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慧眼识人,宁可回家待6年,也不愿投奔如日中天的袁绍

郭嘉(公元170年-207年),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系东汉末年曹操帐下的著名谋士。他虽然年仅38岁就病逝于北征乌桓的途中,但短暂的一生却留下了无数的闪光点。史书上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曹操称赞他见识过人,是自己的“奇佐”。

舍弃如日中天的袁绍,投奔势力更弱的曹操

公元191年,年仅21岁的郭嘉离开家乡,前去投奔北方势力最大的袁绍集团。此时的袁绍刚刚占据了地域广阔、富庶丰饶的冀州,加上其五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的人脉优势,很多人都认为袁绍必定能够事业有成,在不久的将来统一天下。袁绍本人对此也充满自信。

但郭嘉和袁绍接触后不久,立即认定袁绍是无能之辈,选择转身离开,宁愿在家乡赋闲6年。后来,由于荀彧的推荐,郭嘉有机会与曹操接触。不料,两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郭嘉称曹操:“真吾主也。”而曹操也十分欣赏郭嘉的才能,称“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

鼓励2万人马的曹操与袁绍10万大军开战

官渡之战前,袁绍已经占据了黄河以北的青、冀、并、幽四州,地盘、兵力都称雄全国。此时曹操已经掌握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拥有了兖州、豫州两州之地,但力量还远远不及袁绍。公元199年,袁绍率精兵10万,劲骑万匹,南渡黄河。

曹操能用于迎击袁绍的士兵不过2万人,深感寡不敌众,力不从心。郭嘉却挺身而出,举出刘邦战胜项羽的例子,对曹操说:“刘、项之不敌,公所知也。汉祖唯智胜,项羽虽强,终为所食。”随后,又以一番抽丝剥茧、精辟入里的言论坚定了曹操出兵迎战的决心和信心。

一次找到袁绍10个弱点

为了坚定曹操的信心,也为了稳定众位将领的军心。郭嘉从10个方面进行分析,说“绍有十败,公有十胜”。绍繁礼多仪,公体任自然,此道胜一也。绍以逆动,公奉顺以率天下,此义胜二也。汉末政失于宽,绍以宽济宽,故不慑,公纠之以猛,而上下知制,此治胜三也。绍外宽内忌,用人而疑之,所任唯亲戚子弟,公外易简而内机明,用人无疑,唯才所宜,不间远近,此度胜四也。绍多谋少决,失在后事,公策得辄行,应变无穷,此谋胜五也。绍因累世之资,高议揖让以收名誉,士之好言饰外者多归之,公以至心待人,推诚而行,不为虚美,以俭率下,与有功者无所吝,士之忠正远见而有实者皆愿为用,此德胜六也。绍见人饥寒,恤念之形于颜色,其所不见,虑或不及也,所谓妇人之仁耳,公于目前小事,时有所忽,至于大事,与四海接,恩之所加,皆过其望,虽所不见,虑之所周,无不济也,此仁胜七也。绍大臣争权,谗言惑乱,公御下以道,浸润不行,此明胜八也。绍是非不可知,公所是进之以礼,所不是正之以法,此文胜九也。绍好为虚势,不知兵要,公以少克众,用兵如神,军人恃之,敌人畏之,此武胜十也。

公元200年,在郭嘉等人的鼓励支持下,曹操决定兵行险招,亲率5千精锐,夜袭袁军乌巢大营,将囤积于此的万余车粮食和大批物资全部焚毁。袁军上下军心大乱,在曹军骑兵的反复冲杀下,立即崩溃,光是放下武器投降的就超过7万人。袁绍仅率百余骑兵北渡黄河、逃回河北。这就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官渡之战。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微信 美文-微信文章库-我的知识库 » 郭嘉慧眼识人,宁可回家待6年,也不愿投奔如日中天的袁绍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我的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