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包拯跟狄仁杰、海瑞、施世纶并称四大青天,而其中又以包拯最为出名。
在很多演义小说或者文艺作品中,包拯皮肤黝黑,像极了非洲人,而且他出身贫寒,从小被父母遗弃,靠着哥哥和嫂子才长大成人。
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历史上的包公是个官N代,出生于官宦世家,而且官做的相当大。
那么真实的包拯是什么样的呢?
包拯出生于一个官宦世家,吃喝不愁,所以他读书也很用功,但是直到28岁才考上进士。
为了照顾父母,他一直没外出做官,只是在家乡合肥做了一个盐税官,专门管盐税。
父母死后,他又在家丁忧三年,期满之后他才出任的大理寺丞,去天长县做官。
此时的包拯已经39岁了,宋仁宗一朝天才辈出,少年当官者数不胜数,比如韩琦、富弼、苏舜卿、王拱辰都是二十多岁就入朝为官,包拯这个岁数,算是大器晚成了。
在天长县干了几年,政绩不错的包拯被调到广东任职知府。
到了广东,包拯教化蛮夷,兴建水利,开垦荒地,兴办学堂,一系列利民的举措让当地百姓的生活大为改观。
消息传到宋仁宗耳朵中,让一向爱才的仁宗皇帝十分高兴,下令将包拯调入东京做官,而且做的还是监察御史。
这个职位跟现在的最高检差不多,负责弹劾一些有劣迹的官员。
这一年,包拯已经45岁了。
包拯做了监察御史后,就开启了弹劾模式,先是7次上书弹劾了王逵;然后又弹劾了国丈张尧佐。
其实张尧佐本人并没有犯什么错,只不过是因为他的女儿张贵妃备受仁宗宠爱,所以自己被爱屋及乌封了三司使的职务。
这个职务相当于财政部长,张尧佐在任时虽然没有犯什么错误,但是因为能力不够,所以才被弹劾下台。
宰相宋庠因为在位时没有什么政绩,所以也被保证弹劾下台。
在做了两年监察御史后,包拯在朝中惹了不少人,于是仁宗便把他外放学习锻炼,躲躲朝中的仇家。
于是保证担任兵部、刑部、工部外郎,到河北、陕西等地出差担任要职。
几年后,包拯被提拔为天章阁待制,这个工作相当于当皇帝的私人顾问,还只是文学方面的。
这时出了一个大案,有人说自己的仁宗的儿子,母亲当年因为宫内大火被遣散出宫。仁宗搞不明白,就让包拯去查。
当年的宫内大火被怀疑是有人谋反,所以遣散了一批宫人,在包拯的调查下才发现儿子一说根本就是假的。而且仁宗一直子嗣不旺,哪有可能凭空冒出一个儿子?
58岁时,包拯被任命为开封府尹,在位的两年间查办了不少案子。
之后他重返朝廷担任谏议大夫,弹劾了三司使后又代理了三司使一职,这事让当朝的欧阳修大为不满,指责包拯是参倒了别人然后鸠占鹊巢。
包拯被欧阳修的一句”蹊田夺牛”给伤的不轻,一年后就在任上病逝。
开封百姓无不悲痛万分,仁宗亲自去包拯家中吊唁,甚至还罢朝一天。
包拯的一生虽然没有像艺术作品中那样有各种扑朔迷离的奇案大案,但是却也颇为精彩。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包拯的信念,更是百姓的幸运。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微信 美文-微信文章库-我的知识库 » 包拯长得黑出身贫寒?错!人家是官N代,而且做得还是大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