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薛仁贵,一战从大头兵直升中级军官,李世民为何对他如此欣赏

贞观十八年的辽东战场,唐军郎将刘君邛被高句丽大军包围,形势什么危急。李世民在高岗上远远看见,急得他一把夺过士卒的鼓槌,亲自擂鼓助战。

一道闪电划过天空,一名士卒突然跃马腾空,他“著白衣,握戟腰鞬,张弓大呼先入,所向无前,贼尽披靡却走,大军乘之,贼乃大溃。”

李世民看得热血沸腾,忍不住问身边的右屯卫大将军张士贵:“白衣先锋何许人也?”张士贵答复:此人去年刚刚入伍,名薛礼,字仁贵。

这一战高句丽折损两万余人,数百里无人烟,薛仁贵一战成名。战事刚毕,李世民立刻召见了大头兵薛仁贵,当场赏赐他马二匹、绢四十匹、俘虏十人,并提拔他为游击将军、云泉府果毅。

不过,那一次李世民亲征高句丽最终遭遇重大挫折,不得不半途而废。班师途中,李世民闷闷不乐,他再次召见了薛仁贵:“朕的部将们都老了,后起之秀没有谁比你骁勇。朕为得到你,比得到辽东还要高兴。”

说罢,他当即下旨,升薛仁贵为右领军中郎将,接替张士贵负责镇守玄武门。

一次战争,薛仁贵就从一名普通士卒,升为中级军官,从此大唐帝国的一颗将星冉冉升起,并被塑造成一段民族神话。

关于薛仁贵的传奇经历,可谓家喻户晓。不过,演义毕竟是演义,与正史的差别很大,那么正史中的薛仁贵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薛仁贵虽然家境贫寒,但地位绝不卑微,他出身于河东薛氏,祖上从北魏开始就累世高官,他的六世祖就是河东王薛安都,割据陇西的薛举、薛仁杲就是他的族人。

后来薛家家道中落,薛仁贵出生后无法做官,只能在家从事农业生产。

当年汉文帝曾经如此评价李广:你真是生不逢时,假如你出生在高祖时期,封侯拜相不跟玩似的?薛仁贵也一样,大唐帝国建立时他才四岁,如果早生十几年,他的星光一定不比尉迟恭差。

薛仁贵守着土地生活了30年,郁郁不得志的他认为,可能是祖坟葬得不好,影响了自己的前途,于是他准备给祖宗们搬个家。

妻子柳氏(也是河东豪族)却说:“你的能力没问题,只是缺少机遇,我听说皇帝正在为亲征辽东招募勇士,你何不去试一试?等你发达了再迁坟也来得及。”

家有贤妻多么重要,柳氏的一句话点醒了薛仁贵,于是他应征入伍,在张士贵的帐下当了一名士卒。

跟演义中的情节不同,这位张士贵不光不是奸臣,还是提携薛仁贵的恩公,从薛仁贵入伍开始,两人亦师亦友相伴多年。

高句丽一战,薛仁贵确立他的基本调性——勇。民间演义中薛仁贵被过度神话,客观讲,薛仁贵虽然打了很多胜仗,但他的角色始终没有摆脱“将”的层次,而不是“帅”,这一点他跟尉迟敬德、秦琼非常相似。

但往往是这样的猛将,他们的出场才更容易让人热血喷张,文学作品也更愿意在他们身上不惜笔墨。那么,薛仁贵留下了哪些让人“高血压”的精彩镜头了呢?

横山单骑擒将

显庆三年,薛仁贵以副将身份率军二征高句丽,在贵瑞城,他斩敌3000余人。第二年,薛仁贵又在横山大战高句丽名将温沙门,他依旧是标志性的单骑闯营,随着弓弦的嗡嗡声,薛仁贵手的箭雨所到之处人仰马翻。

在石城,唐军被一名高句丽弓箭手连续射倒十余人。薛仁贵怒发冲冠,他一勒马缰呼啸而出,在众人惊诧的目光中,他如入无人之境般砍瓜切菜。弓箭射吓得拉不开弓,眼睁睁地看着薛仁贵将自己生擒活捉。

年底他又转战契丹,擒契丹王阿卜固,因功拜左武卫将军,封河东县男。

三箭定天山

龙朔元年,薛仁贵奉命出征九姓铁勒,临行前李治设宴饯行,席间李治说:“古人善射者能射穿七层铠甲,薛将军试一试五层铠甲如何?”

