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关于经典,我想讲一个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是他“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也是他

前一首诗是广为人知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人乐观豁达,意境极为开阔。离别的沉郁还有一切的儿女情长仿佛都能放下似的。

而后者《别薛华》却与其它的送别诗一般是抑郁低沉的基调。后者的意思是:你我的心情、志向及理想都像江上的小舟一般漂泊不定,你我的生活又同是那么的艰苦。无论是离开的你还是留下的我,都会出现在彼此的梦中。

前后差别极大,这首送别诗的色彩、风格,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大相径庭,其中原因,就像公刘所说的:“诗是一种感性经验和主观情感占很大成份的东西。诗人此时的生活环境变了,思想感情也发生很大变化了,写出的诗也就迥然不同。”

发生这样的变化还得从王勃自身的经历说起……

早期“未冠而仕”,晚期“无路请缨”

王勃少时聪慧,六岁能写诗,九岁便能指出颜师古注的《汉书》里的错误,十岁饱览六经,十二至十四岁跟随曹元在长安学医…………(是隔壁小孩比不上的智商)

663年他回到家乡寻找机会积极入仕,直陈政见,多次表明自己报效国家的决心。(即使他被贬后,这种渴望依旧不变)终于在666年,王勃通过李常伯上《宸游东岳颂》一篇,接着应幽素科试及第,授朝散郎,成为朝廷最年少的命官。并撰写《乾元殿颂》,体会一下:

我大唐鸡浑指极,树神宰而制山河;鹤谶裁仪,辟太虚而有天地。黄精吐瑞,潜龙苞象帝之基;紫气徵祥,鸣凤呈真王之表。高祖太武皇帝虹星湛色,开宝胄于金壶;蛟电凝阴,发皇明于石纽。白蛇宵断,行移海岳之符;苍兕晨驱,坐遘?雷之业。属东邻委驭,扇虐政于丛祠;北拱隳尊,紊皇图于宝极。蜚鸿集野,瞻乌鲜投足之因;青犊啸风,群鹿无择音之所。天街五裂,截鲸浦而飞芒;地纽三分,触鳌山而按节。元虬在御,扫圻甸而廓星都;黄鸟分麾,动扶摇而骇?阵。镳宫仗钺,跨高陌而登元;辔野韬戈,陟圯坛而拥号。皇图不恃,圣人追卷领之风;神器无私,才子奉褰裳之运。

王勃当时未及弱冠,唐高宗都震惊了:“奇才,奇才,我大唐奇才!”

由此名声大振,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合称“初唐四杰”,并推为首位。

毁于《斗鸡赋》

王勃当上朝散郎后,经主考官的介绍,担任沛王府修撰。一次,沛王李贤与英王李哲斗鸡,王勃写了一篇《檄英王鸡文》,讨伐英王的斗鸡,以此为沛王助兴。不料此文传到唐高宗手中(哦豁),读毕则怒而叹道:“歪才,歪才!二王斗鸡,王勃身为博士,不进行劝诫,反倒作檄文(古代用于征召,晓谕的政府公告或声讨、揭发罪行等的文书,现在也指战斗性强的批判,声讨文章),有意虚构,夸大事态,此人应立即逐出王府。”就这样,或许是王勃太皮,或他想拍沛王的马屁,他还是得罪了掌握游戏规则的大boss。

最后因为杀死官奴曹达的事(有记载说是被人陷害)仕途因此终结,差点丢了性命,还连累了父亲他在675年的秋天从洛阳出发沿运河南下,大约在676年春夏,王勃已至交趾王福畴处,见到了他生活窘困的父亲。不久后,王勃便踏上归途。当时正值夏季,南海风急浪高,王勃不幸溺水,惊悸而死。

关于《滕王阁序》

《滕王阁序》是我很喜欢的文章。这其中也有一个有趣的小故事……

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秋,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正赶上都督阎伯舆新修滕王阁成,重阳节时在滕王阁大宴宾客。王勃前往拜见,阎都督早闻他的名气,便请他也参加宴会。阎都督在这个宴会上有一个小心机,他想让自己的女婿出来秀一把,让他提前准备好关于宴会的序。宴会当天 ,阎都督邀请宾客作序,知道他意图的人都假意推辞。

而王勃这个小伙汁:“我来我来!”便当众挥笔而书……

阎都督和 他的 女婿 :

阎都督气得回房,但还是叫下人去看王勃到底写了些啥……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阎都督:“老生常谈罢辽!”

……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阎都督:

好辽,回归正题

什么算经典?从现在看,人们有可能最先蹦入脑海的是最近去世的金庸和斯坦·李,他们构筑起了东西方的英雄梦,但我们也不可忽略我们先人创造的经典,在我看来,《滕王阁序》是经典,《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经典,王勃更是创造这一经典的人,从他的经历我们也可以看出,他的才气是不可忽视的,他的爱国情怀也是值得每一个人敬佩的。再来体会一下: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呜乎!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通达的人知道自己的命运,即使是头发花白也不能改变自己的心情,境遇贫苦也坚守自己的节操”这何尝不是一种心理安慰,在他看来君主不是不圣明,只是他没有那个命罢了。但他还是仍旧希望能有人引荐他,让他能够报效祖国。

在他死后,唐高宗也看到了这篇文章,读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拍案叫绝,让太监传唤王勃,但王勃没有等到这个机会……

有人说,如果没有这场意外“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的人不会是李白……

王勃,他是“初唐四杰”之首,但还是与冯唐、李广、贾谊殊途同归。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微信 美文-微信文章库-我的知识库 » 王勃: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我的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