有感受到有地震的意向,直到过了几天后,陇西发生了地震,这说明”真正的地动仪”在测震方面,算得上灵敏,但还是运气成分居多。

之所以说是”真正的地动仪”,是因为现如今大家参观并写进历史课本里的”地动仪”,是上世纪50年代由王振铎这位考古专家,根据古籍描写的简短几句话,再结合英国科学家的地震理论,设计出来的模型,并非”真正的地动仪”,这让许多人都觉得被欺骗了。

然而,其实这一事实早已在历史课本中标注出来了,在图片下放有一行小字:地动仪的复原模型。但是基本上都被大家给忽略了,而真正的”候风地动仪”早就失传了,并没有留下实物或者图样,这让无数科学家都为之可惜。

不过也有不少专家对”真正的地动仪”也产生了质疑,因为哪怕到了科技十分发达的现代,世界上还是没有发明出,能够准确预测出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的仪器,更是有专家直言到哪怕在未来,人类都不一定能够预测。

那么早在几百年前的东汉时期,又怎么可能做到预测呢?不少国内外的专家都纷纷提出了质疑,并有美国地震学专家断言道:”这是完全不能确定的事情”。而随着质疑声越来越多,教育部经过慎重考虑,从历史课本中删除了有关于”张衡地动仪”的内容。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微信 美文-微信文章库-我的知识库 » 张衡地动仪被移出教材,专家回应:在房梁上吊一块肉都比它强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我的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