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秦国战功赫赫的军事统帅,六国闻知色变、胆寒的军事将领。长平一战名垂千古,嗜杀成性也成了他万代抹不去的污点。白起一生历经大小战役七十余仗,六十四胜,十二平,无一败绩。他从一个低级军官一步一步升到武安君的位置,没有军事上的几把刷子和过硬的战功打造是不可能得到的。历史上称白起是继孙武、吴起之后战国时期的又一个杰出的军事家、军队统帅。
白起,又名公孙起,(?—公元前257年),芈姓,白氏,名起,战国时期秦国陨地(今陕西眉县常兴镇白家村)人。祖籍楚国,楚平王之孙白公胜的后代,以通晓韬略著称。白起是战国晚期秦国著名的军事将领和统帅。白起是战国四大战神之首,与廉颇、李牧、王翦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名列武庙十哲。曾在秦国任左庶长,大良造,上将军等,最终官至国尉,封号武安君。因功高盖主,得罪了应侯范雎。秦昭王的话也不好使,在范雎的唆使下,秦昭王认为白起尾大不掉,于秦昭王五十年(前257年),将其赐死在杜邮(今陕西咸阳东)。
秦昭王十三年(公元前294年),雄心勃勃的秦昭襄王一心称霸,即位后继续贯彻“商鞅变法”的基本国策。改革军功、爵位封赏制度;大力启用和提拔平民人才。历史机遇和秦国的政策给予了白起等人一个施展才华的演绎平台。白起这年任左庶长,领兵攻打韩国的新城(今河南伊川西),获得了较大战功,秦昭王十四年(公元前293年),白起升为左更爵位。这年秦国对韩、魏发起了“伊阙之战”,秦相魏冉向秦昭襄王举荐白起任秦军统帅。白起利用韩、魏两军互相观望之际,采用避实击虚、先弱后强、各个击破的战法,用小股部队吸引正面之敌,将秦军主力绕至韩魏联军的背后,先拿下联军后方分队,再击破后方留守之军。逐步把韩魏联军主力压缩、包围于在伊阙(今洛阳龙门),最终斩获韩魏联军二十四万人,俘虏魏将公孙喜、攻陷五座城池,接着他们又渡黄河,攻取韩国安邑以东到乾河一带的土地。此战白起一战成名,因功升任国尉。秦昭襄王十五年(前292年),白起发兵攻魏,一举夺取了魏城大小六十一座,为秦的东出崤函奠定了基础。因功升任为大良造。
白起在军队经过了二十多年的打磨,已经成长为一个具有卓远见识的军事将领。首战便是对付韩魏的联军,在秦军兵力不足对方一半的情况下,分析韩魏联军的作战状态,采取避实击虚、先弱后强的战法,逐个击破联军。可以看出他思虑周祥,如《孙子兵法》所言:多算者多胜。可见,白起深谙掌握了军队作战的要领,是个不可多得的帅才。
秦昭襄王二十一年(前286年),白起攻打赵国,夺取光狼城(今山西高平西)。秦昭襄王二十七年(前281年),白起伐楚,楚军败,割上庸(今湖北竹山西南)、汉水以北土地给秦。翌年,白起率秦兵再次伐楚,先以汉北上庸之军,用水灌鄢城,淹死楚军民10余万。夺取鄢、邓等五座城池(今襄阳宜城、襄州一带);后越过秦楚边境山区。白起自断后援,分三路快速突进楚境,直围楚国的都城郢都(今湖北江陵西北)。秦军穿插到楚军背后。于秦昭襄王二十九年(前279年),大破楚军,攻占了楚国都城郢(今湖北荆州纪南城),焚烧了楚王的坟墓夷陵(今湖北宜昌西南),向东进兵至竟陵(今湖北天门),楚军大败,退却到陈(今河南周口淮阳),楚顷襄王将陈作为都城,仍称作郢。同年,秦又攻占了楚国巫、黔中郡等地区。“鄢郢之战”后,秦取以武安国之意,封白起为“武安君”。同时秦在郢设立南郡,在巫设巫郡,在黔设黔中郡。伐楚之战,白起共杀死楚军民至少35万,攻占楚国土地近三分之一。
