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扼腕:鸦片战争中的林则徐

虎门销烟

1839年6月3日,天气晴朗,广州虎门山下观礼台上戒备森严,旗帜招展。午时一过,随着钦差大臣林则徐的一声令下,礼炮响起,销烟开始。工役们将一箱又一箱的鸦片逐一切割,放入事先挖好的巨大销烟池中,经过一段时间浸泡后,将石灰倒下,再以铁锄、木耙反复搅拌,销烟池沸腾如锅,鸦片尽数被销蚀,最后工人们打开闸门,将剩余的泥浆冲入大海。紧接着再放入第二批鸦片,如此反复,到当天日落之时销毁鸦片170余箱。此后硝烟工作持续20天,至6月23日,共销毁鸦片19187箱子又2119袋,总重量2376254斤。

虎门销烟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虎门销烟”,今天矗立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上,第一块浮雕描绘的就是这一场面,虎门销烟的领导者林则徐则因此被尊为民族英雄。

不过近些年,有些人认为虎门销烟虽是壮举,但林则徐操之过急,没有遵从道光勿启“边衅”的嘱咐,导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他是鸦片战争的罪人。

也有人认为鸦片战争如果从一开始就由林则徐统帅,道光不是犹犹豫豫,中国未必会输,那么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可能要推迟或者改写了。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何对于林则徐会有如此截然不同的看法呢?让我们把时间拉回到道光十八年(1838年)。

任重道远

1838年,道光终于下决心禁烟了。

道光帝

其实早在乾隆时期,鸦片就开始输入中国,朝廷一开始就禁止内地商人贩卖,只是因为官吏腐败、查禁困难,鸦片是越禁越多。到了道光年间,鸦片输入是有增无减,道光元年(1821年)输入还只有5000箱,到了道光十五年(1835年)竟增加到了30000箱。

鸦片不仅使中国白银大量流出,同时伤害了人民身心健康,危害深重,鸦片已经到了必须要禁的地步了。但是朝廷禁烟好多年却收效甚微,且越禁越多,到底该怎么办呢?

1838年,时任鸿胪寺卿的黄爵滋给道光上了一道严禁鸦片的奏折,大声疾呼主张严禁,并且要严惩吸食鸦片的人,他认为如果没有人吸食鸦片,自然没有人卖鸦片了。对于吸食鸦片者,限期一年戒烟,超过期限而复吸者,直接砍头。

吸食鸦片者

黄爵滋的奏折让道光眼前一亮,以往朝廷的禁烟主要是“严禁海口”,也就是堵住鸦片输入的源头。在当时能够进行贸易的口岸只有广州,禁烟也多在广州进行。

黄爵滋的想法虽好,但缺乏操作性。首先吸食鸦片难以检查,其次吸食者众多,如果滥用死刑,则容易激起民变,而且判处死刑,流程非常复杂,难以实行。

道光显然觉得这种方法有失妥当,于是他下令各省督抚讨论。讨论的结果如何呢?在道光收到的29份回折中,大多数都主张只对吸食鸦片者进行惩戒,不宜过于严厉,只有8份奏折主张严打,这其中就包括时任湖广总督的林则徐(当然他并不赞成黄爵滋的办法)。

林则徐

林则徐在奏折中说:“当鸦片未盛行之时,吸食者不过害及其身,故杖徒已足蔽辜;迨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林则徐言辞恳切,不过最终促使道光下定决心禁烟的是之后发生的两件事:一是庄亲王奕赉和镇国公溥喜吸食鸦片,二是11月8日,天津查获鸦片13万两,这是清政府自稽查鸦片以来最大的的一起烟案。这说明,清帝国的鸦片灾害已经侵入到了京畿地区并且污染了皇室成员!

道光这次终于忍耐不住,11月9日,他下了一道谕旨:林则徐进京陛见。2个月后,道光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到广州查禁鸦片。为什么道光没有把禁烟的重任交给广东的官员,而是交给林则徐呢?

以大清官场现状而言,鸦片贸易和禁烟问题牵涉多方利益,要想处理好此事,官员必须为官清廉,刚正不阿,并且有一定威望,同时还要具备与“外夷”沟通的能力,万一爆发军事冲突,还得具备军事统帅的决断力。

从各方面来看,林则徐无疑都是最适合的人选。从后来的禁烟成效来看,林则徐的确不辱使命。那么林则徐是如何进行禁烟的呢?

