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开国第一文臣:原是出家僧人,帮助忽必烈称帝建国

1260年,忽必烈在开平称帝,建年号“中统”,不过此时的国号依然是“大蒙古国”,直到1271年,他才改国号为“大元”。元朝的国号来自《易经》中的“大哉乾元”,忽必烈来自蒙古草原,自然没有读过这本书,所以元朝的建立与一位汉人文臣有着直接的关系!这位文臣辅佐忽必烈三十余年,堪称是元朝开国的第一文臣,那么他到底是谁呢?

一、出家

此人名叫刘秉忠,原名刘侃,字仲晦。刘秉忠出身官宦之家,他的先祖世代侍奉辽国,到曾祖父那一代,开始在金朝做官,担任邢州节度使之职,所以在邢州(河北邢台)定居。金朝末年,蒙古大将木华黎占领邢州,并在此地设立都元帅府,刘秉忠的父亲刘润投靠了木华黎,被任命为都统,“改署州录事,历巨鹿、内丘两县提领”。

刘秉忠自幼就很聪明,“八岁入学,日诵数百言”,十三岁时来到元帅府做质子。十七岁时,刘秉忠担任邢台节度使府令史,但他并不愿意做刀笔之吏,所以情绪不高,发出了“丈夫不遇于世,当隐居以求志耳”的感慨。于是,刘秉忠隐居于武安山,后来他又被虚照禅师收为弟子,“后游云中,留居南堂寺”。

二、出山

1242年,临济宗大师海云应忽必烈之邀前往和林,途经云中时,他邀请刘秉忠与他一同前往。刘秉忠见到忽必烈时,“应对称旨,屡承顾问”。刘秉忠博学多才,“于书无所不读,尤邃于《易》及邵氏《经世书》,至于天文、地理、律历、三式六壬遁甲之属,无不精通”,所以他得到了忽必烈的赏识,“世祖大爱之”。

此后,刘秉忠就留在了忽必烈的身份,成为了他的高级顾问。几年后,刘秉忠回家奔丧,忽必烈特意“赐金百两为葬具,仍遣使送至邢州”。丧期过后,忽必烈立即派人把刘秉忠召到和林。此时的忽必烈还不是蒙古大汗,但他已经开始网罗人才。这一次,刘秉忠向忽必烈“上书数千百言”,提出了具体的施政纲领。

三、辅佐

首先,刘秉忠在户口逃亡、官员课税、刑法教令等问题上,阐述了自己的治国主张,得到了忽必烈的高度赞赏。其次,刘秉忠向忽必烈推荐了一批优秀的汉人知识分子,比如张文谦、张易、郭守敬、王恂等。之后,刘秉忠又两次跟随忽必烈南征大理、南宋,他提出“克城之日,不妄戮一人”,得到了忽必烈的采纳。

1256年,刘秉忠奉命主持修建了元上都城,到了1266年,他又开始主持修建元大都城。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就是听取了刘秉忠的建议。元朝的制度方面,刘秉忠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颁章服,举朝仪,给俸禄,定官制,皆自秉忠发之”。正如史书所说的那样,刘秉忠“知无不言,言无不听,帝宠任愈隆”。1274年,刘秉忠无疾而终,终年59岁。

参考资料:《元史》

#头条创作挑战赛#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微信 美文-微信文章库-我的知识库 » 元朝开国第一文臣:原是出家僧人,帮助忽必烈称帝建国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我的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