薛仁贵笑笑,拉开搭箭,在众人一片欢呼声中,箭头穿五层铠甲而过。

铁勒人与高句丽人性情大异,草原的汉子们崇尚力士,他们居然要在阵前跟唐军举行“奥运会”,项目恰好是薛仁贵最擅长的射箭,标靶是活人。薛仁贵嗖嗖嗖三箭连发,远远地三名铁勒士兵倒载于马下。

铁勒人大惊失色,当即下马向薛仁贵献上膝盖。唐军也不客气,当即乘机发动进攻,大败铁勒九姓联盟。这就是著名的薛仁贵“三箭定天山”:“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

虽然史书记载得很玄幻,但这事肯定没那么简单,这哪是三箭就能搞定的事?其实它是铁勒九姓内部分裂的结果。

不过这次出征留下了一个大遗憾。铁勒联盟连败之下向唐军投降,主帅郑仁泰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坚决不同意,又被虚假情报所迷惑,轻率地派出14000人,企图顺路打个劫。结果这只军队陷进沙漠,只有几百人生还。

薛仁贵也因为接受铁勒贿赂,强抢铁勒女子被弹劾,差点挨处分。

从灭高句丽

乾封元年末,薛仁贵再次来到他的福地高句丽战场,这一次主帅是李勣。金山之战中,唐军被高句丽围困,薛仁贵再次展现突击队队长的神威,他率军增援,将高句丽大军拦腰截为两段,斩敌5万,克城三座。

总章元年,薛仁贵转战扶余城,以两三千人的绝对劣势,斩杀高句丽军1.5万人,并攻克扶余城。扶余城的陷落让高句丽人信心崩塌,周边四十余城纷纷打起白旗。

接着薛仁贵挥师南下,与李勣会师,攻克了平壤,一举灭掉了危害汉地几百年的高句丽王朝。

此后,薛仁贵以右威卫大将军兼检校安东都护的身份,留镇平壤两年。

云州大捷

在云州大捷之前,薛仁贵经历了两次“走麦城”。

咸亨元年,救火队员薛仁贵又从东北开赴西北,他以逻娑道行军大总管,率军护送吐谷浑可汗回青海,企图靠吐谷浑的力量对抗崛起的吐蕃。

这次唐军的副帅叫郭待封,郭待封不服薛仁贵,对军令阴奉阳违。按事先军事部署,薛仁贵亲率前军大破吐谷浑,斩获无数粮草辎重。于是大军将这些物资运回乌海城,静等郭待封前来汇合。

不料郭待封不听命令,故意迟缓行进,结果被吐蕃打了个伏击,唐军惨败。然后吐蕃人集中二十万大军围攻乌海城,薛仁贵孤立无援,只好向大非川撤退。在大非川,唐军又遭遇吐蕃袭击,损失惨重。

这次失败,很可能跟薛仁贵的挟私报复有关。战后有人告薛仁贵说,是他故意放走了乌海城的吐蕃军,才导致郭待封的惨败。

大非川的惨败,让薛仁贵变回了“黔首”。

咸亨二年,朝鲜半岛风云再起,朝廷又想起一到东北黑土地就雄起的薛仁贵。于是薛仁贵再度出山,跨海对付新的对手——新罗。

这一次战事在史书上语焉不详,根据朝鲜史料记载,薛仁贵兵败伎伐浦,因此被就地削职,并被流放于象州。

直到开耀元年,高宗李治才有想起当年救命恩人薛仁贵:沙洲、瓜州不宁,老将军您怎能安睡呢?替朕辛苦一趟吧。就这样,67岁高龄的薛仁贵,以瓜州长史、右领军卫将军、检校代州都督身份,再次披挂上阵。

第二年,薛仁贵率军与突厥人在云州相遇。突厥将领高声喝问,唐军将领是谁,答曰“薛仁贵”。突厥人不信:薛仁贵不是死在了象州吗?薛仁贵当场摘掉头盔验明正身。

突厥人见状大惊失色,当即有人下马投降。于是历史再度重演,唐军乘机挥军追击,斩杀上万人,俘虏两万余人,夺取驼马牛羊三万余头。

云州大捷为薛仁贵的一生画下了圆满的句号,第二年薛仁贵病逝,享年69岁。

故事讲完了,我们对照演义再来总结一下薛仁贵。不难看出,薛仁贵是个射术高超的猛将,他不要命的作风,常常在全军出于劣势的情况下扭转战局,其勇猛程度一点不亚于尉迟敬德。

不过,薛仁贵始终是个猛将,不具备帅才的能力,作为副手出征他没有败绩,作为主帅却两次遭遇滑铁卢。

所以,我同意蔡东藩对薛仁贵的评价:“薛仁贵,将材也,李勣,将将材也,仁贵三箭定天山,遂以成名,实则勇敢二字,足以尽之。”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微信 美文-微信文章库-我的知识库 » 传奇薛仁贵,一战从大头兵直升中级军官,李世民为何对他如此欣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我的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