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人计六奇在《明季北略》中记载,明朝万历三十四年,西南方的天上突然出现一朵云,形状就像关羽所用的青龙偃月刀一样。民间传说认为,关刀意味着即将出现刀兵之变,关公不再镇守宝刀,天下从此必将多事起来。当时有一名道士张真人逢人便说自己曾游历上天,看到整个天庭都十分空旷,诸神都不见了,只有关公尚在。真人便问是怎么回事,关公回答说:“今新天子出世,诸神下界拥护矣”。真人于是便问:“圣何不往?”关公回答说:“我受明朝厚恩,故不去。”之后李自成便出生,最终由他来灭亡了明朝。
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明朝人将关羽视为保护神,称其为关帝。然而我们都知道,关羽在历史上确有其人,并非神话中的人物。在古代,许多著名人物死后,人们为了悼念,都为他们建立生祠,朝夕祭拜,永为传诵。随着年代久远,以及朝廷废除淫祠的规定,许多祠堂都消失了。只有关羽是个例外,他本是东汉人,在六朝时期并未受重视,到了宋明两朝,忽然从王进爵到帝,越到近世越受人们的崇拜,香火始终不绝。那么关羽究竟是如何从历史人物变为神灵的呢?是什么原因使关羽能够永垂不朽?
历史上真实的关羽
关羽生于东汉末年,很早就同张飞一起追随刘备,他们三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在建安五年时,随着刘备兵败,关羽曾投降于曹操,受到后者的赏识。在与袁绍的大战中,关羽“策马刺(颜)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解除了白马之围。所以后来程昱对曹操说:“关羽张飞皆万人敌”,可见其武功之高。之后关羽被封为汉寿亭侯,但他身在曹营心在汉,依然决定千里走单骑,重新回到刘备身边。这种不忘旧主的精神,连曹操都为之叹服。
赤壁之战后,关羽为刘备夺得了荆州数郡,官拜襄阳太守、荡寇将军。刘备入蜀受挫时,召集张飞诸葛亮等驰援,让关羽留守荆州。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进位汉中王后,拜关羽为前将军。关羽便趁势引军北伐,进攻曹仁。并且利用天时地利,水淹了曹操派来的于禁援军,从而威震华夏。曹操只得一边派徐晃去阻击关羽,一边又联络孙权,令其袭击江陵。结果关羽进攻受阻,撤退无路,进退两难之际,被吴军斩杀于临沮。
关羽死后被追谥为“壮缪侯”,子孙后代在魏国灭蜀时,全被庞德的儿子斩杀殆尽。
后世对关羽评价的改变
关羽在生前就以武功而著称,魏国人说“蜀小国也,名将唯羽”,吴国人则将关羽视为“熊虎”一样的邻居。在敌国人看来,关羽是一个能力很强又很危险的敌人,人们对他印象停留在勇武之上。陈寿在《三国志》里记载关羽辱骂吴国使者并且拒绝与孙权联姻的事,批评说关羽“刚而自矜”,才使吴国人怒而反目,于是便造成“以短取败”的结局。陈寿是蜀国旧臣,可以作为蜀国本国人对关羽评价的参考,但这是一种庸俗的评价,属于肤浅之见。因为吴国人袭取荆州、杀害关羽是一个策划多年的阴谋,与关羽的态度并无多大关系。孙权在早年进攻黄祖的时候,早就流露出要兼并荆州的野心了;而鲁肃在第一次见到孙权的时候,也曾建议他尽取长江为己有。可见,无论是谁在镇守荆州,对吴国态度是否友善,吴国人最终都会背信弃义而袭取荆州的。
关羽明白吴国人并非可靠的盟友,又因其性子直,所以断然拒绝了孙权假惺惺要联姻的做法。之后,孙权果然趁关羽与曹魏交兵之时,卑鄙的趁人之危,成功袭取了荆州,因而诸葛亮才在《后出师表》里说:“吴更违盟,关羽毁败”,导致关羽败亡的原因在于吴国人的背信弃义、撕毁盟约。但是吴国人却极力诋毁关羽的形象,当时吴国人韦昭就编了十二支曲子,其中有一曲《关背德》,里面说关羽背弃吴德,孙权为了报复才引兵渡江而擒之,这是早年民间对关羽的评价。
