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的代表作品《桃花源记》。
当时,陶渊明生活的这个社会是非常污浊的,非常黑暗的。
北方的氏族,什么王家谢家于家环家,跑到南方跟南方的氏族吴家,他们结盟起来,这些氏族的实力,比司马氏,比皇帝的势力还要大。
那么,这些人组合起来构成了一个偏安政权。而且建都在了那个倒霉的健康,南京。南京又叫金陵。
早期,秦始皇巡游天下的时候在这里,他的那些术士方士说,这里王气太旺,得挖一个陵墓,把金子放进去,断了这里的王气。
秦始皇照做了,这里就成了一个被诅咒的地方。在这里建都的王朝都很短暂。
都无在这里建都很短暂,灭掉了。西晋在北方五胡十六国的时候,他自己霸王之乱,让北方五湖十六国衣冠南渡来到了南方,在这里建立了政权。
而陶渊明生活在东晋的后期。这时候,军阀割据,战事频征,政治黑暗,民不聊生。
陶渊明非常熟悉自己的一个长官叫刘裕,刘裕篡夺了晋恭帝,东晋最后一个皇帝。刘裕还派人用棉被闷死了晋恭帝。
陶渊明作为东晋的旧臣子,他的太爷爷是东晋的开国元勋。他虽然感到东晋让他很失望,但是那毕竟也是他的国家。
他的祖先共同开创的一个政权。所以东晋被篡位以后,他对这个现实更加失望,写了这一篇《桃花源记》。
实际上,这个世外桃源是没有的,只是他想出来的,只是他理想中的。这表达了他的理想。
自古以来,大家都在想怎么样的社会是最理想的呢?《礼记》里面提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这简直就是共产主义这个大同社会,共产主义天下为公,所有人的劲都往一处使,都为了公家,都要有功德。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人们不是只去以自己的亲人为亲人,不是只以自己的儿子为儿子,孩子为了孩子,使得老人能够颐养天年,安乐终老。壮年能够展开他的抱负,幼年的这些孩子能够很好的成长,失去了配偶的人,得病的人,都有人来供养他们。
所以,这也就是一个大同社会。盗窃乱贼而不作,外户都可以不避,这就叫大同社会。这是理想中的大同社会。
老子里提到一个小国寡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智,老死不相往来。这两个模型不冲突,这两个模型都可以天下大同。一个是全都敞开的,没有哪个人有自己固定的亲人,大家都是一家人。跟乌托邦里差不多,然后还有一个是老子提出的这种小国寡民,大家是一个一个小小的小小帮,每一个小帮,形成一个大的联邦。大家都不交往,大家过好自己,开开心心让自己快乐就可以了。这就是两个模型,一个叫大同社会,一个叫小国寡民。
那么,柏拉图也提出了理想国。柏拉图,古希腊的三贤。他提出了他心目中理想社会是理想国。国家由哲学家来统治。最高统治者是哲学王,就是拥有哲学知识的政治人物。卫国者士兵和普通人民,卫国者是管理国家的精英。这个头衔可以被继承,但是其他人也可以被培养成卫国者。卫国者的后代,也有可能被降成普通人民,它是流动的。遂则父子相承,有时不免金,这个金父生银子,银父生金子。
如果魏国者的后裔变低劣了,应该把它降入其他阶级,如果低等级的,低阶级的子孙天赋优秀,把它提升为卫国者。那么他们在这里有一个管理国家的精英阶层叫卫国者。
第三个他提到了男女平等。在2000几百年前,他就提出了男女平等。这个好难得,因为到现在,男女都不平等。现在这个社会,都还没有做到男女平等。
清代的沈复,他有一部《浮生六记》,沈复的妻子是他小时候的早恋对象。沈复11岁的时候,陈云9岁,两个人在沈复的外婆家,沈复去他外婆家金陵,认识这小姑娘。
然后跟人家玩的很好,就跟他妈说,以后我要是结婚,我必须得娶这个小姑娘,别人我不要,他妈妈就冲到人家家里,把祖传金戒指摘了给人放到手里,说姑娘这事就这么定了。
他俩后来结婚了。有一天晚上,沈复去办事,陈云想跟着去看看太湖,但是自己都结了婚了,那知道自己没有这个权利和资格。沈复说你就借口自己回娘家,我在桥底下船上等着你。陈云就跟沈复这样会合。两个人在烟波浩渺的太湖上夜游,两个人站在那艘小船的船头,惬意极了!泰坦尼克号一样的。陈云哭了,她感动了。她说我太激动,没想到我还能出来,看见太湖,没想到我一个结了婚的女子,竟然还能有这样的权利。所以女子的权利被限制的太多太多了。
