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笔-(九)杨广(二)
上回咱们谈到,在公元604年八月的那个夜晚,杨坚神秘地驾崩了。对于这一事件,正史的态度暧昧不清,似乎条条线索都在指向是杨广暗杀的乃父。
那么,有没有可能不是杨广所为呢?
我们先来看看杨广在封为太子以后,他的职务安排是什么:
是后高祖每避暑仁寿宫,恆令上监国。
仁寿年间,杨坚的身体已经很不好了,不太愿意管事;而素有让太子参预政务的惯例的隋朝,在老爷子避暑期间,由能干的太子监国也是合情合理又合法。
那么此时的杨坚的身体情况怎么样呢?非常不好:
四年春正月丙辰,大赦。甲子,幸仁寿宫。乙丑,诏赏罚支度,事无巨细,并付皇太子。夏四月乙卯,上不豫。
仁寿四年的正月,杨坚就来到仁寿宫;九天以后,他就把政务全部交给了杨坚;而到了夏天,杨坚已经病得下不了床了(不豫)。
也就是说,在仁寿四年八月丁未日,杨广已经成为隋朝实际上的执政者七八个月了。
而四天以前,老爷子杨坚已经在仁寿宫里和百僚作了正式的诀别(上以疾甚,卧于仁寿宫,与百僚辞诀)。也就是说,杨坚非常清楚,自己的病已经很重了,这一天就是和老朋友们的永别。
而按杨素本传里的记载,此时杨广正在仁寿宫。按理说监国的太子是无需和皇帝待在一起的,而这时杨广却也在仁寿宫“侍疾”,足以说明一点——杨坚知道自己不行了,所以把太子提前叫过来,保证权力交接的顺利。
那么,杨勇在哪里呢?
以下是付费内容
在他被废黜以后,他本人依然被软禁于长安城里的原东宫之中,距离杨坚避暑的仁寿宫320里。
而这,就是杨坚是否召唤杨勇的关键疑点所在。
我们无法弄清当时的马的脚力如何,但即使按照驿马之中最快的“八百里加急”来计算,来回640里也要几乎整整一天。更遑论自仁寿宫至长安山路崎岖,再加上面见废太子的种种拖延,往返时间恐怕一天都不止。
弥留之际的老皇帝,因为自己喜欢的妃嫔被太子调戏暴怒,可以理解;但你要说他一点不知道丞相和太子之间有私交,那你未免太小看杨坚了。最关键的是:在就剩最后一口气的时候,你就算能把杨勇叫来,你真就能撑得到他来的那一刻?
退一步说,就算杨勇真的来了,按杨广已经全面执掌宫闱内外大权的情况来看,他又岂能让杨勇轻轻松松进来面见老爷子?
至于杨广调戏陈氏一说,更是真真假假,无从考证,姑且搁置,不作讨论。
而如果把“杨广弑父杀兄”的故事放在一个更大的背景下,你会发现,这个故事既不空前,更不绝后。在隋朝前后的一二百年间,这甚至算不得是什么事情。
讲隋朝的事情,就不能不讲南北朝。实际上,隋朝不仅直接承继南北朝,其历史更在唐人所修撰的《北史》之中被纳入北朝历史之中。那么,南北朝时期的帝王父子、兄弟关系,又是怎样的呢?
很不幸,相当不好。光弑父这一件事,就至少出现过两次:北魏道武帝拓跋珪,被自己的小儿子拓跋绍刺杀;刘宋文帝刘义隆,被自己的太子刘劭所弑。至于新皇登基后大肆屠杀兄弟,更是史不绝书。南朝宋、齐两代,几乎每一次新皇登基,都要伴随着一场对宗室的大屠杀。
那么隋朝以后呢?自然就是唐朝了。好巧不巧的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李世民,也是开国皇帝的嫡次子。而这位皇帝的夺嫡手段可比杨广更血腥——他在玄武门下带着亲兵杀掉了大哥和三弟,然后“请求”老爹把帝位禅让给自己。
而记录隋炀帝生平的两本史书——《隋书》和《北史》,正是贞观年间修订完成的。其中《隋书》的总裁官,正是李世民的亲信大臣魏徵。
这一番对比,你能发现什么问题?
在仁寿四年八月丁未的这一天,杨广身上能坐实的案子大约只有杀兄一件事(“弑父案”在各家史书中虽意有所指,却都语焉不详)。而就算杀掉杨勇,其事件的恶劣程度,又岂是能与南北朝时期的君主或是李世民所能比拟的?
那么,为什么诸如拓跋绍、刘劭之类的人罕有所闻,李世民甚至还把后世捧成了“天可汗”,杨广却要成为人尽皆知的暴君逆子,被钉上历史的耻辱柱呢?
恐怕还是要拜谢他的好表弟一家。毕竟,他的谥号“炀”,是李渊送给他的;至于他的本纪,就更是在李世民的授意下完成的。
那么,杨广到底干了些什么事儿,才让他的历史形象如此的扑朔迷离呢?
咱们下回再说。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微信 美文-微信文章库-我的知识库 » 杨广身上的悬案(一):弑父篡位一事,是子虚乌有还是确有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