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在我国文坛的地位不言而喻,千百年来能打破同僚“文人相轻”这一桎梏的佼佼者实属凤毛麟角,能获得“诗仙”美名的文人亦仅此一位。李白的诗作,自小学课本开始,直到高中语文教材中皆有收录。在文人圈里,恐怕除鲁迅先生外再无文人能获此殊荣了。
多年以来,后世学者始终在研究李白,考证李白。究竟是怎样的书香世家,才能培育出这样一位惊才艳艳的千古文豪呢?遗憾的是,史学、文学两大领域从未停止过对李白家世背景的探究,但时至今日,仍无学者拿出可信的证据,证明李白的家世渊源。
李白半生浪迹天涯,自他离家游历江湖开始,就极少谈及出身。在李白的一些著述中,我们只能找到为数不多的简要介绍。
《与韩荆州书》有云:
“白本陇西布衣,流落楚汉。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身长不满七尺,而心胸万夫,皆王公大人许与气义,次略曩心迹,安敢不尽于君侯哉!”
从这段文字中可以得知,李白称自己是“布衣”出身,家境普通。
然而,在《与安州裴长史书》一文中,李白又给出了不同的说法:
“白本家金陵,世为右姓,遭沮渠蒙逊难,奔流咸秦,因官寓家,少长江汉。”
由此可见,李白的祖上应该是颇有背景的。
而在《赠张相镐》这首诗中,李白讲的就更加直白了:
“本家陇西人。先为汉边将。功略盖天地。名飞青云上。
苦战竟不侯。当年颇惆怅。世传崆峒勇。气激金风壮。
英烈遗厥孙。百代神犹王。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
龙颜惠殊宠。麟阁凭天居。晚途未云已。蹭蹬遭谗毁。
想象晋末时。崩腾胡尘起。衣冠陷锋镝。戎虏盈朝市。
石勒窥神州。刘聪劫天子。抚剑夜吟啸。雄心日千里。
誓欲斩鲸鲵。澄清洛阳水。六合洒霖雨。万物无雕枯。
我挥一杯水。自笑何区区。因人耻成事。贵欲决良图。
灭虏不言功。飘然陟蓬壶。惟有安期舄。留之沧海隅。”
由此可见,李白的祖先曾参与戍边,且在边关因战功拜将。不过,因为李白的先祖命途多舛,虽功勋赫赫却没能获封爵位。至于李白的这位先祖是何人,此诗仍语焉不详。总而言之,李白极少在自述中提到家世情况,仅提到的这三次亦十分模糊,我们无法从中梳理出脉络。
因此,想要了解李白的家世背景,我们还需从旁人著述中查起。
李白的本家叔叔李阳冰,在《草堂集序》中提到了李白的家世:“李白,字太白,陇西成纪人,凉武昭王暠九世孙。蝉联珪组,世为显著。中叶非罪,谪居条支,异姓与名。”显然,这与一些史学家称李白是“皇族旁系”的说法不谋而合。
从大唐皇族世系表来看,“凉武昭王李暠”与唐玄宗同源。根据史料的记载,天宝年间李隆基曾颁布过诏书,准许李暠及其后裔被遍入“属籍”。可别小瞧了这道诏书,“编入属籍”,意味着从此可被录入宗室,成了皇亲国戚,户口上已隶属皇族。
然而,通过文献可知,李白的家族在领到诏书后,并没有与其它旁支一样去官府登记。再后来,李白因才名被选召入翰林院,成为一名“御用文人”,见到李隆基的机会有不少,但他仍未与唐玄宗攀关系,甚至,从未在李隆基面前提到这层关系。
天宝十五年,李白追随的永王因谋反被判刑,作为幕僚的李白身陷囹圄,晚年又遭流放。这一时期的李白,早已不是那个“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贵公子,而是家徒四壁的落魄文人。李白晚年的处境沦落至此,必定十分渴望获得机遇,但他还是隐瞒了这一段身世背景。
这是相当耐人寻味的,李白生前为什么从不向人提及自己是“凉武昭王暠九世孙”呢?