柏拉图在二千几百年前,理想国模型中就提出男女平等,真是很难得,但现在社会已经不同了。以前女子结了婚以后,没有资格出门旅游,现在完全反过来了。
托马斯·莫尔提出了一个乌托邦这么一个国家的模型。乌托邦是南半球一个新月形的海岛,岛上有54座城市。乌托邦的希腊语是无有之地,没有这地方。岛民有共同的语言,传统风俗和法律。这里的公民没有私有财产。每十年采用抽签的方式调换一次住房。穿统一的工作服和公民装。免费在公共餐厅就餐,每人轮流到农村劳动两年,每天劳动六小时,能满足社会需要,其余时间从事科学、艺术、智慧、游戏等活动。这样一个乌托邦,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这就是大家心目中的理想国。
那么我们讲的《桃花源记》是陶渊明行动能力相关,陶渊明心中的理想。
陶渊明,除了《桃花源记》这一篇文章以外,还写了一首诗,叫《桃花源诗》。《桃花源记》其实是这首桃花源诗的序言,写那么多,是为了给《桃花源诗》做铺垫。《桃花源诗》和《桃花源记》表面上看挺独立的,然后结合着看珠联璧合,而且没有重复的感觉。这是陶渊明的诗。
他首先写这个世外桃源长什么样,写完了之后,再根据这个虚构出来的世外桃源这个地方,再歌颂这个地方,写出这样一首诗。写一首诗之前先讲一个故事。
《桃花源记》的文章。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qiān)陌(mò)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yì)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jì),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第一段文章讲解。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晋太元中,东晋的太元年间,东晋孝武帝的年号太元年间。
武陵郡,湖南常德一带武陵郡。武陵人捕鱼为业。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一个人以捕鱼为生。
缘是沿着,顺着。沿着溪流行船。
行,指的是划船。如果你驾着马车说行,那就是马车的出行。如果你走路去哪里?那这个行就指的是走着出行。
所以这个行不限于你用什么交通工具?不管你用船,还是用马车,还是用腿,都可以。沿着溪水行船。
望路之远近。忘记了已经走过的路程。远和近就是距离。忘记了已经走过的路程的距离,忘记了已经走过的路程的远和近。
忽逢桃花林。忽,忽然。逢,遇到。忽然遇到了一片桃花林,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
夹岸数百步。桃树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比如说一两步之间种一棵,那也有几百棵,好几百棵。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
一步有多长呢?一步还是半步?半步是对的。这个步字的上面也是往前走了一下,下面也是往前走了一下。
这步子两个上和下是一样的,一步两步,两个脚印就是步,所以走两下。左右脚都走一下才叫做一步,所以那个是半步。
既然一步是这么都走一下,所以其实一步还挺宽的,你想一步就有一两米。几百步就有好几百米。
中无杂树。桃树之中,没有别的树,没有其他的树。
芳草鲜美。这里花草鲜艳美丽。两边的花草,鲜艳美丽。
落英缤纷。落英是落花。落下的花也繁多,纷乱而繁多。那么这里有人认为是刚开的花,但是我宁可认为它是落下的花。
因为这些长得很漂亮的花瓣落下一点儿,在树下那个画面才最美。落花纷乱的散在树下。
渔人甚异之。打渔的武陵人对此感到非常的诧异,非常惊异。好奇怪,这不像是一个自然现象,这像是有人在这里种的,不可能自己长成这样。这谁种的呢?
