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张飞二三事:张飞篇

张飞,根据三国演义的描述,是豹头环眼,燕颌虎须,手持丈八蛇矛。这个形象通过一代一代戏剧、电视和电影的深化,已经深入人心。我们先说说丈八蛇矛的事情。 首先张飞是用矛的,这个基本上铁板钉钉。《三国志·张飞传》里面有“先主闻曹公卒至,弃妻子走,使飞将二十骑拒后。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近者,故遂得免。” 嗔目横矛四个字,基本上就锁定了张飞的武器是矛。那么问题的关键是,张飞的武器是不是丈八蛇矛? 进一步说,是不是下图这种:

矛头弯弯扭扭的像灵蛇吐信,尖部分叉的? 其实,三国演义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里面原文是:“云长造青龙偃月刀,又名“冷艳锯”,重八十二斤。张飞造丈八点钢矛。” 里面并没有说张飞用的是丈八蛇矛,而是丈八点钢矛。 而矛和戟一直都是三国时最流行的兵器,丈八点钢矛,无非是一丈长的矛身,八寸长的矛头的普通大枪。这样一来,也和三国的出土文物相吻合,毕竟从来没有在三国两晋的时候挖出来过青龙刀,丈八蛇矛这种华丽的兵器。但是这个蛇字如果解释,依然不能服众。

这么一来,还是要从在历史上最早的出处来着手。最早的出处依然还是出自《晋书》的《陈安传》, “七尺大刀奋如湍,丈八蛇矛左右盘”。这句看起来挺通顺的啊?

再看《说文解字注》, 有问题了!这里面引用的晋书却是说:“丈八铊矛左右盘”!然后注释为:铊:短矛也。 很难想象,名传千古的丈八蛇矛,居然是因为一个错别字?其实很可能就是因为这么一个方言讹传的错别字,让张飞在元代杂剧中渐渐的使用上了如此华丽的兵器,从而被三国演义所采用,最终称为广为认知的结论。其实宋代就有人注意到了这一点,南宋的大儒胡三省在注《资治通鉴》的时候就写道:“盖蛇即方言之所谓铊也”。其实想想也对,陈安那是双手兵器,一手刀一手矛,刀我们知道是一米七左右,矛是一丈八寸大概是两米多点,再长的话舞动起来也必然不顺手,而两米多的矛在矛类里倒也不算长,所以短矛之说,倒是可信。

张三爷的武器没什么问题了,那么长相呢?长相可是复杂的多。如果说三爷面如锅底,豹头环眼,燕颌虎须,估计有人就会跳出来说:不懂了吧,张飞可是善丹青,爱画美人图的大书法家!证据见明代卓尔昌的《画髓元诠》载:“张飞喜画美人,擅草书。”清代《历代画征录》记载:“张飞,涿州人,善画美人。

首先,善于画美人图和长相没有任何的必然关系,就如同经济学、数学,计算机和钢琴方面的成就都和长相无关一样。所以即便张飞善于画美人图,是个书法家,那么怎么就不能豹头环眼了呢?还有人说张飞的两个女儿先后为刘禅的皇后,张飞自己长相肯定不差。这更是无稽之谈,古代帝后的婚姻,长相从来都不是第一位的,历史上并没有关于任何敬哀张皇后长相的描写,我们不能把游戏的图片当历史不是么?

事实上我们根本就不知道张皇后长相如何,并且即便张皇后是个美人,也无法推知张飞就一定风流儒雅,仪表堂堂,毕竟母系的遗传也是不可忽略的。这些我们都按下不表,我们就挑战一下张飞爱画画这个似乎已经是共识的事实,天下事最怕认真二字,有两部书同时证明张飞善于画美人,总是可信度很大了?在著名的漫画《火凤燎原》里面,直接就把张飞设定为画家:

细究起来,还真未必!

