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虽然有四重不同身份,却不改一颗忠勇之魂

“叱咤天风镇海涛,指挥若定阵云高。虫沙猿鹤有时尽,正气觥觥不成淘。”这是教育家、革命家、政治家蔡元培先生对抗清名将郑成功的赞颂之诗。

身处明末清初朝代更迭的乱世,郑成功一身傲骨,满腔正气,不屈不媚,忠勇一生。闻得郑成功病逝台湾时,连当政的清康熙帝也亲撰挽联称其为“海外孤忠”。

纵观郑成功的一生传奇英武,我们不得不提及他身上的四个标签。

一是中日混血,果敢刚毅。

郑成功是中日混血儿,在七岁之前,他是在日本生活的。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出生在福建南安,因为“性情逸荡,不喜读书,有膂力,好拳棒”,十几岁便跟随经商的舅舅黄程在澳门从事海外贸易,浪迹闯荡于澳门、日本、菲律宾,并精通葡萄牙语、荷兰语和日语。

1623年郑芝龙与日本平户藩之家臣田川昱皇之女田川氏成婚,1624年7月郑成功出生。郑成功的母亲田川氏,有胆有识,性情刚烈。清军入侵,郑家族人纷纷逃散,田川氏“手持剑不肯去”,最后“毅然拔剑割肚而亡”。所以,史称郑成功“果敢刚毅,传之自母”。

他的果敢刚毅,在收复台湾之战中表现的淋漓尽致,在明知台湾海域水路险恶、荷兰船坚炮利的情况下,还是“故冒波涛,欲辟不服之地”,最终赶跑了统治台湾近四十年的荷兰人,打破了荷兰人对中国人“个性绵软、不堪一击”的刻板印象。

二是海盗之子,纵横四海。

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是一个拥有多个名字和多个身份的人,他在中国叫郑芝龙、郑一官;在外国他又叫尼古拉,外国人习惯称他为尼古拉·一官;又因其接受过天主教的洗礼,他还有一个天主教名贾斯帕。

自宋元以来,东南沿海百姓多以海外贸易为生。郑芝龙出生在福建,自小便在这种环境中长大,且早早地跟着舅舅从事海外贸易,既积累的一定有形的财富,更积累许多无形的经验。

但是,在官方明令禁绝海外贸易、而海外贸易利润又十分丰厚的元朝,海盗和商人的界限呈现出了模糊不清的状态。

风声紧的时候,他们会拿出藏在甲板下的骷髅旗和刀枪棍,而把贸易的货物放在甲板下,武装成满面杀气、心肠毒辣的海盗,时不时的走一单打家劫舍的“买卖”;风声不紧的时候,他们再把骷髅旗和刀枪棍与货物上下移位,满面笑容,客客气气地与人讨价还价,形成了“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的双面人。

混迹海上十几年的郑芝龙,成为了当时东南海面上令人闻风丧胆的海盗头目,兼东南沿海最大的国际贸易商。

在郑芝龙降清之后,“权谋术数受之于父”的郑成功便轻而举地把那些四分五裂群龙无首的郑氏贸易帝国,进行快速整合,又形成了一支新的商业力量,逐渐成为了东南亚具有垄断地位的国际贸易商。

他的船队远达日本、菲律宾、越南、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贸易额占当时国家对外贸易的百分之六十以上。

在这个过程中,庞大的利润与强大的武装力量之间形成相辅相成的关系,为他日后收复台湾之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官宦之后,父子决裂。

郑成功的祖父叫郑士表,是明朝万历年间的一名非常小的官吏。父亲郑芝龙在“国际贸易界”和“海盗界”名声鹊起之后,引起明朝统治者极大的恐惧,多次派兵追剿,但均失败,只好对郑芝龙施行绥抚。

崇祯年间,郑芝龙以“剪除夷寇、剿平诸盗”为己任,率部降明,诏授海防游击,任“五虎游击将军”。清军入关后的1644年,郑芝龙又被南明弘光皇帝册封为南安伯,福建总镇,负责福建全省的抗清军务。

1645年,郑芝龙及其兄弟郑鸿逵在福州奉明唐王朱聿键为帝,年号隆武,郑芝龙被册封为南安侯。后来,郑芝龙又降清,被编入汉军正红旗,1653年5月,被顺治帝晋封同安侯。

因此,郑成功也是名副其实的官宦子弟,使其拥有了殷实的家境、良好的教育和一帆风顺的成长经历,成就了其强烈的自信心、优越感和贵族气。

但是,独有作为“同安侯”之子,令忠贞不二的他厌恶至极,乃移孝作忠,遂与其父决裂,“从来父教子忠,未闻教子贰。今吾父不听儿言,后倘有不测,儿只有缟素而已”。

在父亲郑芝龙劝其同降满清之时,视名节高于生命的郑成功断然拒绝,在那个“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的弑子文化时代,郑成功此举着实是惊世骇俗。面对眼里只有钱财名利的父亲,郑成功还向父亲奉上了史无前例的“劝父书”:

我家本起草莽,玩法聚众,朝廷不加诛,更赐爵命。至于今上,宠荣迭承,阖门封拜,以儿之不肖,赐国姓,掌玉碟,畀印剑,亲若肺腑,即糜躯粉骨,岂足上报哉?今既不能匡君于难,至宗社堕地,何忍背恩求生,反颜他事乎?大人不顾大义,不念宗嗣,投身虎口,事未可知。赵武、伍员之事,古人每图其大者。唯大人努力自爱,勿以成功为念!