复前行。复是又。他继续往前行船,继续往前划船。
欲穷其林。欲是想要。穷是走完,走过。想要走完了这片林子,走到这片林子的尽头。找到这这片林子的尽头。
第一段现代文翻译。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一个人以捕鱼为生,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已经走过的路程是远还是近。忽然,遇到了一片桃花林。桃林在溪水的两边,长了好几百米长。其中一棵其他的树都没有。这里花草鲜艳美丽,落花也纷乱繁杂的散落在树下。这个打鱼的人感到非常惊异,于是继续向前行船想要走到这林子的尽头,走穿它。
第二段文章讲解。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临近水源是这片桃林的尽头,是溪水的源头。
这片桃林的尽头,是溪水的源头。
走完了这片桃林到了溪水的发源地。
便得一山。得相当于appear,相当于突然冒出。突然出现了一座山。
山有小口。山上有一个小洞口。
仿佛若有光。仿佛是隐隐约约的意思。隐隐约约的像是有光的样子,还看不清楚有没有呢?隐隐约约像有光的样子。好神秘,好神奇,好像就要到另一个世界去了一样。
好神秘,是你你敢进去吗?有一部著名的童话叫魔橱,也被改编成电影叫纳米亚传奇。一帮小孩到一个衣橱里面翻翻翻,冰雪世界里去了。这是世界著名的童话。
山有一个小洞口,隐隐约约,似乎是有光亮的样子。
便舍船。于是丢下了船。
从口入。从洞口进入。
初级狭,才通人。刚开始洞口非常狭窄,才能通过一个人。仅能够容得一个人通过,特别窄,跟那个古希腊的温泉馆一样。只能通过一个人。
复行数十步。又往前走了几十步,就好几十米。然后,再往前走了几十步。
豁然开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他走的这个洞口,真的好神奇,刚开始特别窄,然后越走越大了。我小时候看过一部非常古老的动画片。用今天的话讲叫哆啦A梦,那个古老吗?古老。我们小时候叫机器猫。那个机器猫就从自己的兜里面,拿出了能把人变大或变小的机器。变小的就是从那个大口往前走,咚咚咚走,走出来全是个小的,如果是要再放大回来就放大了。所以我读到这个洞口初极狭仅通人,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才通人,数十步豁然开朗。我就想到了,我小时候看过的那部古老的动画片,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恙然。这里的土地非常宽阔,平坦又宽广。平是平坦,阔。旷是开阔,宽广。
屋舍俨然。俨然是整齐的样子。这里的房子都整齐有序,看着非常有序,整齐有序。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有肥沃的土地。美池,美丽的池塘。桑竹是种的桑树,种的竹林。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阡陌是田间的小路,田间小路纵横。横着是东西向的小陌。南北向叫迁。阡陌交通就是交错相通。田间的小路交错相通。
鸡犬相闻。相闻,是互相听到。可以互相听到,所以这里的鸡鸣和狗吠都可以互相的听到。没有高层建筑,所以完全没有隔音,这边的鸡叫一声,那离得很远也能听到。
其中往来种作。这其中来来往往的这田地中。刚刚说的就是农田,阡陌交通,鸡犬在这田地中,在这村落之中。往来种作,来来往往耕种和劳作的。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耕种和劳作的这些男人和女人,他们的衣服,他们的衣着悉如外人。他们的衣着跟这片桃花源以外的人全都一样。悉如外人,就跟外面的人的衣服打扮是一样的。那么外边的人跟这里面的人的打扮一样的。
那么他说自避秦时之乱,秦始皇时期大家穿的衣服跟东晋时期大家穿的衣服是不是服饰完全一样呢?应该不是。
虽然当时服饰发展的缓慢。但是从秦朝,公元前220年到东晋公元前400年左右,200多年过去了。服饰早都有很大变化。然后时代在变化,每个时代都不一样,那这田间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的人,男的和女的,他们的衣服都跟外人一样。
悉是都。都与桃花源外的人,可能外面的人是一样的。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黄发和垂髫,黄发是老人。以前的人,如果你头发比较黄,人家说你长寿。垂髫,这小孩额头上这一撮头发垂下来,不是后面垂下来,是前面这一撮,古人男孩子留的都是牛角辫。看过哪吒吗?看过圣婴大王红孩吗?等等。古人14岁开始,这里的头发就会往长了留,往下垂。15岁头发整个扎到后脑勺,变成了现在女孩扎的马尾辫那样了,那是男孩子的发型。男孩子15岁,叫束发之年。14岁,叫垂条之年。这里说的黄发和垂髫,又不是说具体多少岁,是指老人与孩子。
老人和孩子们怡然自乐着,都愉快高兴的样子,安适愉快。他们都露出高兴样子。这里强调是没有别的事,让他们高兴,他们自己待在那,自己就很高兴,自得其乐。他强调的是自得其乐,不是说周围有个什么好玩的,他们很高兴,是他们待在那什么都不干,就很快乐。
第三段文章讲解。
见渔人,乃大惊。这些人见到了打渔人,很惊讶。乃这里是表示转折的竟然。见到打鱼的人竟然非常吃惊。你是哪人?我们怎么不认识。你是从哪来的啊?他们竟然很吃惊。
问所从来。问他从哪来啊。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具答之。详细的回答了。具是详细。从哪里来的?他详细的回答了他们。
便要还家。要通假字,通邀。于是村子里的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去干嘛呀?做客吃饭。
设酒杀鸡作食。摆了酒宴,杀了鸡来款待他。给他做了食物,吃鸡,很高兴。
村中闻有此人。这村子里的人听说有这么多外人。
咸来问讯。闲是都。都来打听消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他们自己说以前他们祖先为了躲避秦始皇,那时候秦朝那时候的战乱,秦朝时候战乱比较多。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率领着,带领着妻子们孩子们。古时候这个妻也是个复数,可数复数。古时候是妻妾。带着妻子,其实是妻子们和孩子们。邑人是他们的同乡,他们同乡人。来此绝境,来到了这个与世隔绝的境地,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境地。
不复出焉。不再离开,不再从这里出去。
遂与外人间隔。这样跟外面的人断绝了联系。
问今是何世。问如今是什么时代?问现在是什么朝代?
