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就是劳碌命。
50岁入蜀之前,刘备大半生都在奔波逃亡的路上。
汉灵帝末年,20来岁的刘备跟随校尉邹靖讨黄巾,踏上充军之路。因为痛打督邮,弃官亡命。跟随过大将军何进下属都尉毌丘毅,后又因吃了败仗逃奔公孙瓒,继而投奔陶谦,败于吕布,败于袁术,投靠吕布,再败于吕布,投向曹操,再投在袁绍帐下。袁绍败,刘备逃奔荆州依附刘表。曹操南征荆州,刘备从樊城逃奔夏口,败于当阳长坂。
后借孙权之力大败曹操于赤壁,借得荆州,才算稳定基业。这时刘备已经47岁。
50岁入蜀投靠刘璋,后平定益州,称霸一方。好日子没两年,夷陵之战大败于东吴,次年病逝白帝城。
刘备像
识人用人的高手
刘备终有一方天下,也不能不承认他是一时英雄,自有过人之处。这过人之处就在于会识人、用人、得人心。刘备有仁义之名,礼贤下人,豪强贵族都以结识刘备为荣,逃亡路上黎民百姓都愿意跟随。
当时曹操部下傅干评论刘备:“宽仁有度,能得人死力。”易中天说,三国时期就数刘备人缘最好。即使奉命来要他命的刺客都不忍刺他,《三国志》感叹“其得人心如此”。
刘备“三顾茅庐”得卧龙的事耳熟能详,暂且不表,能得益州,重用张松、法正、庞统至为关键。张松貌丑,曹操视而不见,致座失益州、天下三分,刘备就能用张松之谋,识人眼光不得不说强于曹操。
庞统,凤雏也,刘备先不识,只让其做了个代理县长。但刘备还有个优点是善用人,善于听人意见,听荆州主薄殷观的意见所以能“坐收吴蜀之利”;能得到凤雏,乃是听了吴将鲁肃的意见,这刘备厉害,鲁肃到底是孙权的人还是刘备的人啊?!刘备找庞统一面谈,“大器之”,这就是识人本能。后来庞统跟随刘备入蜀,谋划多出自庞统,可惜可叹庞统死于刘备得益州前夜。
而刘备得益州后,不管刘璋的老部下老亲戚,还是刘璋弃而不用的人,他都能提拔重任,尽显其能,尽用其才。
《先主传》载:先主复领益州牧,诸葛亮为股肱,法正为谋主,关羽、张飞、马超为爪牙,许靖、麋竺、简雍为宾友。及董和、黄权、李严等本璋之所授用也,吴壹、费观等又璋之婚亲也,彭羕又璋之所排摈也,刘巴者宿昔之所忌恨也,皆处之显任,尽其器能。有志之士,无不竞劝(竞相劝勉尽力)。
除了这些谋臣虎将,刘备用魏延而不用马谡的事迹也为后人敬服。
据《三国志》记载,刘备称王汉中后,要回成都时打算选用一大将北防曹军,就如同关羽镇荆州东拒孙权,甚至还更为重要,毕竟曹操才是刘备最大的敌人。大家都以为非张飞莫属,张飞自己也觉得舍我其谁,结果刘备选了魏延,“一军尽惊”。事实证明,刘备选对人了,刘备诸葛在世时,北防无忧。而魏延后来被诛,主要还是在他高傲自满又不会搞人际关系,与文臣不合,陈寿称他确实没有叛降。
而对于“才器过人”的马谡,刘备早看穿了他不过是赵括再世。刘备素来就知道诸葛亮与他交往甚密,临死也不忘叮嘱诸葛亮:“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后果不其然,致有街亭之败。
《火烧连营》连环画
用兵征战的“小白”
再说刘备不会用兵,这不是我个人说的,而是曹丕说的,“备不晓兵”。
222年,刘备东征孙权,在猇亭“连营七百里”,曹丕得知后大笑对群臣说,“备不晓兵”,哪里有连营七百里可以拒敌的!“苞原隰险阻而为军者为敌所禽,此兵忌也。”
苞,草木茂盛的地方。
原,广阔平坦的地方。
隰,低洼潮湿的地方。
阻,行动受阻碍的地方。
险,险要不易通过的地方。
意思是说,在大片含有苞、原、隰、险、阻这几种地形地势复杂的地方扎营驻军,就等着被敌人擒获吧,这是兵家大忌。既然为“兵忌”,是带兵者都应该掌握的基本常识吧,刘备还不如曹丕?这种情况,刘备手下那么多部将,没人懂?史书上居然没记载有一人提出异议。
当时可能没人敢劝谏,也可能有人劝谏,只是刘备这次完全听不进意见了。所以听闻刘备战败后,诸葛亮痛心叹息,如果法正还活着,肯定可以劝阻陛下使其放弃东征,就算东征,有法正跟随在身边出谋划策也不至于吃这么大败仗。
说刘备不会用兵,如果这一次大败说明不了问题,可别忘了此前刘备的大半生皆是屡战屡败,四次抛妻弃子。曹丞相属官赵戬还曾因此讥讽他:“刘备其不济乎?拙于用兵,每战则败,奔亡不暇……”
定军山黄忠大破夏侯渊
可能有人会举反例说,刘备定汉中斩夏侯渊于定军山是多么光辉伟大的一页啊。
看看史书就知,刘备北伐而得汉中,在定军山命黄忠大破夏侯渊,正是法正一手谋划。“先主善其策,乃率诸将进兵汉中,(法)正亦从行。”曹操听闻是法正谋划,说了什么?“吾故知玄德不办有此,必为人所教也。”曹操一向认为刘备不会用兵,能大败夏侯渊,肯定是有人教他。裴松之说这是曹操为了减轻耻辱的自我开脱之词,我倒不觉得,毕竟法正之谋是载之史书的事实。
总而言之,刘备善识人用人得人心,而“应变将略,非其所长”。
封面新闻 文康林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微信 美文-微信文章库-我的知识库 » 刘备的“劳碌命”只因他不会用兵|文史笔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