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小传(九)

历史还在继续,神宗驾崩,司马光从洛阳赶到汴梁,汴梁城的百姓拦住司马光的车驾。“这是司马相公啊!”“请您不要回洛阳,留下来执政吧!”“请您救救百姓吧!”此起彼伏,京都哗哗。这时的哲宗刚刚八岁,由他的祖母,太皇太后高氏主政,高氏就是宋英宗的高皇后,其后在宋朝历史上引起巨大争议的宣仁太后。

高太后下令让司马光朝觐,并询问他当下最紧急的事务,司马光回答:“开言路。”就是要让大臣们说话。王安石主政期间,行事过于操切,听不得任何反对声音,命令一下,要求全国照着执行就可以了,谁敢提意见谁就是反对新法,立刻就会革职发配,所以天下言路闭塞已久。司马光提出的第一要务,就是要让大家说话,要听到反对的声音。

高太后下令司马光担任宰相(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司马光以时不我待的急迫,迅速废止了绝大多数的新法,也包括争议很大的青苗法和免役法。后来苏轼都劝他,新法不是要一概废止,有一些还是利民的,可以保留。但是自知来日无多的司马光,这时已经听不进任何反对声音了,他一定要在自己有生之年让大宋朝恢复到熙宁变法之前的平稳。司马光一生追求的政治目标,就是“平稳”二字。

这时新党人以孔圣人“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来抨击司马光和旧党,说神宗刚驾崩,作为儿子的哲宗就改变父亲的政策,这是不孝。这一下,连高太后都有些束手无策,毕竟高太后再信任司马光,再希望废止新法,但是天下之大无一人敢挑战孔子的权威。如果给年幼的哲宗扣上一顶“不孝”的帽子,那是足以压死皇帝和后宫所有人的。可是饱读诗书的司马相公轻易地就化解了这次道德危机,他对群臣说:“神宗皇帝定下来的制度,其中好的一定要坚持,万世不移。可是王安石、吕惠卿他们蛊惑神宗制定的新法乱政,那也是一定要改的。而且这种更改是太皇太后下的命令,是以母改子,哪里不符合孔子的圣人教诲了?”一句“以母改子”让所有打着孔子旗号的反对者闭上了嘴巴。

如果说《资治通鉴》让司马光在历史上达到了史家之顶峰,无人能及的高度和荣耀,那么元祐初年的司马相公,则是在他有生之年达到了政治生涯和社会人望的顶点。太后和皇帝对司马光言听计从,所有上书从不迟疑,一概批准,天下之大,司马光一人主之。而两宫越是信任司马光,司马光越是夜以继日拼命的工作,要在自己所剩不多的岁月里把大宋朝拉回他理想的正轨上。正史还记载,辽国和西夏的使臣到了大宋,一定会问司马光的情况,辽国和西夏的皇帝还会告诫他们的边境大臣,“中国相司马矣,毋轻生事,开边衅。”就是大宋现在可是司马相公做宰相,你们都老实点儿,不要轻易挑衅。以此来表示司马光的威望不但威服大宋,还远播外邦。客观的说,宋史为了渲染司马光在元祐初年的历史地位,这一段的描述略有夸张的成分,不过也能看出修史者对司马相公的崇敬之情。

司马光是一位一生都求稳的政治家,但是客观的评价他最后岁月中的表现,我们不得不说,他元祐年间的表现与他所反对的王安石一样,过于操切了。虽然司马光自知岁月不多,所以拼命和时间赛跑,但是新法并不是一团乱政,一无是处。确实有一些新法是可以慢慢斟酌,做详细调查之后,把一些已经形成习惯对百姓确实有利的法令保留下来或者稍加修改,而不是一揽子全部废掉。

大宋朝是最重视祖宗家法的了,从太祖到神宗初年,大宋的祖宗家法已经持续了一百多年了。而王安石想要以几年的光景就彻底改变一百多年积累下来的所有弊政(包括有一些只是王安石认为的弊政),确实难度太大,官员集团和百姓都很难接受,更不能保证落地执行的时候法令不走样。所以很多看起来很惠民的法令到了地方官手里,反而成了盘剥百姓搜刮民脂民膏的新武器,百姓自然反感,保守的大臣们自然反对。比如青苗法,本来是给需要种子但是没钱采购的农民提供国家贷款,支持农耕,出发点肯定是好的。可是到了地方上,很多官员为了多收利息,强迫百姓摊派,不管需要不需要,必须贷款,然后对还不起贷款的百姓抢田抢地抢粮食,搞得鸡飞狗跳、民不聊生。农民们不知道朝廷里是什么情况,但是看到地方官吏的强制摊派、强行征收,肯定会骂新法,骂王安石。

经过宋神宗和王安石十几年的努力,不管合理不合理,很多新法已经具体落地了很久,百姓们已经习惯了。这时不分青红皂白,一律全部废止,十几年的习惯一夜之间都要改过来,这也确实难为了百姓,难为了官吏们。大宋朝上上下下又是一番新的鸡飞狗跳了。

这十几年,先是废了大宋开国之后一百多年的祖制,然后又强制全国改回去,一般的官员根本就跟不上形势。可是有一位官员却在这其中脱颖而出。王安石变法的时候,他跟着章惇冲在前线,出力多多,功劳多多,深得章惇等人的赏识;司马光主政,下令全国五日之内废止免役法,要知道五日之内,大宋朝很多地方还没接到这个命令呢,可是还是这位当年变法急先锋,五天之内改制完成,让司马光都大加赞赏;绍圣初年,章惇重新主政,变本加厉的打击旧党,这个人又重新回归新党阵营,帮助章惇以卑劣手段将新党一网打尽;章惇之后,这个人成为大宋朝第一权臣,树立党碑从精神和肉体上彻底消灭元祐党人和他们所有的后人,其狠辣程度,史所罕见。这个人,是蔡京。蔡京的发际史告诉我们,无论新法、旧法,无论开拓还是守成,首先要做到用人得当。

元祐元年(公元1086年),司马光病重,他将国事托付给吕公著,希望他能继续把大宋朝这艘巨型航母前行的方向把握好。是年九月,司马光病逝,享年六十八岁。高太后和哲宗亲临吊唁,赠太师、温国公、一品,谥号文正。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微信 美文-微信文章库-我的知识库 » 司马光小传(九)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我的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