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个很有名的历史人物,享有“明代第一清官”的美誉。
有关他的事迹,明代章回小说《海公大红袍全传》和《海刚峰先生居官公案传》等有很详细的描写。他就是海瑞。
以后又经过《忠义烈》、《吉庆图》。《闹严府》等许多传统剧目的宣传,海瑞的形象变得愈加高大完美,成为继包公之后最有名的一位清官。
然而,小说与戏剧中的海瑞,有许多演义和虚构的成分,甚至带有明显的迷信色彩,妨碍了对于这位历史人物全面而正确的认识。
海瑞,字汝贤,一字国祥,自号刚峰,明正德九年(公元1514年)生于琼山县(今属海南省)一个回族家庭里。
他的先世是军人,没有什么显赫战功。祖父后来中举做了知县,也无什么突出政绩。
海瑞的父亲是凛生,不求上进也不善治家,玩岁惕日,游荡人生,幸好妻子谢氏是位奇女子,性格刚强,治家严谨,这才勉强保持了一个小康之家的体面。
海瑞四岁那年,父亲淬然去世,家中生计困难起来,母亲谢氏矢志不嫁,决心把海瑞抚育成人,对他进行了严格的教育,使其很快走完了童生、秀才、举人这段道路。
海瑞进京参加进士考试时,写了一篇《平黎策》论文,郑重提出了“开道置县,以靖乡士”的建议,引起了许多官员的注意。
不久,海瑞被任命为南平县(今福建南平市)教谕,旋任淳安(今属浙江省)知县。
成为县太爷的海瑞,仍旧布袍青衫,粗茶淡饭,并让仆人自种蔬菜。他为母亲作寿,也只食肉二斤,别无它物,受到总督胡宗宪的表扬。
淳安县山多地少,又有一些土地被地主豪绅夺占,他们不交或少交赋税,引起民众的强烈不满。
海瑞果断地重新丈量土地,成为轰动一时的大事。别看他只是小小的县令,却表现了关心民,不畏强御的刚直品格。
有两件事值得一提:某日,胡总督的儿子过淳安,他依仗父势,擅作威福,驿吏稍有不周,竟然将其倒悬吊打。
海瑞以总督曾下令凡官员过境不必铺张供奉为由,硬说这个恶少“必非胡公子”,将其所带数千金没收入库,令胡总督有苦难言。
都御史鄢懋卿奉命出巡,沿途骚扰,还带了小老婆坐五彩舆招摇。海瑞见鄢放的告牌上有“素性俭朴,不喜逢迎”之类的套话,便面见鄢懋卿说:
“听说你所到之处,场面很大,这是地方官的奉迎所为,决非你的本意,我们淳安县地小财薄,实在招待不起,希望鄢大人谅解。”
鄢懋卿知道海瑞清廉的大名,只得说声“罢了!罢了!”不得不绕道走开。
海瑞得罪了胡宪宗和鄢懋卿,尽管他在淳安的政绩很好,还是被排挤调职。
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海瑞升任嘉兴通判,鄢懋卿不忘前仇,指使党羽弹劾海瑞,随之被降职为兴国(今属江西省)知县。
在这里,他清丈了田亩,减少了冗官,又以罕见的勇气惩治了退休后纵容侄子作恶的大官僚张鳌,还帮助邻县处理过不少棘手的案子,得罪了严嵩的一些党羽,因而又被压制了很长时间。
嘉靖四十五年,经吏部文选郎陆光祖的推荐,海瑞擢升为户部主事,成为主管云南方面税收和钱粮的官员。
海瑞深知这一差事的重要,他勤谨有加,为国理财,弥补了一些亏空。然而这时的世宗皇帝享国日久,厌倦朝政,整天躲进西苑里面,专意斋醮,祈求长生。
大臣杨最、杨爵等曾上疏劝谏,受到贬谪,自此无人再言朝政。相反,一些督抚大吏或上符瑞,或进贺表,马屁拍得山响,而国势则日渐衰弱。
海瑞为了实现“天下治,万事理”的政治理想,独自给嘉靖皇帝上疏,明确指出其二十多年不理朝政,致使法纪松弛,吏贪官横,盗贼滋炽,民不聊生,并特意点明
“陛下之误多矣,其大端在于斋醮”,听信左右奸人,奢求长生不老,真是竭民脂膏,怪妄尤甚。
嘉靖皇帝看了海瑞上疏,龙颜大怒,掷之于地,命左右赶快抓他,千万不能让海瑞逃掉。宦官黄锦回奏:“此人素有痴名,自知触件当死,早已买好棺材,诀别妻子,待‘罪)于朝。”
皇帝反复看了海瑞的上疏,认为言之有理,然而终究气愤不过,还是把他下了大狱。直到嘉靖帝死后,才被首辅徐阶保释出来。
由此可见海瑞确有一种“挫折不磨,鼎不避”的大无畏精神。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明穆宗登基,随即任命海瑞为通政司官员,负责掌管内外奏章与臣民谏言的揭发控诉等。
他在这个职位上干了三年,又被任命为应天(今南京)巡抚。应天管辖下的松江(今属上海市),乡官较多,赋税繁重。
退休宰相徐阶家在华亭县,占田地四十万亩,多是夺自农民的好地。他的子弟仗势欺人,鱼肉乡里,民愤极大。海瑞上任伊始,控告乡官夺占田产的就有好几万人。
海瑞经过一番调查,当即采取了四项措施:
一是动员百姓兴修水利,疏通吴淞江,治理白茆河,初步解决水道不畅的问题。
