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军阀混战,豪强纷争。割据兖州的曹操,为了实现统一中国的意愿,广泛罗致了许多具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才。在济济谋士中,郭嘉是位出类拔萃的“智囊”人物。
郭嘉
郭嘉字奉孝,颖川阳翟(今河南禹州市)人,他初投袁绍,居数十日,察觉到袁绍“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不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故而辞去。后经荀彧举荐,归依曹操。曹操与谈天下事,非常高兴地说:“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任其为司空军师祭酒,对其言听计从,十分倚重。
当时,割据冀、青、幽、并四州的袁绍,地广兵多,是北方势力最为雄厚的军阀,曹操屡欲攻伐,但自知力量不足,便和郭嘉商议。郭嘉知道袁绍在组织、决策能力和用人、用兵等方面都远不及曹操,所以对曹操说:“绍有十败,公有十胜。”事实证明,郭嘉的论断是正确的。建安五年,曹操以劣势兵力,在官渡把袁绍打得溃不成军。
建安三年,郭嘉劝曹操:“速乘袁绍北击公孙瓒之机,先取吕布。”于是,曹操率兵攻打吕布,三战皆捷,攻克徐州。吕布固守下邳不出,曹操围攻两月未下,士卒疲惫,欲引军还都。郭嘉急忙谏阻:“吕布勇而无谋,今屡战皆北,锐气衰矣。三军以将为主,主衰则军无奋意。陈宫有智而迟,今及布气之未复,宫谋之未定,急攻之,布可擒也。”并建议决沂、泗之水灌城。曹操采纳了。吕布势力被消灭,从而为攻伐袁绍解除了后顾之忧。
建安五年,曹操准备攻伐降而复叛、占据徐州的刘备,但诸将顾虑“军出,袁绍袭其后,进不得战,而退失所据”。郭嘉则认为“绍性迟而多疑,来必不速备新起,众心未附”。于是曹操急攻徐州,刘备向袁绍求救,而袁绍却以儿子患病为由推辞,坐视不救。结果,曹操攻破徐州、拔下邳,刘备败奔袁绍,关羽被擒。
官渡之战袁绍败回冀州,不久病死。建安八年,曹操与袁绍之子袁谭、袁尚战于黎阳(今河南浚县东),谭、尚兵败还邺(故址在今河北临漳县西),曹军欲乘胜追击,郭嘉提出“待其变而后击之”,他认为“袁绍爱此二子,莫适立也。今权力相侔,各有党羽,急之则相保,缓之则争心生。不如南向荆州,若攻刘表者,以待其变;变成而后击之,可一举定也”。于是曹操还军许都。果然,袁氏兄弟见曹操兵退,为争夺冀州,互相残杀,曹操军逼黎阳,不到一年时间,冀、青、幽、并四州尽为其所有,袁谭被杀,袁尚、袁熙败走乌桓。
郭嘉
乌桓首领蹋顿想帮助袁尚恢复故土,屡次入塞为寇。建安十二年,曹操将征乌桓,诸将认为“袁尚,亡虏耳,夷狄贪而无亲,岂能为尚用。今深入征之,刘备必说刘表以袭许,万一为变,事不可悔”。而郭嘉条分缕析,力主西征:“胡恃其远,必不设备……可破灭也;且袁绍有恩于民夷,而尚兄弟生存。今四州之民,徒以威附,德施未加,舍而南征,尚因乌桓之资,招其死主之臣,胡人一动,民夷俱应,以生蹋顿之心,成觊觎之计,恐冀、青非己之有也,表……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因此即使虚国远征,不足为虑。于是曹操挥动大军回乌桓进发,军至易州(今河北易县),道路崎岖,人马难行,曹澡欲止。郭嘉力劝排难而进:“兵贵神速。今千里袭人,辎重多难以趋利。且彼闻之,必为备,不如留辎重,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曹操称善,命袁绍旧将田畴为向导,“上徐无山、堑山埋谷,五百余里,经白檀,历平罔,涉鲜卑庭,东指柳城”。蹋顿、袁尚闻曹军猝至,“惶怖合战”,曹操大将张辽冲锋陷阵,“虏卒大崩,斩蹋顿及名王以下,胡汉降者二十余万口”。袁尚、袁熙败走辽东,为太守公孙康所杀。
从曹操攻吕布、击刘备、伐袁绍、征乌桓等历次战斗来看,郭嘉的军事决策起了很大的作用,表现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军事才能。史籍说他“自从征伐十有一年,每有大议,临敌制变,臣策未决,嘉辄成之,平定天下,功谋为高”。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微信 美文-微信文章库-我的知识库 » “奇才郭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