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年过76岁,儿子送他100个美女,真实用意揭露李唐之混乱

作为历史上大唐盛世中一个重要的皇帝,唐玄宗李隆基的评价一直是褒贬不一。在他的治理下, 唐朝迎来了开元盛世,但也有人这样认为,就是他的“万千宠爱于一身”,加速了唐朝由盛转衰的速度。

李隆基古稀之年儿子送他了100个美女,又有什么深意呢?

一、李氏唐朝的血泪史

对权利的追逐与掌控,是帝王之家亘古不变的命题。虽然古代封建礼教约束着人们要遵守嫡庶有别、尊卑有序,可是在欲望的催动下,逐利者往往会选择割舍亲情,哪怕是君臣父子,也在所难逃。

由于古代的生产、生活水平滞后,人们对战乱、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极为脆弱,这也就造成了古代人们的平均寿命并不长。

一些普通百姓在“半截黄土埋身”的时候就备好棺材,历代皇帝更是在登基后就开始修建自己的帝王陵寝。在古人的眼里,七十岁已经是“古来稀”之年。

或许正是出于对时光流逝的恐惧,李亨曾送其父李隆基美女百名,表面上是供已过“古稀之年”的李隆基消遣、解闷,而实际上,却是逼迫这位“父皇”放弃抵抗。

其实,李亨进献美女仅仅是表象而已,除了通过成群美女限制李隆基的行动、监视李隆基的势力范围以外,他还将李隆基的近臣、忠党进行了革职、流放。

其目的就是为了削弱李隆基的权力,进而巩固自己的王位。因为李亨深知,自己的皇位并不是李隆基心甘情愿禅让给他的,而是李隆基迫于时局,无奈放弃的。

世人或许是只看到了盛唐的辉煌,却忽略了王位的更迭。李氏一族自李渊受禅得位以来,就上演着父子之间的猜疑、妻女之间的算计。

高祖李渊曾许诺李世民太子之位,却在平定天下之后另立太子,于是李世民不顾世俗眼光,发动了玄武门之变

太宗李世民杀伐果断,不仅其结发妻子惨遭毒手,就连亲生骨肉也绝不迁就。而武则天又专断独裁,将权利牢牢地把控在自己手中,这也就造成了李治懦弱寡断的个性。

有了武则天的开创先河,太平公主及韦皇后等一行人等也展现了出于女性角度对权力的野心。在众多势力的干预下,结党营私的行为风靡朝堂,买官卖官的交易更是不计其数。

在这种乱象之下,李隆基在太平公主的扶植下野心渐长,而韦皇后及安乐公主还沉浸在“则天第二”的幻想中。

为了先发制人,李隆基在太平公主的授意下密谋肃清其他势力。于是便有了后面的“唐隆政变”,这场政变使得韦皇后、安乐公主甚至是作为武则天女官的上官婉儿命丧黄泉。

即便有着亲缘关系,可在利益面前,亲情显得那么苍白脆弱。太平公主恃功气傲,屡屡干涉朝政,李隆基对此颇为不满。

太平公主深知李隆基不会甘心做任人摆布的棋子,于是便萌发了废立的念头。为了阻挡太平公主的干政,李隆基对其暗结杀心。

尽管太平公主一方已早做准备,可令她难以预料的是,李隆基早已决心先下手为强。

于是便有了后面的“先天政变”,在这场政变中,太平公主的党羽被彻底肃清,原以为在太上皇李旦的斡旋下,可以保全太平的性命。

然而李隆基誓要将江山紧握在自己手中,昔日为自己培养力量、将自己扶上王位的姑母,就这样被他赐死身亡。

经过了一系列的政变,李隆基彻底巩固了皇权,然而一场安史之乱却夺去了他的所有。

二、一朝入梦,葬送王权

所谓“脏唐乱宋”,武则天本为李世民的儿媳,却三嫁父子三人。这样的荒唐事同样发生在李隆基与杨玉环的身上,“三千宠爱于一身”,李隆基对杨玉环极尽宠爱之事。

李隆基初登皇位时本也政治清明,他不仅虚心纳谏,对于各类人才的选拔制度还予以变革,这使得官员队伍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他曾亲自许诺“管不滥升”,而面对杨玉环,却将其亲眷家属皆重用、提拔,甚至引起了民间的“不重生男重生女”。

李隆基沉迷在杨玉环的温柔乡,整日纵情歌酒,赐浴、赏珍宝、配以楼阁殿宇似乎已经难以满足李隆基的宠爱,李隆基甚至达到了“自此君王不早朝”的痴狂程度。

身为杨玉环的依靠,李隆基的确将自己的所有毫无保留地奉献,而做为君王,他却极为不负责任地搁置朝政。朝堂内忧,则必然引起外乱。

安禄山本为李隆基的宠臣,虽样貌平平,但其人骁勇善战,又精通多国语言。并且他生性机敏,通过行贿买通权臣,借此得到李隆基的重用。

安禄山在自己的筹谋下不断刷新李隆基对他的好感,不仅如此,他还将杨玉环认作义母。作为养子,每次进贡朝拜,都先拜会自己的这位养母,就连面见李隆基都要排在其后。

李隆基疑惑安禄山的此种行为,而安禄山给的解释则是,他本为胡人,在胡人的心中,母亲要放在首位,父亲要放在其后。

安禄山的一番言论使得李隆基一厢情愿地以为,这是在变相地将自己认作父亲,于是对他更是不甚喜欢。安禄山凭借着李隆基的偏爱,甚至敷衍礼数,见天子时甚至都不予朝拜。

然而就是这样一对不是父子胜似父子的君与臣,为彼时的政局掀起了一阵腥风血雨。

安禄山的确是一个天生的伪装者,一面讨好李隆基为他加官进爵,一面暗自筹措兵马,准备起兵造反。

杨玉环的族兄杨国忠曾看破了安禄山的贼心,在杨国忠的多次警醒下,李隆基不得不派出大臣前往安禄山处一探虚实,而令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就连自己派出的耳目也会被安禄山所收买。