不辱使命

对于广东人而言,禁烟早就不陌生了。以往禁烟无非就是缉拿几个鸦片贩子走走过场。这种方法当然难以奏效,常常是风声一过,鸦片贩子又如雨后春笋般冒出。

这次林则徐来禁烟,一开始就表现出与以往不同的手段。具体来说,林则徐的禁烟计划分为两方面,其一是针对广东境内中国瘾君子和鸦片商贩进行严打,具体由两广总督邓廷桢和广东巡抚怡良负责。其二是针对外国商人的行动,这也是林则徐这次禁烟运动的重点。

根据规定,政府官员不能直接与外国人打交道,凡事都要通过行商在中间斡旋。1939年3月18日,林则徐抵达广州的第8天,他召来负责与外国人打交道的行商,颁布一道严谕,要他们传谕外国商人,三天之内将船上数万箱鸦片全部上缴,并签字做出承诺,如果以后再夹带鸦片,只要查出“人即正法,货即没官”。不过这些外国商人以为这一次还和往常一样只是做做样子,根本没有理会。

没想到这次来真的了,3天之期一过,林则徐马上派人紧逼,他先把一两个行商抓起来问斩,洋人一看势头不对,赶紧交出1037箱鸦片,希望息事宁人。次日,林则徐下令传讯颠地,此人是英国著名的鸦片走私贩子。接到传讯后,颠地提出要林则徐颁发亲笔护照担保他能24小时内回来,最后不了了之,双方矛盾进一步激化。

为了彻底解决鸦片问题,林则徐派人将位于广州城外西南角的商馆重重封锁,同时撤退仆役并断绝供应,这样一来,整个商馆区成为孤岛,约360名外国人相当于全被变相拘留。

此事很快惊动了英国驻华商务总监督义律,此人对于推动鸦片战争可谓“功不可没”。义律劝告英国商人将鸦片交给他,再由他交给中国。可以说这是义律下的一个圈套,因为义律身份特殊,经其转手,这些鸦片就不再是鸦片商的私人货物,而属于英国政府,不过对此林则徐并不知情。3月28日,义律如约将20383箱鸦片上缴,次日林则徐也逐步开始恢复对商馆区的供应,允许仆役回商馆区工作。

义律

鉴于收缴鸦片工作顺利,林则徐下令撤销封锁,除了16名鸦片商贩大佬,其他外国人都可以离开广州。到5月22日,鸦片收缴工作如期完成,林则徐也没有对这16人严惩,只是要求他们写下保证书,以后不再踏足中国。

林则徐令人将收缴鸦片清点,准备集中销毁,由于5月底广州一直连降大雨,销烟工作直到6月初才得以进行,也就是有名的“虎门销烟”。

林则徐在广州的禁烟功绩得到了道光的充分肯定。7月28日,道光看了林则徐关于虎门销烟奏报,欣喜万分。不久,林则徐55岁生日,道光亲笔书写“福”、“寿”二字横匾,差人送往广州,以示嘉奖。

当整个帝国都沉浸在欢欣鼓舞中的时候,一场即将到来的暴风雨正在酝酿。

战争前夜

今天我们知道虎门销烟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利益,是中国近代史上反对帝国主义的一次伟大胜利,同时也是鸦片战争的导火索。作为禁烟运动的领导者,也是中国近代以来“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为何也如此盲目乐观,而没有意识到战争的到来呢?这就不得不说说当时的情形了。

当时的清帝国自诩天朝上国,自身的脆弱尚未暴露,清政府上下对英国并不了解,视之为撮尔小邦,而且禁烟是国内的事,与别国何干,更何况对于蛮夷之邦,向来只有“剿”“抚”之别,岂有战败之理。

因此林则徐在禁烟运动中采取霹雳手段并不奇怪,也都是依规行事,并不过激,只是以往是走过场,这次动了真格而已。

当然林则徐之所以青史留名,他区别与其他官员的一点就是下功夫了解了世界,尤其是英国的情况。

林则徐在广州拥有至少四名翻译,在了解了英国的地理位置、人口、军事力量等情况后,他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英国的国力远不如清帝国强。而且英国若发动战争,路途遥远,补给困难。重要的是林则徐认为义律和那些不法商贩没有左右政府的能力,英国政府也不可能因为鸦片贸易断绝与中国的联系而阻断最重要的茶叶等贸易。因此林则徐完全有理由自信。

虎门硝烟后的一段时间,道光认为禁烟局势已定,他准备让林则徐帮他分忧处理其他事务,结果英人不断制造麻烦,这让道光很是烦恼,后来态度也逐渐强硬起来。12月13日,他谕示林则徐“即停止与英吉利等国贸易”,各种对外的事务都不必纠缠,尽快结束掉。1940年1月5日,道光见林则徐迟迟不能北上上任,干脆委任林则徐为两广总督,处理这些麻烦事。

但事情远没有林则徐和道光想得那么简单。英国国内正在为战争进行酝酿。

1840年1月16日,维多利亚女王在国会演说,称“正密切注意英人在华利益及国家尊严。在中国发生的事件,已经引起我国臣民与该国通商关系中断,朕已极严重注意,并将继续注意这一影响我国臣民利益与王室尊严的事件。”

维多利亚女王

2月,英国政府任命懿律义律为正、副全权代表,懿律为英军总司令。

4月,英国国会对是否出兵进行激烈辩论,在维多利亚女王的影响下,最终以271票对262票通过军事行动,不过英政府始终未正式宣战,认为军事行动只是一种报复,而非战争。

客观来说,对于刚刚崛起的英国,清帝国是一个拥有几亿人口,上千万平方公里国土且统一的的庞然大物,在尚不清楚对方斤两前还是要慎重。

只是出乎英国人的意料,庞大的帝国却如好战分子所言,清帝国不堪一击。如今鸦片战争在英国国内了解的人很少,一般称之为“通商战争”或“第一次中英战争,而它却作为百年屈辱的开始深深地植入了中国人的民族记忆里。

