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王朝是秦朝,为啥不叫秦族,而是叫汉族?
还有人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他奠定了中国统一的基础
前前后后都在为秦朝鸣不平,觉得大家太重视汉朝,而轻视了秦朝。
其实这个问题很好理解,一个15年的王朝怎么可能比一个210年的王朝做出的贡献大,15年甚至都无法形成两代人的记忆。
中国大一统这一根深蒂固的理念,功劳要归功于刘邦、嬴政、商鞅这三个人。
谁的功劳大呢?按照100%的比例分配,我倾向于刘邦50%,商鞅30%,嬴政20%。
为啥嬴政只有20%?
“嬴政是千古一帝,奠定了中国统一的基础,建立了中国历史第一个大一统王朝”这种说法可是主流,这么说是没错,但用到“大一统理念的建立”层面上就不完全对了。
因为嬴政既不是开创者,也不是真正的完成者,而是中间的落实过渡者。
我们先看嬴政的功绩中,哪些是奠定中国大一统思想基础的: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施行郡县制,统一货币。
1、统一文字,整个帝国交流没有障碍。
2、统一货币,做生意没有障碍。
3、统一车辆规格,交通没有障碍。
4、实行郡县制,消除割据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这些都是建立大一统理念的关键(PS:大一统理念和统一的帝国是两个概念),但是,这些都是商鞅变法提出来的内容,是商鞅划时代的创举。商鞅的法家学说虽然崇尚严刑峻法,但是他在秦国实行的国家制度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即使到了今天也能看到其中的影响力。商鞅这个人的影响力始终贯穿了中国历史。
秦国作为商鞅变法的载体,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国力快速碾压了六国,也有了后来统一六国的资本。
嬴政的贡献是什么?
统一六国建立秦朝,并在全国推行秦国这一套法家理念,最关键的是听从李斯的建议“废分封,行郡县”,避免国家再次陷入四分五裂。
所以,在奠定中国大一统理念上,商鞅的贡献是大于嬴政的,毕竟这一套是商鞅最开始创立的。嬴政是继承并适当的发展。
为何刘邦的功劳是50%呢?
因为,刘邦缔造了210年的大汉王朝,这210年里中国人真正形成了大一统思想。这一思想是由刘邦(及其继承人)一手落实并成功完成的,真正为中国历史注入了大一统基因。
秦始皇短暂统一了全国,但是很遗憾,秦朝二世而亡,前后国祚只有15年。无法快速完成百姓在理念上对大一统思想的建立和认可。甚至说,大一统的理念对那个时代对老百姓来说,是一个很陌生,甚至根本不会存在的想法。大家还都是六国的遗老遗少,原本就不认同你秦朝,你的那一套他们自然也不稀罕,更不用说形成一个全社会认知的理念了。
最显著的例子就是项羽,项羽灭亡秦朝,成为当时的军事最强人。第一件事就是分封诸侯,这在我们后人看来是开历史倒车,但是就当时的社会环境来说,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分封制才是当时的习惯,才是人民的思维惯性。之所以后来大家反抗项羽是认为他“分赃不均”,大家心里不痛快,而不是因为他施行分封制。
即使后来的楚汉之争,大家也是这种心理:努力打仗,封王。
王是什么?就是一个封国啊。意思就是我尊你大汉为天子,你按照功劳封我为诸侯王。
所以,韩信、彭越当时的想法无可厚非,我为你刘邦立下了这么大的功劳,按照习惯就是得封王。这个习惯就是当时的社会普遍认知——分封制。
这不就是周天子和诸侯王的故事重演了么。
楚汉之争拉开帷幕,当时有全国统一思想的人寥寥无几。明确这种想法的只有张良,而刘邦纳谏如流,听从了张良的建议,并就此实施。这对组合的思想是跳脱当时社会的,是划时代意义的思想。最终雄才大略的刘邦统一了全国,他们也实现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秦朝没能转变人民的观念,六国遗老遗少都还活着,大家思维里还是分封诸侯,社会并没有统一王朝这个思维习惯,这个时候刘邦怎么办?
首先,汉承秦制,保留了秦朝对于文字、度量衡、货币等的措施,这继续维系了全国的交流,民族认同继续强化。
其次,改良郡县制,采用郡县制与封国制并行的制度。强化中央集权的同时,慢慢消化取消封国带来的社会理念割裂。这实现了社会稳定过渡。
而稳定的大汉王朝成功熬死了六国遗老遗少和对六国有记忆的人,210年的大汉王朝,在经过2-3代人之后,六国留下的记忆惯性被大一统思维彻底取代。
是汉朝真正给中华民族注入了大一统思想,这种思想也使得华夏大地的人民团结生存了下来,而不是像欧洲那样不断被外族入侵,地盘碎了一地。
这个历史功绩是刘邦完成的,单纯从这一点上来说,刘邦的功绩在中国古代史中可以说是第一位的。
这就是为什么说刘邦才是真正完成中国大一统思想的那个人。当然,我们也不应该忽视商鞅和嬴政的功劳,只能说是刘邦的贡献更大。而之前很少人注意到刘邦这一点,总是忽视刘邦对中国总重要的大一统思想塑造起到的历史作用。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微信 美文-微信文章库-我的知识库 » 中国大一统思想真正的奠基人——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