秦昭襄王三十四年(前274年),白起率军攻打救援韩国的赵、魏联军,大破联军于华阳(今河南新郑北),掳获韩、赵、魏三国大将,斩首十三万,魏将芒卯败逃。又与赵将贾偃交战,溺毙赵卒二万人。秦昭襄王四十三年(前265年),白起攻打韩国的陉城,攻陷五城,斩首五万。次年(前264年),白起攻打韩国南阳太行道,断绝韩国的太行道。公元前263年,白起攻占韩国野王(今河南沁阳),绝断上党通往都城新郑的道路。韩国桓惠王命上党郡守冯亭把上党郡献给秦国,以求秦国息兵。冯亭不愿降秦,将上党献给了赵国。
秦昭襄王四十七年(前261年),秦国大将王龁攻韩,夺取上党,然后攻赵。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长平之战”,也是战国中晚期秦、赵两国之间,在赵国的长平(今山西晋城高平西北)一带同赵国军队发生的战略决战。当初,秦昭王命令左庶长王龁率领军队攻打韩国,并占领了上党。上党驻军、百姓纷纷逃亡赵国,赵军队则在长平接应上党的韩国军民。赵国主将廉颇筑建百里石城阻挡秦军,于丹水河内与王龁对垒。任凭秦军屡次挑衅、挑战。廉颇兵就是沉着应战、依托有利地形固守营垒,坚守不出,用以逸待劳的防守来疲惫远道急攻的秦师。赵国孝成王对于廉颇坚壁清野、久拖不战颇为不满,换上了亲信听话的赵括(名将赵奢之子)。赵括不过就是个花瓶儿,只会纸上谈兵,根本就不懂什么是打仗。
秦国大将王龁在长平久攻不下,劳而无功。秦昭襄王也颇为不满,用白起换下了王龁。秦赵两军主将这与交换,胜利的天平终于向秦国倾斜。秦军再次到来后,赵括便命令赵军全军出动。白起则命令秦军佯装溃败,赵括命令赵国的军队乘胜追击。白起命两万多部队埋伏在赵军部队的后方,截断赵军的后路,又命一支5千多人的轻骑部队切断赵军的粮道。赵括亲率精锐部队强行突围,结果被秦军乱箭射死。剩下的赵兵只好向秦军投降。白起说:“赵国士兵反复无常,如果不全部杀掉他们,恐怕再生事端”。 秦国进占长平,此战共斩首坑杀赵军约40余万。只留下年纪尚小的240多名士兵放回赵国。
白起精军事,善用兵,能打仗。然而杀伐过度,嗜杀成性,军事才能和历史名声被血迹、冤魂所掩盖。例如:上党之争,白起率军攻打救援韩国的赵、魏联军,大破联军于华阳(今河南新郑北),掳获韩、赵、魏三国大将,斩首13万余人。与赵将贾偃交战,溺毙赵卒两万余人。公元前265年,白起攻打韩国的陉城,攻陷五城,斩首5万。长平之战,斩杀赵军近4万人,坑杀(投降后的)赵军40万余人。由此可见白起的残忍,人送外号“人屠”。后世对他冷酷、残暴多有诟病。“长平之战”赵国元气大伤,加速了秦国后来统一中国的进程。
白起一生指挥了秦国大一统的奠基四大战役,为秦统一做出了巨大贡献。白起善用兵,征战沙场达三十七年,攻取七十余城,歼敌过百万,未尝败绩,仅用万余人便攻克楚的都城。尤其是几次恶战让赵韩力量大减,后来始终无力抵御秦兵东近。也为秦国日后统一奠定了基础。白起用兵灵活。伊阙之战避实就需,各个击破;鄢郢之战改用水攻;华阳之战长途奔袭;而长平之战则佯败,断敌粮道,分割,最后围歼。白起喜欢追击战,数次长途奔袭。与孙子兵法中的“穷寇勿追”迥然有别。白起很有战略眼光,也很有大局观。尤其是后来称病时候关于不可攻赵的言论,深入探讨了当时的局势。所以,白起才能成为战国名将之首。