即使在清朝派人来以其父诱降时,郑成功的回答是“不知有父,久矣”。郑成功血性的“少年气”与郑芝龙的老练“实用观”最终分道扬镳、彻底决裂。

四是赐封驸马,忠勇一生。

提起“准驸马”这个称呼,与“郑成功”这个名字的来历有密切关系。1645年,降明后的郑芝龙将自己的长子郑森引见给南明的隆武帝。隆武帝看到二十一岁的郑森器宇轩昂,才思敏捷,十分喜欢,无限感慨地拍着郑森的背说:“恨朕无女妻卿”。

古代皇帝对臣子最大的赏识和最优的礼遇就是把自己心爱的女儿嫁给他,比如乾隆就爱屋及乌把他最喜欢的女儿十公主嫁给了和珅的儿子丰绅殷德。

为了表达对郑森的喜爱之情,隆武帝赐了郑森国姓“朱”,并赐名“成功”,自此郑森便成为了“郑成功”,世人尊称“国姓爷”,并得到了“以驸马体统行事”的最高待遇。

“制艺之外,则舞剑驰射,楚辞章句,特余事尔”,文武兼备的郑成功,既有玉树临风的出众英俊外表,又有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优质内在,能引起隆武帝的兴趣和喜爱也在情理之中。

其实,郑成功不凡的气质,早就得到了周边人的赞许,并预言这个少年将是个前途无量之人。

郑芝龙的朋友王观光赞叹郑成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对郑芝龙说:“此子英物,非尔所能及也”;叔叔郑鸿达也公开炫耀地说“此吾家千里驹也”,自豪之情溢于言表;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黄宗羲称赞郑成功“丰采掩映,奕奕曜人”。文坛领袖钱谦益称赞郑成功“声调清越,不染俗气。少年得此,诚天才也”,还给郑成功起了意义非凡的别字为“大木”,可见郑成功的出众和不凡也非浪得虚名。

诚然,纵观郑成功的一生,贴于其身的大大小小标签很多。但是,无论是哪个标签,在事关荣辱、事关名节、事关生死的关键时刻,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那颗充满血性、充满良知、充满道义、充满正气的炎黄子孙的忠勇英雄之魂。

在抗清的战斗中,郑成功经常亲自督战,身先士卒,临危不惧,视死如归。当清军围攻海澄之时,郑成功在冒着清军密集的炮火登上炮台督战。

当部下上一刻拼命将其强拉下炮台,清军的炮弹下一刻便正好落在了郑成功的座椅上,瞬间“座位被击粉碎”。像这样九死一生的事例,在郑成功的军事生涯中不胜枚举。

在跨海远征收复台湾的战斗中,他祷告上苍,“本藩矢志恢复,切念中兴……故冒波涛,欲辟不服之区,暂寄军旅,养晦待时,非为贪恋海外,苟延安乐”。遂率一支用弓箭、关刀、刺戟武装起来的军队,去攻打一支用铁舰、火炮、步枪、手枪、手榴弹武装前来的荷兰军队。

他凭借非凡的胆量见识、天生的军事才能、雄厚的财力支撑和深沉的中兴之志,以少胜多、以强击弱,最后硬生生地把荷兰船坚炮利的军队打的落花流水、溃败而降,值得后人永远敬佩!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郑成功是郑芝龙最钟爱的儿子,父子感情非同一般。在大义上虽然与父亲毅然决裂的郑成功,血浓于水的父子天性岂会真正断绝。

郑芝龙降清之后,郑成功无一日不在“忠”与“孝”的撕扯中煎熬痛苦。顺治十八年十月,闻知父亲终被清政府所杀,郑成功“先叱为妄,然中夜悲号,不能自己,乃发丧,一军皆缟素”。

回观这段历史,诸如郑芝龙等般“顺天知命”的选择,似乎比郑成功“从一而终”显得更加明智,因为大明王朝的气数已尽,南明政权不过是昙花一现般的垂死挣扎,郑成功纵有绝世英才也是无力回天的。

但是,在那个实用主义蔓延、英雄气质消散的颓废时代,当僵硬、虚假、委顿、苟且成为社会昏暗的主色调时,郑成功的血性热烈、英勇果敢、重义轻利,就是一抹极为难得的亮色,久久地熠熠生辉、光耀人世!

作者:温暖前行,本文为少读红楼原创作品。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少读红楼,为你讲述不一样的名著故事。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微信 美文-微信文章库-我的知识库 » 郑成功:虽然有四重不同身份,却不改一颗忠勇之魂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我的知识库