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故事 | 林则徐武威留墨

《武威故事(第一辑)》由武威市凉州文化研究院组织市内20多位作者编写,于2020年7月由读者出版社出版。该书内容涵盖凉州区、民勤县、古浪县、天祝县的历史、名人、地名、传说等故事,融史料性、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于一体,内容生动活泼,情节引人入胜。

林则徐武威留墨

林则徐是清朝晚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因主张严禁鸦片,实施“虎门销烟”,被誉为“民族英雄”。

小时候的林则徐是一个十足的“学霸”,他自幼跟随执教私塾的父亲学习,科举之路顺遂。林则徐学贯中西,曾组织幕僚翻译西方报刊和书籍。

林则徐一生力抗西方入侵,但对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则持开放态度,主张学其优而用之,是“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先驱,被誉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林则徐抗英有功,却遭投降派诬陷,被道光皇帝革职,“从重发往新疆伊犁,效力赎罪”。他忍辱负重,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七月踏上戍途。

在发配新疆伊犁的途中,林则徐曾到过西安、兰州、武威等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著名诗句,就是林则徐在西安与妻子告别的时候所写。

行走了整整一年,林则徐一行才到达武威,进入祝境内,夜宿乌鞘岭山脚下民房,早晨便开始攀登乌鞘岭。乌鞘岭给林则徐最深的感受,应该是“冷”,作为一个南方人,哪里遭受过如此寒冷?乌鞘岭虽然不甚险峻,但地气甚寒。林则徐带着他的二子林聪彝、三子林拱枢,还有十几个脚夫艰难行进。当时有大车七辆,车上拉着二十多箱书籍,果然是“孔夫子搬家——尽是书”。林则徐虽然身上穿着皮衣,但还是感觉寒风刺骨。

到了黄昏时分,林则徐一行抵达了黑松驿。在这里,林则徐受到了“超级粉丝”古浪知县陈世镕迎接。陈世镕非常仰慕林则徐,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八月十一日已探知到了林则徐的动向,十二日就在离古浪城几十里的黑松驿迎候。林、陈相见,互致问候,短暂饯迎后,陈世镕请林则徐换乘暖车。两人同车抵达古浪县衙,一夜不眠,谈诗论文,兴致甚高。当夜,陈世镕为林则徐题写了《题林少穆制军关陇访碑图》和《题林少穆制军边城伴月图》二诗。

八月十四日,林则徐到达了凉州。在这里,他受到了第二位“超级粉丝”郭柏荫的接待。郭柏荫时任甘凉道道台,是林则徐的同乡后辈。林则徐遂应邀住甘凉道署中,并在此重新整理了行装,换雇了大车。

八月十五日,恰逢中秋佳节,郭柏荫组织官绅,与林则徐共度节日。当晚,林则徐趁着酒兴,为陈德培作七律诗四首,题为《子茂簿君自兰泉送余至凉州且赋七律四章赠行次韵奉答》。

林则徐当夜住在凉州客舍内,专门借读了陈世镕的《求志居诗稿》稿本,并在稿本扉页题写“道光壬寅中秋,林则徐借读于凉州客邸”又在题记的“则徐”二字上钤有“少穆”阳文长方章。过了几天,陈世镕获得这本珍贵的题记本,十分欣喜,珍藏起来。《求志居诗稿》是陈世镕任古浪知县前的诗作,后来被晚清武威名人李铭汉收藏,现藏在甘肃省图书馆。

陈德培,字子茂,也是林则徐的“超级粉丝”,当时任甘肃安定县(今定西)主簿。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七月二十六日,林则徐到达安定时,陈德培负责接送,并陪同林则徐一路西行。陈德培这个人仕途多舛,林则徐在第一首诗的末尾,题了小注:“子茂来甘肃应即补官,而七年未有虚席。”表达了对陈德培的同情。

八月二十二日,林则徐离开了凉州,陈德培送至城西四十里铺。林则徐曾说“子茂送至此,与之共饭而别”。由此可见,陈德培从定西一直陪同林则徐西行到了凉州城西四十里铺才告别。

林则徐在凉州期间,先后看望了牛鉴的夫人及家属、凉州镇总兵,还为陕西会馆题写匾额。

十一月九日,林则徐到达了伊犁惠远城,结束了悲壮的近四个月的“荷戈西行”。在伊犁写的家信中,林则徐还在为牛鉴的遭遇打抱不平。

林则徐第二次来到凉州,已是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林则徐这时已被皇帝赦免,并以三品顶戴署陕甘总督。这年正月七日,林则徐在凉州接印,正式署陕甘总督,驻扎凉州,办理“番务”。

当年林则徐被发配新疆,途经武威的时候,其实并不寂寞。有三大“铁杆粉丝”陈世镕、郭柏荫、陈德培陪伴,陈世镕出城远迎,郭柏荫中秋贺节,陈德培千里送君,都是佳话。林则徐被赦免后,曾以陕甘总督驻扎凉州一个多月,委派旧属黄冕仿照洋式,制造炸弹和陆路炮车,也算是在凉州开展“洋务运动”的先驱了。

来源:凉州文化研究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微信 美文-微信文章库-我的知识库 » 武威故事 | 林则徐武威留墨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我的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