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前半生

提起杜甫,大家似乎首先想到的是他唐代诗歌史上的”李杜”的称谓——总逃不开李白。

杜甫的一生正处于大唐帝国由盛而衰的关键时期。这样的历史时代,使他的一生颠沛流离,尝尽种种的痛若。从个人生活来说,这实在是大不幸的事情。然而,这种大不幸却成为杜甫艺术生命的大幸。

大唐帝国由盛而衰,杜甫的命运也随之由盛而衰。可谓是:前半生”狂”,后半生”郁”;前半生诗圣杜甫,后半生少陵野老。

杜甫青少年时家庭环境优越,过着较为安定富足的生活。少年杜甫是幸运的,他出身好,起点高,更重要的是有天赋。他自小好学,七岁就能写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

在那些懵懂稚子还在撒尿和泥玩儿的时候,他就已经在建设的自己的三观了。小杜甫虽然没有明说,但是我们都知道他内心把自己比作了凤凰。古代的异人皆如此,比如李白自比大鹏;诸葛亮自比卧龙。

杜甫七岁就自比凤凰,似乎比李白还狂。不过他的骄傲是隐藏起来的,后来变成了傲意,再最后,变成了傲骨。

这一阶段,他和李白非常相似,一样的潇洒,一样的豪放。但他和李白不同的是,李白崇尚道家学说,杜甫则是一个坚定不移的儒家主义者。儒生们信仰什么呢——除非碰到暴虐的君主,一定要积极入仕,辅佐明君,服务百姓。

杜甫跟其他读书人一样,将做官当成了人生唯一追求,他完全没有意识到,那是一条坎坷路,不归路。这也为他晚年郁郁而终而埋下了伏笔。

开元二十四年(735年),23岁的杜甫参加全国统一科举考试,那是他的第一次,结果很残酷:落榜!他并不在乎这个结果,依旧自信满满,回到旅途,整理心情,24岁的他在泰山写下一首名诗: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仔细想想,杜甫的一生除了写了几首诗之外,其实并没有其他的作为。他虽然能写几首诗,但是他诗的内容并没有被当时的统治者所吸收借鉴,也就是并没有产生任何实际的效果。其实杜甫写百姓的疾苦,只不过是对他自己晚年生活的一种感叹!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微信 美文-微信文章库-我的知识库 » 杜甫的前半生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我的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