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诞生于公元1021年12月18日,据说那天家门口来了一只獾猪高声喧闹,预示此人注定不凡。其父王益早早考中进士,为官多年;母亲吴氏聪慧娴淑。基因强大,王安石22岁便考中进士,从此开始了他且仕且诗的光辉一生。
不畏浮云遮望眼,立志改革
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
今年大旱千里赤,州县仍催给河役。
老小相依来就南,南人丰年自无食。
悲愁天地白日昏,路旁过者无颜色。
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
——《河北民》
他深谙人民疾苦,写下了这首为百姓代言的《河北民》。辽和西夏入侵,朝廷年年倒贴,倘若生活在唐太宗贞观年间,你们将丰衣足食,还有夷狄进贡,我为你们的不幸感到悲痛和惋惜。
一篇企图改变积贫积弱时局的文章开始悄悄酝酿。朝廷例行给进士安排工作,他拒绝闲适肥差,宁可回地方做勤政为民的小官,战斗在一线才过瘾。
在鄞县做知县时,他兴修水利,使乡民旱涝保收;扩建学堂,使孩子们文质彬彬;他还初次尝试青苗法,改无息贷款为有息,将公仓中的储粮折算为本钱,以较低的利率贷给农民,这样民间高利贷就无利可图了,同时还增加了政府收入。
“民不加赋而国用足”,他在鄞县试验成功了。政绩斐然,民心拳拳。30岁的他,踌躇满志,锐意进取,人生刚刚掀起崭新的篇章: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登飞来峰》
连诗作都蓬勃而出一种日升般的朝气,年少无所畏惧。
37岁,他的文章《上仁宗皇帝言事书》终于酝酿完毕,呈给了宋仁宗赵祯。“改革吏制、选拔人才。”皇帝瞄了一眼,把领导班子换掉?他们可是我的忠实信徒,干脆把我也换了,随手将稿件一扔。
人生乐在相知心,等待时机
在和仁宗打交道的寂寞旅程中,王安石认识了砸缸明星司马光。两人同作为皇帝的文学侍从,一起喝茶唱和,建立起深厚的友谊。但是上书不被重视,犹如琵琶无人听,王安石闷闷不乐: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两皆胡姬。
含情欲语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杆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明妃曲》之二
此诗一出,司马光、欧阳修、梅尧尘等大咖都纷纷和作,一度被传成佳话。没多久,苏轼也带着天下闻名的硬菜——东坡肉来示好了。
友谊的滋润没能阻碍王安石改革求变的脚步。皇帝不采纳,大概是构思不够精巧,于是更加细化改革方案。农民的税收多,可以减免,改为劳动代替。理财和整军,哪块都不能疏忽,操碎了一颗忧国忧民的心。
然而仁宗之所以死后谥号为“仁宗”,就是太温顺了。太祖留下的重文抑武的规矩怎么能变,这样混着还能多做几年皇帝,把兵将捯饬优良了,再来个茶饭释兵权,傻子才那样做。
转机始于仁宗驾崩。宋英宗赵曙即位后,王安石荣升翰林学士,得到了皇室的进一步青睐。英宗驾崩后,急于改变现状的宋神宗向他抛出了闪亮的橄榄枝。
“国库亏空,我不想死后像英宗那样薄葬。契丹和西夏又虎视眈眈,再不整治,可能连薄葬都没有。”王安石:“谢皇上支持,臣定当竭尽全力。”
春风送暖入屠苏,主持变法
金炉香尽漏声残,翦翦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干。
——《夜直》
头一次在皇宫里值夜班,王安石那一颗躁动的心实在无法平静。作为这次变法的首席策划,即将掀起一场商鞅才干过的大事,怎能不激动,不徘徊。风儿轻,春色浓,月移花影助我成。
1069年,“熙宁变法”颁布执行。青苗法、水利法、方田法、均税法、免役法、置将法、保甲法……如果层层贯彻落实下去,国富民强指日可待。这个事业心爆棚的男人,已经开始憧憬起未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
象看着自己的孩子一点点长大一样,官至宰相的王安石心潮澎湃,壮心不已。恰逢新年,春风送暖,万象更新,崭新的变法必将扭转大宋各方面的颓势,迎来希望的曙光。
曙光还没到,他收到了同僚密友司马光的一封信。信中说,一些想快速上位的人会支持他,但是未必认真配合,要小心提防;新法也不可强势推行,百姓消化不了,反而会引发怨气。
慢悠悠,只怕大宋等不到那一天,王安石回复司马光:新法必须有新的团队,旧臣好用早成功了。范仲淹变法弱如蚊蝇,你这么保守,跟他有啥区别。嫌我占着相位了?
