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十几个王朝当中,都少不了昏君的存在。有句诗说得好:“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由此可见,在古时,很多百姓往往都只是在被时代推着走而已。君王没有办法将整个国家的每件事情一一处理。因此君王和百姓之间,往往就有许多官员,作为中间的环节。而在历史上,每个朝代的官员多如牛毛,但是真的能在后世留名的清官,整个朝代也许就只有几个。比如我们常说的海瑞,还有最著名的包拯包青天。
作为后世颇有盛名的清官,包拯的陵墓下落一直以来都是考古学家研究的热门话题,到了1973年,在祖坟里才有人偶然发现了他的坟墓。等到考古人员急忙赶过去的时候,才发现这个墓已经被人挖掘过了,而且这里,还不是他的原葬地。
或许有人认为,包公好歹也算是个清官,史书上也有很多关于他的记载,怎么就找不到他的墓穴呢?其实正因为他是清官,所以墓穴才要让人找不到。俗话说得好:“断人财路,如害人父母”,包公的功绩越多,就意味着他得罪的人越多。你活着的时候受重用,有权力,我赢不了,你死了还能和生前一样么?
因此包拯的坟墓,其实就是曹操坟墓一样,为了避免在死后被人挖开,特地做出了疑冢,让人找不到真正的坟墓在哪。根据民间传言,包拯在死后,为了避免被人跟随盗挖,特地嘱咐了家人在家中将棺材放置十天,然后将假棺材装饰的和真的一样。一开门,就让二十多个棺木被人扛着走不同的路线离开城内。因此,后人很难找到包拯的真墓。但是根据史书中的蛛丝马迹,学家们还是确定了几个可能的范围,一说是在开封附近,另外一说,则是认为包公落叶归根,回到了合肥一带。这一吵,就吵到了1973年。
在当时,为了扩建钢铁厂,于是政府决定将工厂周围的墓葬都迁走,其中就包括了包公的家族坟地。为了抢救这些珍贵的文物,博物馆特地派了很多人手,投入到了拯救墓葬的事情中来。原本这也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发掘活动,而且此前研究人员已经对这里面,进行了粗略的调查和保护。本以为这次,其实也没有什么崭新的发现,但是在深挖之后,考古人员却在一个坟墓当中,找到了被埋住的墓志铭。经过考古人员分析之后,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包公的真正坟墓,其实就在合肥的老家。
这下可让考古人员欣喜若狂,谁也没想到大名鼎鼎的包公墓,就在自己的身旁。但是上文也说道过,作为包拯家族的坟墓,这些都被人粗略地保护调查过一次,并没有发现包公的棺材在这里面。在这次调查里,也就挖出了新的墓志铭,还有一些遗骨。作为一个朝廷大官,这个墓葬明显礼制不符,也缺少了可信度。专家就得出结论,认为这里是在此后,后人将包公遗体移到这里和他的夫人合葬的。真正的包公墓,其实不在这里,但也远不到哪里去。为了找到原本的包公墓在哪里,考古队漫山遍野地研究调查,终于在祖坟的西南方向数公里外,发现了一个被严重破坏过的墓葬。
虽然专家认为这里就是包公墓,但是因为破坏严重,基本看不出来外形,使得专家们也是半信半疑。直到深入调查研究之后,专家才在墓穴的深处,发现了一个男木俑,确定了墓主的真实身份。为什么看到一个木俑,就确定身份呢?因为根据《宋史》记载,在当时朝廷礼制里,只有二品以上的官员才能陪葬“十二时神俑”,而这个被发现的木俑,在和博物馆里存放的对比之后,证明是同一种类型的产物。这就是墓主人最好的身份证明。在此后《明史》里,更是对前朝的一些事情,做过详细的记载。其中曾经说到过,在金兵入中原之后,很快就占据了大部分地方,为了充军费还有对那些高官报复,就将不少墓葬进行抢救性的挖掘,包公墓也没有逃过这一劫。
这让专家非常地唏嘘,一代清官,生前得罪了无数的达官贵人,但死后虽然没有被这些人挖开坟墓侮辱,却被自己意想不到的外敌摧残,真是非常具有嘲讽性了。在调查保护结束后,剩下的包公遗骨,一部分被送往博物馆,一部分在重建包公墓后,被埋葬在了包公棺木内。
参考资料
1.《宋史》
2.《明史》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微信 美文-微信文章库-我的知识库 » “包青天”究竟葬在哪里?考古队终于找到真墓,专家为什么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