这场战争改变了中国的命运,同时也成了林则徐人生和仕途的分水岭,之前还是民族英雄,转眼间却成了国家的罪人。

民族之殇

虽然没有预见战争的到来,但是林则徐还是做了认真的准备,从1840年初开始,林则徐就在珠江口沿岸新建炮台,招募民兵,组织军事演习,目的自然是为了抵御英军。

1840年6月,英军舰船47艘、陆军4000人在海军少将懿律、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率领下,陆续抵达广东珠江口外,封锁海口,鸦片战争开始。

英军在广州并没有进行任何军事行动,而是很快北上。当时清帝国上至皇帝,下至群臣百姓都以为是林则徐的部署取得了初步成功。不过随后英军的战果打破了他们的幻想,英军之所以选择北上,并不是因为林则徐周密的部署,而是要“把有效的打击尽量打到接近首都的地方去”。

从数量上看,英军的人数对于拥有80万常备军且本土作战的清政府来说不值一提。但是英军并不是他们以往碰到的海盗,现代化的装备和军事思路武装下的英军完全颠覆了清政府高层和军队的想象。

7月5日,英军开始炮击定海,9分钟就消灭了港口的清军有生力量,陆军在船舰火炮的掩护下直攻定海县城,由于天色较晚停止了进攻,次日清晨便攻取了定海。

9月29日,道光下旨革了林则徐的职,并命令“交部严加议处,来京听候部议”。10月25日,林则徐又收到吏部文件,通知他暂留广州,等待新任钦差大臣琦善的审问和发落。林则徐在鸦片战争中开始慢慢处于边缘化,即便后来琦善的“抚”夷策略失败,林则徐也没能再回抗英一线。

琦善以允许通商和惩办林则徐换得英舰南下广州谈判,算是解除了京畿危机,这让林则徐处于更加尴尬的境地。不料,英军逐渐对琦善的拖延失去了耐心,1841年1月7日,英军攻占虎门的大角、沙角炮台,清军死伤700余人。琦善被迫让步,并擅自与英人签订《穿鼻条约》。条约第一款就是将香港岛割与英国。道光听说之后大为不满,将琦善抄家革职,派靖逆将军奕山赴广东指挥作战。

琦善与英人谈判

按理说,琦善受到了处罚,该起用林则徐才是呀,结果,不久林则徐又躺枪了。

1841年5月1日,林则徐接到圣旨:降为四品卿衔,速赴浙江镇海听候谕旨。到镇海后,林则徐积极参与了当地的海防建设事宜,力图“戴罪立功”。可是接替琦善的奕山在与英军作战中节节退败。为了开脱罪责,他竟造谣说,英方是愿意议和的,他们恨之入骨的只有林则徐。道光求和心切,便把广州战败的责任再次推给林则徐,说他在广州任职时没有积极筹划防务,以致英军发起进攻后,奕山招架不住,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6月28日,道光下旨,革去林则徐“四品卿衔”,从重发往新疆伊犁,效力赎罪,7月14日,林则徐踏上了流放之路。

林则徐赴戍新疆图

林则徐个人的苦难开始了,他深爱的国家的苦难也开始了,一年后的1942年,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从此,清政府开始一步步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逐渐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鞠躬尽瘁

国家受难,自己却不能施展抱负,实在是让人痛心,在赴戍途中,林则徐写下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诗句表明心志。因为林则徐高尚的品行和开阔的视野,他在民间声望很高,有些人认为鸦片战争之所以军事失败,都是因为林则徐被革职,这也有点一厢情愿了。

诚然林则徐做了积极的准备,但是面对英军的“降维打击”,他也只能空有满腔报国热忱,难有扶大厦于将倾之力。

正如他在流放新疆途中给友人书信中写道:“盖内地将弁兵丁虽不乏久历戎行之人,而皆睹面接仗。似此之相距十里八里,彼此不见面而接仗者,未之前闻。徐尝谓剿匪八字要言,器良技熟,胆壮心齐是已。第一要大炮得用,今此一物置之不讲,真令岳、韩束手,奈何奈何!”

历史给林则徐开了个天大的玩笑,因为虎门销烟他名垂青史,也因虎门销烟而获罪。至于林则徐到底是英雄还是罪人,你我心中都有杆秤。不过在评价历史人物时,我们还是不能跳脱出其所处的历史环境,如果用已知的历史轨迹去妄自猜测,就是事后诸葛亮。正如林则徐,不能因为后来发生了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灾难就认为他虎门销烟是过激的、错误的一样。

林则徐虽然因虎门销烟而彪炳史册,但我想之所以他被视为民族英雄,也是他个人的品行和能力决定的,当然历史也刚好给他提供了机会。正所谓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鸦片战争5年后的1845年,被流放的林则徐又被朝廷起用,调任陕甘总督、陕西巡抚、云贵总督等职,在安定陕西、开发新疆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微信 美文-微信文章库-我的知识库 » 英雄扼腕:鸦片战争中的林则徐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我的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