长平之战后,白起本拟乘胜灭赵。率兵围攻邯郸。韩国和赵国惊恐万分,派苏代用重金贿赂秦相应侯范雎:“白起擒杀赵括,围攻邯郸,赵国一亡,秦就可以称帝,白起也将封为三公,您能在白起之下吗?即便您不愿处在他的下位,那也是办不到的。还不如让韩、赵割地求和,不让白起再得灭赵之功”。于是范雎以秦兵疲惫,急待休养为由,请允韩、赵割地求和。秦昭襄王应许。韩割垣雍,赵割六城以求和,换回了白起休兵。白起闻知此事,从此与范雎结下仇怨。
次年九月,秦派王陵攻打赵国邯郸。当时白起正在患病,不能走动。王陵攻邯郸不大顺利,损失了8千多人,秦昭襄王准备让白起为将取邯郸,白起劝谏秦王不可发兵攻赵。意思是说,我知道这次出征绝对没有胜算,我宁愿受重刑而死,也不想成为无功之将。惹得秦昭襄王大怒,强令出兵,白起自称病重,经范雎请求,仍称病不起。三月后,即公元前258年,秦军攻赵战败,秦相范睢亲登门劝说,白起就是不去。他却在背后说:‘不听臣计,今果如何’?秦昭襄王忌惮白起功高盖主,又因此事记恨在心,更是迁怒于白起。下令贬白起为士卒,逐出咸阳。范睢进言请杀白起,秦昭襄王在范雎蛊惑下,害怕不能控制这匹野马,赐剑命白起自刎。白起知道后仰天长叹:“我何罪于天下而至此哉”?良久又说:“我固当死。长平一战,坑杀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坑之,是足矣死”!秦昭襄王五十年(前257年)十一月。白起自刎身亡,死于咸阳七里外的杜邮。
白起善战,却不懂政治,所以便会发牢骚。秦王不听他的正确意见,派兵攻赵失败。结果证明了白起判断的准确性,但正是因为白起的正确才让秦昭王觉得失了面子,其忠诚度自然在君主心里降到最低,加之军事失败,总应该处理几个替罪羊吧?白起的结果只能是赐死。白起杀伐过重,特别是对已经投降的士兵坑杀活埋,必将为以后的战争造成巨大影响,敌方与之战斗,必将血战到底、死不投降。因为他们知道,血战是死,投降也是死,与其结果都是死,还不如战死更值得!从这个方面来看,秦昭襄王让白起继续出兵赵国的确不够明智。长平之战,白起乘胜追击,灭掉赵国唾手可得。秦昭王却招白起回兵休整更是糊涂之举,白起完全可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难道夺下赵国秦王会不高兴?说明白起不够明智。秦昭襄王绝不是一个有度量、明事理的君主,杀白起纯粹是泄私愤、求面子的错误之举。
白起一生领兵打仗无数,擅野战、歼灭战,一生指挥人数过万战役达七十余场,未曾一败。又为秦攻克七十余城,以及大片土地。战国时期七国人口约两千万,七国战死人数约为220余万,死于白起之手的约100余万,所以白起又被称为杀神,人屠。白起出身平民,依靠战功从士卒到百夫长,千夫长,左庶长,大良造,上将军,最终官至国尉、武安君。白起既是高超的战术家,又是高明的战略家。其指挥的战争的规模之大,战争之激烈残酷。后世鲜有能比者!所以,白起为战国四大战神之首是当之无愧的!嗜杀过重也是其一生的污点!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微信 美文-微信文章库-我的知识库 » 白起是一个怎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