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日记拍出上亿元天价,司徒雷登日记与书信也要上拍了

1.3915亿元!10月16日,备受关注的胡适留学日记最终拍出天价,创下文人日记拍卖世界纪录。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胡适研究会会长欧阳哲生在拍卖会后感叹,如此高的价格,显示出名人手稿极高的文物和文献价值。在艺及云杪文化创始人谢晓冬则回想起2012年北京匡时秋拍现场,“南长街54号藏梁氏档案”总成交价达6709万元,其中梁启超《袁世凯之解剖》手稿以620万元落槌,创下当时的名人书信拍卖纪录。

“过去十年,近现代名人手稿、信札的文献价值正逐渐受到藏界的重视,一直是市场热点,价位空间水涨船高。”谢晓冬认为,名人手稿、信札这类文献能提供大量具体而生动的历史细节,能够还原、丰富历史现场,让人们重新认识与之相关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可谓意义重大。他相信,胡适留学日记再创新高,必然会对名人手稿市场起到非常大的提振作用。

10月26日,司徒雷登、罗家伦的珍贵文献亮相杭州湖畔大学,成为其乔迁新址后的首次艺术大展。早在今年夏天,这批文献与胡适留学日记一样,受到学界瞩目。最终拍卖成果如何,将在下月的“永乐2020首拍”揭晓答案。

谢晓冬认为,高端艺术品有资产投资属性和避险属性,尤其在疫情下,全球经济不确定,使得艺术拍卖逆势而上,迅速回暖。仅今年10月,就有四件拍品过亿,其中《十面灵璧图卷》以5.129亿元成交,刷新中国古代艺术品拍卖世界纪录。

“在某种程度上,艺术拍卖市场承担着价值发现的功能。名人手稿、信札拥有文献价值、艺术价值、文物价值和历史价值。我们不光要注意成交价格,也要看到,每次这些文献出现,都会引起学术界巨大反响,获得更大程度的社会认知。”谢晓冬相信,随着名人手稿、信札的文献价值传播,会推动更多拥有者把文献带入拍卖市场,对不同领域的学者而言,也将有更多机会接触到珍稀的一手文献资料。

日记,更直观真切的角度

20年前,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周东华在北京大学读硕士和博士时,就对司徒雷登产生了兴趣。“他从小在杭州长大,接受的是杭州地方文化的滋润,从骨子里来说,司徒雷登更像一个中国人,一个很有江浙特色的人。”

在展览中,有司徒雷登从1946年至1948年的日记、1949年的外交日记,以及一些首次公开的包括与李宗仁、张群、孙立人、费正清、《时代周刊》创办人亨利·R.卢斯等人的往来信件。他印象最深的是司徒雷登的美国护照,以及司徒雷登作为证婚人写的两份证婚词,显示出他美国传教士身份和当时中国民众的基督新教婚礼流程。邀请司徒雷登担当证婚人的新人中,最有名的是冰心夫妇。

传教士、教育家、大使,是司徒雷登的多重身份。他创建燕京大学、出任美国驻中国第一任大使以及与孙中山的往来等等,都可以从其日记中窥见历史痕迹。

“他是中美关系20世纪上半页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毛主席那篇《别了,司徒雷登》广为国人所知。围绕司徒雷登的这批日记和书信,将给我们提供极好的物证,从更多观察角度去理解这个历史人物。”谢晓冬说。

2008年,司徒雷登的骨灰迁葬杭州,作家庄秋水写了一篇文章《归来,司徒雷登》。她读过司徒雷登的回忆录《在华五十年》,深为这个悲剧性的人物而感动。

2017年,庄秋水拍了一部历史纪录片《通往北京的道路》,以1840年至1949年期间五位在华生活的外国人的经历,梳理近代中国的现代转型过程。司徒雷登那一集,聚焦于当年他如何建成燕京大学、如何培养中国新一代青年学者的故事。

她从耶鲁大学神学院找到很多20世纪中国二三十年代的老北京影像和燕京大学老照片,以及司徒雷登相关的生活影像资料。庄秋水发现,这个出生在中国的美国人,以他的方式爱着中国,并非沽名钓誉,其一生都以消除狭隘、偏见为目标。“历史的真相是非常多面的,今天这份手稿的面世,也许有助于我们从更直观和真切的角度来认识和研究司徒雷登。”

燕京大学与司徒雷登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徐泓自称“燕二代”,她的父亲是燕京大学数学系主任,母亲的家族中则有11位毕业于燕京大学。

身为“燕二代”,她凭一己之力,用五年时间编了14期200万字的《燕大校友通讯》。更重要的是,在“燕二代”努力下,将司徒雷登校长的半身塑像请进北京大学,“让后世记得燕京大学,知道司徒雷登”。

从某种意义上,只存在了短短33年的燕京大学创造了一个奇迹。虽然历经抗战等社会大变革,办学时间短暂,但从这里走出了70多位两院院士。

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严泉看过统计,到目前为止,中国任何一所一流高校培养的院士数量,都没能超过燕京大学。“从这个角度来讲,燕京大学以及很多民国时代的大学,在教育方面的经验和经历可以给我们很多启发。作为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的教育管理、教育理念,也有很多方面值得重新研究。”

严泉认为,人们关注司徒雷登,主要是他担任驻华大使的短暂几年,但实际上,他更长的时间是作为教育家而存在的。这种简单化的历史定位,让人们忽视了司徒雷登在中国更为广泛和影响深刻的履历。其中包括他与中国政界、文化、教育、思想界各界人士的交往,甚至包括他和美国各界人士的交往,“他提醒我们,历史研究应该多元化”。

全面理解司徒雷登的困难在于时代的错位。浙江工商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教授杨齐福认为,脱离司徒雷登生活的时代去研究他,肯定存在距离,因此,在亲眼看到司徒雷登的日记、电报、书信和他写的母亲的传记时,杨齐福很高兴,“这会是重新理解或者认识司徒雷登的另一个窗口。”

为什么名人日记、信札会引发学界热议、屡屡创造拍卖市场纪录?谢晓冬认为,因为每一次尘封已久的文献档案面世,背后都是一些与中国社会发展变革息息相关的关键人物,“当我们回顾历史,就会回到这些经典文献上来。他们的手稿、日记和笔记,理应得到更大程度的重视。这背后是对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视,对历史人物的纪念和认可。”

(本文图片由永乐文化提供)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微信 美文-微信文章库-我的知识库 » 胡适日记拍出上亿元天价,司徒雷登日记与书信也要上拍了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我的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