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答司马谏议书》
司马光气得辞职不干了,回去写书。苏轼说:“安石,这件事我站司马。你太激进了。”友谊的小船一翻再翻。
明月何时照我还,进退维谷
最后没有一个资深老臣站在王安石这边。几年后天下大旱,百姓流离失所,跟官仓借粮还要付利息,守旧派说是拜王安石所赐。迫于各方舆论压力,宋神宗免去王安石相位,让他去江宁当知府。
王安石一走,变法没了支柱,臣子们表面推崇新法,实则趁机搜刮油水。不到一年,宋神宗忍无可忍,传书给王安石:咱俩既没矛盾又没仇恨,你不回来还耽误什么?
王安石官复原职。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泊船瓜洲》
停停走走,来来去去,梦想与现实不过只有一水之隔。我的家就在连绵的山那边,我的心却又回到斩不断理还乱的朝堂。这次复职,梦想还能照进现实吗?
全诗既有兴奋和畅快,从春的绿意中透漏出来,又有迟疑和彷徨,求明月给一个55岁知天命的男人些许温柔的慰藉。
他的犹疑是对的,复职第二年(1076年),他又辞职了。朝野上下已经容不下他,皇帝成了光杆司令,护不了他周全。
凌寒梅花暗香来,虽败不悔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梅花》
王安石用这首《梅花》来表达自己内心的高洁,虽然放弃了改革,但是争取过,努力过,此心无悔亦无愧。
即便这样,他对政敌苏轼毫无怨恨,甚至还救了他。那是由苏轼的一篇诗文引发的血案,这篇文加了点个人情绪,似是暗讽朝政,于是东坡居士锒铛入狱。
王安石一纸上书请求神宗宽恕他。神宗还在苦苦支撑着新法的延续,旧相的面子必须给,饶了苏轼,免官流放。
1085年神宗病逝,高太后把司马光拉回来做宰相,新法被全部废除。苏轼又站出来反对了:“司马,我这次站介甫。”在流放时,苏轼看到新法便民的一面,他终于发现,自己的保守是多么草率。
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当时黮暗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区区岂尽高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
——《读史》
蜗居在家的王安石写下了对宦海浮沉的感慨:我辛辛苦苦图的什么,后世会怎么写我?现在都被冤枉成这样,真的不敢想了。糟粕能留下来,而真正美好的东西未必被史书如实记录。他担心守旧势力重新掌握了话语权,会把诬陷的话语录入史册。
花木成畦手自栽,两袖清风
1086年,王安石病逝,司马光抱病作书:“介甫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不幸介甫谢世,反复之徒必诋毁百端。光意以谓朝廷宜优加厚礼,以振起浮薄之风!”王安石因此被追赠正一品太傅。
政见不合,情义还在。司马光盖章承认了王安石的才学。的确,王安石能入选唐宋八大家,名额就那么几个,一般人得不到。
也许他只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没办法挽救一个王朝的衰落。而我们通过探究王安石变法前后的心路历程,对他的文学作品也会有更深的理解。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书湖阴先生壁》
晚年退居金陵的王安石,充分享受着田园生活,言语间再无少年的锋芒无惧、中年的踌躇满志,但是一颗高洁的心还在,山水有情,它们懂我。
“别等到一千年以后,所有人都遗忘了我……”这首歌显然不适合他,无数人记着他,想帮他解开缠绕千年的功与过,是与非。如果文章有弹幕,对他的评价定有千万条:
说王安石是奸佞小人,太过分了,他只是一根筋而已。——北宋·司马光
脸脏洗脸,衣脏洗衣,但是王安石全免了,蓬头垢面在那写诗,简直太邋遢了。——北宋·苏洵《辨奸论》
王安石是我好哥们儿,不图利、不坑人,一心为公,是个大好人。——北宋·曾巩
王安石退休后写的诗是真好,清丽脱俗,纤尘不染。——北宋·黄庭坚
王安石在变法时提拔了小人,导致北宋后期乱成一团。——南宋·朱熹
新法很有效,国家有钱了,土地还扩充了。徽宗钦宗被俘是他们无脑,别往王安石身上赖。——清·蔡上翔
王安石变法取尧舜以来之掣政而一扫之。实国史上、世界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改革也。——梁启超
中国11世纪的改革家。——俄国领袖列宁
……
欢迎留言评论,一起追忆王安石的跌宕人生。
文| 晴羽微蓝 #中华文化传诵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微信 美文-微信文章库-我的知识库 » 北宋宰相王安石,将跌宕起伏的人生录入诗中,不畏浮云爱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