到了十六国时,关羽的忠义形象才逐渐确立。胡夏国的人就曾说:“臣子逃归君父,振古通义,故魏武善关羽之奔,秦昭恕顷襄之逝。”燕国人也说:“昔关羽见重曹公,犹不忘于先主之恩”。可见,从这时起,人们对关羽的印象开始从勇武转为忠义,注重他的精神。能够使关羽的名声流芳百世的,并不是他武功高绝、勇猛过人,而是义薄云天的精神。
从宋元到明清,关公的封神之路
在三国之后、五代之前,人们都只将关羽当作一个著名的历史人物来看待,没有出现为他建立祠堂来进行祭拜的风俗。根据史志的记载,尊关羽为神的年代应始于北宋末年。当时宋徽宗笃信道教,封了许多历史人物为天神,其中关羽被封为“忠惠公”,从原来的“壮缪侯”进爵为关公。之后,宋高宗在建炎二年时有加关羽为“武安王”,以此来劝勉南渡诸将忠心于皇室,一起维护赵宋的统治。宋孝宗的时候又加封关羽为“英济王”,在荆门当阳县为其立庙。
宋朝时有村民给地方官府写信说:“梦金甲神人告我,到关大王庙侧,遇铁冠道士,以其书下李县尉”;《夷坚志》说有个都统在关王庙旁建立了生祠,想侧热点,吸引人来祭拜。这些信息都从侧面反映出在北宋时期,已经出现了许多专门用来祭祀关羽的祠庙。
到了元代,因为关羽已经进爵为王,所以关汉卿在《单刀会》里就直接称关羽为“关大王”。元世祖忽必烈尊崇佛教,为了表示敬爱,他让关羽像来作为监坛。而到了元文宗天历元年,又继续加封关羽为“显威勇武安英济王”。关羽在生前最高也只是一个侯爵,到了北宋末年才成为公爵,之后又被进封为王,日益尊贵。而到了明朝,为了遏制对关羽的崇拜,朱元璋又恢复了他本来的侯爵。结果,到了明朝中后期万历二十二年时,在道士张通玄的请求下,朝廷直接进关羽之爵为帝,称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帝圣君等。万历四十二年,追封关羽的夫人为九灵懿德武肃英皇后,儿子关平为竭忠王,关兴为显忠王,从人周仓为威灵惠勇公,赐给他两名丞相,一个是张世杰、另一个是陆秀夫,都是历史上的忠义之人。
从关羽在明朝进爵为王可以看出明朝人对关羽的崇拜程度,所以他们才称呼关羽为本朝之神。到了清朝,民间崇拜并未衰退。顺治九年,加封关羽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时人说道:“南极岭表,北极塞峘,凡儿童妇女,无有不震其威灵者,香火之盛,将与天地同不朽。”
关羽因何永垂不朽?
从关羽封神的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出,能使一个人永垂不朽的东西,并不是功绩、名声或者财富,而是精神。
从功绩上来看,关羽在东汉时期显然不是第一人。而且他最后还失掉了荆州,导致兵败身亡,实在谈不上成功;从名声来看,当时人对他的评价并不一致,敌国人把他视为枭雄,本国人则责备他大意失荆州,毁了大好局面;从财富来看,荆州失守后,关羽已是惶惶如丧家之犬,谈不上富有。因此,我们今人说追求的功绩、名声及财富都不是能够名扬后世的东西。后人既然受惠不到我们的功绩,蔑视于我们的名声,分享不到我们的财富,自然就不会惦记着世界上存在过这么一个人了。我们当代人所唯一能够留给他们的财富是精神。
关羽是一个忠义两全的人,不仅符合古代价值观,而且在当代也具有凌驾于常人之上的宝贵人格。其人不贪图官爵、财富,而是追随自己的初心不改,能够做到义薄云天。这点在宋明两朝最受欢迎,因为宋朝遭受夷狄的凌辱,明朝夹在元清之间,若想保存国家,就需要更多的爱国义士投身其中,为国为民。所以在宋明时期,关羽所留下来的宝贵精神得到了人们的重视与发扬,他也便不断的进爵为公、王乃至于帝,获得了一个历史人物所能得到的最高评价,为后人永久传诵。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微信 美文-微信文章库-我的知识库 » 从东汉到明清,关公是如何一步步被人们尊为天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