二是勒令乡官立即退出多占的土地,并且不念旧情因公办事,亲自写信给老上级徐阶要他带头退田。
三是丈量土地,平衡赋税,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很多逃亡者闻讯回归乡里,生产很快有了发展。
四是裁减邮传冗费,节约驿站开支,士大夫出入不得专门招待。
海瑞的这些改革措施受到基层群众的拥护,可是却损伤了上层人士的利益。以徐阶为首的官僚,策动人连连控告海瑞,说他“迁滞不达政体”、“渔肉缙绅,沾名乱政”,结果海瑞只做了七个月的巡抚,就被赶出了应天府衙门。
海瑞为何迅速垮台?这不能不说徐阶起了作用。
徐阶因为指使人 参倒了奸相严嵩,并以代拟嘉靖皇帝遗嘱的权力消除了一些弊政,所以他的威信很高。
然而他因为得罪了当权太监,加上年纪又大,于隆庆二年(公元 1568年)致仕还乡。他本来与海瑞关系很好,海瑞坐牢时他还说过一些好话,但由于海瑞的退田政策和自己家人受到惩治,因而又恨透了海瑞。
后来有人给徐阶出主意,走了新的当权太监的门路,又给皇帝的红人戴凤翔送了厚礼,这样内外夹攻,海瑞很快就垮台了。
海瑞辞官这天,百姓们纷纷哭着前来送行,许多人家还把他的画像供奉起来,顶礼长拜,视为神仙。
海瑞被罢官以后,吏部尚书高拱劝他仍到南京户部任职,海瑞以身体不好为由谢归。
万历初年,张居正当国,有人推荐海瑞,居正不置可否。他不相信天下有这样的清官,遂让一位御史秘密到海瑞老家查访。
到了那里一看,这位被罢官的巡抚粗茶淡饭,居舍萧然,一片穷困潦倒的样子。
像这种赋闲的日子,海瑞整整过了十六个年头。万历十三年(公元1585年),七十二岁的海瑞被重新起用为南京吏部右侍郎。
明代的南京是陪都,虽然也和北京一样,有五府、六部、都察院等衙门,然而只是安排年老的和政治上失势官员的地方,名义上有官职,实际中很清闲。
海瑞不愿做这种无所作为的闲官,他一到职就先除弊政,把多年来各衙门出票,要街道商户无偿供应物品的陋规禁止了。
海瑞这位刚直敢言的老臣,威风不减当年,大胆上疏言事,严惩贪污犯罪,遭到污吏“丑低”攻奸,海瑞愤而染病。
万历十五年十月十三,七十四岁的海瑞卒于任上,结束了不平凡的一生。
海瑞的一生是斗争的一生,上自皇帝下到乡官,他无一畏惧,敢碰敢顶,屡受挫折,愈挫愈奋,表现了十分可贵的刚直精神。
海瑞的一生也是俭朴的一生。那时知县上京朝觐,照例可从里甲、杂项摊派中取四五百两至上千两银子,以便用于行贿。
海瑞在淳安任上两次进京,只用了路费四十八两银子,其余一概节省。
做巡抚时,不收任何礼品,连多年老朋友的例行馈赠也拒之门外。
被罢官后,他到京师候职,穿的衣服破烂不堪,经交部熟人多次劝说,好歹才买了一件官服。
海瑞祖上留下十多亩田地,除了母亲死时朋友送钱买了一块墓地之外,没添一分一厘田地。
他的住所实在过于简陋,为了方便写作,才狠心买一所房子,房款一百二十两银子是他多年官棒积蓄。
海瑞死前二天,兵部送来柴火银子,海瑞一算多出了七钱,立即让人退回。
他在去世以后,金都御史王用汲到家中查看,只有俸金八两,葛布一匹,旧衣数件,王御史心酸得直掉眼泪。
在他的积极张罗下,海瑞的朋友凑了点钱海瑞才得以入殓。出殡的时候,市民停业,商号关门,大家主动穿上白衣白帽为他送葬。
当时海瑞的一幅画像售价五钱,仍然供不应求,百姓们排列江岸,“爵而哭者百里不绝。”
不过,也有人兴高采烈,庆幸这个“偏执”、‘疯颠”。“管闲事”的南海狂人终于死去。然而,就是在骂他的人中间,也有的暗暗佩服。
如当时的华亭大地主何良俊,与海瑞势不两立,他也不得不承认“海刚峰,不要钱,是铮铮一汉子。”朝中一些头面人物如高拱、张居正等,也说了海瑞不少好话。
明神宗为了表彰这位清官,赠海瑞太子太保,溢号忠介,对其清廉勤政的一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明史》海瑞本传说他“意主于利民,而行事不能无偏”,算是一个很中肯的评价。
廉洁从政,世风清明,功垂华夏千秋史
勤俭为公,德实配位,歌咏神州万户春
海瑞作为清官,历史多有评说,似已盖棺论定。然而看看有关史料的记载,却又发现了一些与他判若两人的问题。预知后事如何,请关注下期文章《清官海瑞的另一面》
推荐阅读: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微信 美文-微信文章库-我的知识库 » 勤俭为公,德实配位,清官海瑞不为人知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