杨国忠不相信安禄山的伪装,想让李隆基通过召见来测探安禄山的忠心。杨国忠本料定安禄山绝不会舍身赴宴,可他哪知道风声早已走漏,安禄山反其道而行。

清华宫内,安禄山向李隆基哭诉,自己本是外族人,虽精通言语,却不懂识字,幸遇义父赏识,不仅越级提拔,还赏赐无数财宝。

在他的一番打动下,李隆基消除了戒心,同时,安禄山将杨国忠塑造成了一个嫉妒自己加官进爵、对李隆基不忠的奸臣形象。

三、马嵬坡下,香消玉殒

安禄山觊觎权力已久,尤其是受到了李隆基的猜疑,他决定孤注一掷,准备趁乱起兵。打着奉旨讨伐逆臣杨国忠的旗号,安禄山在范阳爆发叛乱。

彼时安禄山执掌着北方的大量兵力,人们碍于他权贵的身份不敢反抗。于是安禄山一干人等长驱直入,直奔首府。

然而纵情美色、蒙蔽双眼的李隆基,直至安禄山抵达河南,才确信安禄山领兵造反的事实。

由于唐朝的主要兵力集中在边关,朝中兵力匮乏,面对安禄山的大军,完全是一群乌合之众。

尽管李隆基已派兵阻挠,可大势所向,安禄山一举攻下洛阳,自立为王。这让李隆基不知所措,惊恐万分,于是听取各位将领的建议,选择了固守潼关。

潼关自古为军事要塞,地势险峻、易守难攻,只要在此处要隘稳增兵力,就能等到边关将士的支援,抵挡住安禄山的叛军。

可彼时的李隆基早已没了当年的决断,他听信谗言,命令哥舒翰趁机出关讨伐。殊不知这正是安禄山诱敌深入的圈套,几十万的兵力倾巢覆灭,就连哥舒翰也被擒住,无奈舍身为国。

李隆基眼见关隘即将失守,佯称将要御驾亲征,出兵讨伐叛军。内外大臣皆知无力回天,朝堂之上,亲临的百官甚至只有十分之一。

李隆基虽称出兵讨伐,可实际上命人私下筹备细软、马匹,为出逃做准备。

很难想象此时的李隆基有着怎样的情愫,因为自己的骄奢淫逸,发生了臣子反叛、自己出逃这样的荒唐事。

在李隆基的密谋下,他带着杨玉环及宫中亲眷、贵胄、信臣舍宫出逃,而城中百姓甚至宫外皇子皇孙的生死都被他抛在脑后。

天子出逃,这让安禄山更加地肆无忌惮。经过叛军的一系列洗劫,留在长安的皇室成员全数覆灭,长安城尸横遍野,昔日的繁华彻底烟消云散。

李隆基一行人等逃亡至马嵬驿,随行的将士对城池的失守积怨已久,又遇粮草不足,于是引发兵变。

陈玄礼借机将矛头引向杨氏一族,认为正是杨国忠对安禄山的猜忌才诱发了一些列的变故,一众人等早就不满杨玉环魅惑李隆基,致使其罔顾朝政、百姓哀怨。

于是便有了香消玉殒的马嵬驿兵变,高力士在李隆基的默许下,用一条白绫结果了杨玉环的性命。

一国之君,不念皇子皇孙的亲情、不顾满城百姓的性命,甚至在关键时刻对陪伴自己已久的爱妃痛下杀手,这是权力左右下多么悲凉的场景啊!

四、心生芥蒂,父子离心

李隆基本想禅位给李亨,而在马嵬驿兵变中,李亨同陈玄礼一致向李隆基施压,劝其处死贵妃,这引来了李隆基的怨怼与不满。

李亨见惯了父亲的冷漠,深知父子情分至此已无回旋的余地,于是便和李隆基在马嵬驿分道扬镳。

分别后,李亨的处境也是极为艰难,他身肩请兵的重任,身为太子还要时刻掌握叛军的动向。

直至抵达灵武成功请兵,在一众将领的追随下,他掌兵称帝,尊李隆基为太上皇,由于没有李隆基的亲授,李亨虽为太子,但其皇位却仍不牢靠。

李亨知道自己得位不正,内心忌惮李隆基再次称帝。在这对父子之间,一种微妙的情愫涌动。李隆基难以放下芥蒂,而李亨也不敢放松警惕。

李隆基自兵变以后难以排解对杨玉环的愧疚,已然不问世事。而在李亨的心里,只有太上皇成为前尘往事,自己的皇位才能免除争议。

出于试探的心理,他为父选妃,奉上百名女子。本已七十六岁的李隆基哪里还有余力去纵情享乐,两年后,彻底告别人世。

究其根本,这种父子之间罔顾亲情的人性泯灭,还是源于对权力的极度狂热。

小结

封建统治下的权力高度集中,导致了统治者对皇位的畸形迷恋,在封建制度的统治下,百姓的温饱尚不能解决,可以说是苦不堪言,更谈不上幸福生活。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以人民为根本,坚持全面建设小康、坚持脱贫攻坚、坚持实现共同富裕。

在当今社会,人们不仅对物质有着自己的选择,在精神层面也有着自己的追求。那么你还知道哪些朝代的秘史、哪些震撼人心的皇家趣谈呢?欢迎各位小伙伴来评论区分享你的所知!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微信 美文-微信文章库-我的知识库 » 李隆基年过76岁,儿子送他100个美女,真实用意揭露李唐之混乱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我的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