首先,这两部书一个来自明朝,一个来自清朝,距离张飞的时代已经有一千多年,我们很好奇,为什么同时代的三国魏晋的史书中,没有一丁点的记载呢?更令人细思极恐的是,如果在搜索引擎上搜索这两本书,你会发现所有的搜索结果都指向上面引用的那两句话!仿佛这两本书的存在,都是为了证明张三爷善于画美人而存在的那样。三国时代是一个群星灿烂的时代,书法大家有钟繇,有卫瓘, 有杜预, 都是或正史,或同时代人的笔记上有明明白白记载的;试想,如果连关二哥喜欢看《春秋左氏传》都有记载,如果张飞真的是书画大家,为何没有见诸于任何同时代的文字?退一万步说,一个连张飞都记载下来的书画鉴赏的著作,总会记载很多其他人吧,为什么找不到任何存在的痕迹?细思及恐啊。

关于张飞的书法,在《蜀中名胜记》载,顺庆府渠县八蒙山下有一石,石上题有两行隶书大字:“汉将张飞,率精卒万人大破贼首张郃于八蒙,立马勒石。” 这段描述其实也经不起推敲。《三国志》里的原文是:“飞率精卒万余人,从他道邀张郃军交战,山道窄狭,前后不得相救,飞遂破郃”。 如果以蜀汉集团和曹魏集团的战争来看,贼首是曹操,一个张颌怎么也当不起贼首,这个称呼就很怪;再说魏晋时期的行文,从来就没有大破某某于某地的用法,一般都是“大破之”, “大破于某地”。 这种过于现代的用法,很难让人相信是真的张飞所写。据重庆《云阳县志》记载:“此碑文与书均无东汉韵味,其为好事者应作无疑,以相传既久,信好者众,聊复存之。”

我们兜了一个大圈子,关于真实张飞的长相,可能还真是演义里面所描绘的传神。因为《三国志》中描述道:“飞雄壮威猛,亚于关羽,魏谋臣程昱等咸称羽、飞万人之敌也”。 古书的亚,指的是“可以和……相比”,其实言下之意就是比后者可能差一点点,但是绝对在同一个档次上。雄壮威猛这样的词,怎么也不是形容风流儒雅的白面书生的吧。这就是读书的坏处,如果一个人只看过三国演义,对张飞的理解反而可能是更接近真相的,而花过一些功夫来了解的,反而会走弯路,必须穷究不舍的抠字眼,方才能再次在古书里发现真相。也是可叹。

最后说说张飞的老婆,也就是夏侯渊的侄女。《三国志》里面有精彩的描述:“初,建安五年,时霸从妹年十三四,在本郡,出行樵采,为张飞所得。飞知其良家女,遂以为妻,产息女,为刘禅皇后。”

里面的霸,就是夏侯渊的儿子夏侯霸。上面这段话中张飞的行径简直令人发指: 十三四岁的小女孩,就这么被掳走,幸好是夏侯家的女儿,才“遂以为妻”,那么平民百姓家的女儿的命运就可想而知了。由此可见,乱世中的军队是多么可怕,以仁义著称的刘备的军队尚且如此,想来曹操的:“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绝非是艺术的夸张了。

这些人文关怀的东西暂且不说,上面这段话其实透露出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建安五年的时候,张飞在譙郡!建安五年是官渡之战的年份,当时曹操和袁绍在官渡对峙,而张飞的军队出现在曹操大后方,也就是许昌的右翼,再联想起当时刘备在袁绍的麾下,可想而知,曹操的处境其实比我们从史书中看到的要窘迫很多,而袁绍,恐怕也不是我们心中那个刻板的志大才疏之人。官渡之战,因为袁绍的最终失败和曹魏最终代汉,导致很多历史的真相被有意无意的隐瞒了起来,但是我们依然可以从角落中发现蛛丝马迹,来还原真相。张三爷的故事就讲到这里,下次有机会,就接着夏侯氏的由头,讲讲云山雾罩的官渡之战。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微信 美文-微信文章库-我的知识库 » 关羽张飞二三事:张飞篇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我的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