即便李白与当朝天子已属“八竿子打不着”的远房亲戚,但起码这层亲缘能让李白晚年衣食无忧才对。偏偏李白活着的时候宁愿困顿也不肯声张,直到他死后李阳冰才将这段渊源公诸于众。仔细想来,这其中肯定有些不为人知的秘辛。
近年来,一些学者根据李白的著述,提出了李白是汉代名将李广的后裔,从辈分上来看属李广的二十五世孙。而且,李白的家族是西汉李陵、北周李贤这一支。不过,李白生前在与人交流或写作时,只是提到自己的祖先是汉将李广,并未说自己的家族是李陵、李贤的旁支。
一位来自台湾的汉语言学家,根据这些线索大胆推测,得出一个结论:李白既是飞将军李广的后裔,同时也是李暠的九世孙。同样的,李渊、李世民、李隆基三人亦是李广、李暠的后代。从辈分上来看,李白是唐太宗的曾侄孙。之所以李白与唐皇室有这层关系,仍不愿借此入宗族,多半是因为李白的先祖曾遭到贬谪,被逐出宗室。
显然,李白的先祖极有可能被卷入一场涉及到继承权甚至仇怨的风波之中,而且,这起事件肯定相当严重,若非如此,李白何必要隐瞒这层关系呢?最有可能的是,李白的祖先(可能是祖父或曾祖父)曾在玄武门事件中“站错了队”,最终,遭到李世民集团的清算。由于李白生活的年代,玄武门事件仍属敏感话题,所以,李白才不敢站出来承认自己的家世背景,担心会因此蒙难。
当然,猜测终究只是猜测,再靠谱也未必是事实,还需更多的证据支撑。
《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的作者范传正,是李白挚友范伦的儿子,在该并序中范传正写道:
“公名白,字太白,其先陇西成纪人。绝嗣之家,难求谱牒。公之孙女搜于箱箧中,得公之亡子伯禽手疏十数行,纸坏字缺,不能详备,约而计之,凉武昭王九代孙也。隋末多难,一房被窜于碎叶,流离散落,隐性与名,故自国朝以来,漏于属籍。神龙初,潜还广汉,因侨于郡人。父客,以逋其邑,遂以客为名,高卧云林,不求禄仕。”
这段文字似乎是仅剩的参考依据,然而,其中的某些关键点仍语焉不详。尤其是李白的父亲李客究竟为何会携家带口跑到广汉隐居,或是逃到蜀地避难?倘若是因为国破家亡所以不得不前往异域落脚的话,那么,李白这一支为何不早日回到原籍?如果是因为李家的某些历史性原因(如违背唐律遭到发配),同样没必要“潜还广汉”。因此,范传正的文字中存在漏洞。
基于上述研究,不少学者进一步推测,或许李白之父李客遭遇了某些变故,所以,才带着一家老小“逃归”或“潜还”,而且,这一原因还是不便示人的。现在史学界流传下来的这些文字,都比较扑朔迷离,因此,我们无法理清李白这一支旁系是如何来到相对偏远的青莲乡的。
还有一部分学者以《李白年谱》为基础,在里面收录的《杜诗补遗》和《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两段文字结合,进行比对。在此之上,再结合《周易讼卦》对“逋其邑”这三个字的释义进行推导,得出了一个崭新的结论:
李客之所以远走他乡,来到异域定居,未必是因为“宗室矛盾”,而是因为“任侠”及“避仇”。就是因为这种情况,李白才不肯在述说自己籍贯时,始终对某些关键之处避而不谈,或使用大量曲笔可以掩盖。出于古人“为尊者讳”的观念,这种情况实属常情。
倘若,上述某个学者提出的假设成立,那么,关于李白家世背景的历史问题虽不至于迎刃而解,起码不会如此扑朔迷离。
李白是个感情丰富的文人,他在自己的作品中,总会提到与自己亲近的友人、亲属,如:李白的妻子、儿女、朋友都频繁出现在李白的诗作中。而且,李白经常性地为亲近的人写诗寄赠,以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然而,李白从不公开谈论自己的父亲,甚至,没为父亲写过诗。即便是“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这一身份,李白也从不示人。哪怕是知交好友,李白也从不聊相关的话题,更别说是将这些内容付诸于文字了。之所以李白从不提及家世背景,原因大体有三:
一是李白的父亲或为《侠客行》这首诗的原型,是个扶危济困的侠士,然而,因为生平行侠仗义得罪了不少权贵,李白担心将这些情节讲出来反而会使家族招致报复,所以干脆隐瞒下来;
二是李白的祖父或曾祖父,曾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玄武门事件,并在当时的皇储之争中站错了队,遭到了李世民一党的清算,所以,李白根本不会将这桩秘辛讲出,生怕被李唐皇室“斩草除根”;
三是李白并不是凉武昭王李暠的后裔,或在向朝廷申请入籍时出了岔子,李唐皇室并不认可李家的身份。
当然,若第三种说法成立,那么,李阳冰所提的“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或为虚构。
笔者本人最倾向的,还是李白父亲李客早年“任侠”。纵观李白生平为人处事,似乎都在效仿这种侠客的气质。也许,李白的父亲李客就是“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的侠客,只不过这种身份在当时并不被上流社会认可且容易为李氏家族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所以李白不得不隐瞒父亲任侠的内情。
参考资料:
【《与韩荆州书》、《与安州裴长史书》、《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微信 美文-微信文章库-我的知识库 » 大唐皇室姓李,李白也姓李,为什么他到死都不敢说出自己的身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