乃不知有汉。结果他们不知道有汉朝。
无论魏晋。更不要说,更不必说。无是不要。论是说。不要说魏朝和晋朝啦。汉都不知道,怎么知道有曹魏呢?魏都不知道,怎么知道有司马氏的晋呢?看来你不知道。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渔夫把自己知道的事情,都非常具体的告诉了他们。一件一件都具体告诉他们,详细告诉他们。
皆叹惋。村子里的人都感叹着,并且感到惊讶,惊喜。啊,太神奇了。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其余那些村子的人都再次请这个渔夫到自己的家里去。
皆出酒食。都拿出了酒和美食来款待他。
停数日。等了好几天,他在这里停留了好几天。
辞去。向村子里的人辞别了,离开了。
此中人语云。这里的人对他说。这个语字,读四声表示动词。这里人对他说。
不足为外人道也。不足,是不必,就是不够,不值得。你看到这里的事,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呀。那么他们是这个意思吗?这是社交语言。其实是告诫他,你可别告诉外面人这些事,你知道为什么吗?如果告诉了,会有什么结果呢?把他们抓起来。他们没办法,为什么不想让外界知道?怕破坏他们的宁静。他们本来过得还蛮幸福的,他们一听外面那么乱,谁把谁又篡位了,外面一直在打仗,算了吧,算了算了,千万不要让别人知道我们的存在。不要告诉外面的人。
第四段讲解。
既出。已经出来了。因为出来之后,人离开桃花源之后。
得其船。找到了他的船。
便扶向路。顺着以前的路。扶是沿着,顺着。沿着以前的路,顺着以前的路。
处处志之。到处都做了标记。
集郡下。集聚一下到了郡下,到了郡城,到了武陵郡。
诣太守。去拜见太守。
说如此。把他见到的这些都说出来了。这个人也真是不守诚信,别人跟他说,唉,千万不要跟外面的人说,你们放心吧,绝对不说出去,就立刻说。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他为什么想要告诉太守呢?他想要领赏。太守就派人跟着他一起去。
寻向所志。寻找他之前所做的标记标志。
遂迷。终于迷路了,终于迷失了,迷失了方向。
不复得路。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你们知道为什么他们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吗?
因为桃花源并不存在。所以他根本后来找不到桃花源,他本来就没有这个地方。
他之前看的不是看见了,就是这个故事本身就是陶渊明编的,那到底标志都做了之后,怎么还是找不到呢?很简单,哆啦A梦把这个东西又收到兜里去了。他的道具总不能散在外面,一直都有,你们难道没有看过吗?他每次用完道具,他得收起来。不是说屋子里摆着所有他的这种高科技道具。答案就在机器猫的动画片里。想了解《桃花源记》,先去看藤子不二雄的机器猫。
第五段讲解。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人,其实是他表弟,跟他是亲戚关系。
闻之。听说这件事。
欣然规往。欣然,高兴的样子。归,规划、计划,计划前往。高兴的计划前往,规划前往。
未果。没有实现。
寻病终。寻过了一段时间,过段时间之后,病死了。
后遂无问津者。以后就再也没有去问这个小河口的。去找这个趟过水的这个小河口的人了,再也没有去问寻找着路的人了。津是小河口,挽起裤管能趟过去的叫津。挽起裤管往前趟,会掉到河里的叫渡。这两者区别就这么点。以后就再也没有寻访桃花源的人了。
《桃花源记》现代文翻译。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林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艳美丽,落花纷乱地散在地上。渔人对此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是溪水的发源地,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光亮。于是他下了船,从洞口进去。起初洞口非常狭窄,仅容一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眼前)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整齐有序。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田地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的男女,他们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小孩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
这里的人看到渔人,竟然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回答了他们。(有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做客),摆酒杀鸡来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于是就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件一件,详尽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以后)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菜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天,向村里人告辞离开。村里的人告诉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旧路回去,处处都做了标记。到了郡城,渔人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终于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兴地计划前往。还没有实现,不久就因病去世了。此后就再也没有寻访桃花源的人了。
《桃花源记》,我们看一下它的结构,刚开始先说走了一会,忽逢桃花林。后来又说他进入桃花源,这里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然后又说里面的人跟这个渔夫的对话。最后离开了桃花源,再来寻找桃花源。所以这五部分非常明确,是以什么为线索的呢?是以打渔的人的行踪为线索,非常清晰的一个像游记一样的线索。这就是我们讲的《桃花源记》。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微信 美文-微信文章库-我的知识库 » 陶渊明和他的《桃花源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